资源描述
<p>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本单元的盐、化学肥料两个课题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规化学的句力。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如介绍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目的要求: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铀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重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
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钢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引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许多是盐,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等。食盐是一种物质,盐是一类化合物,其含义不同。形形色色的“盐”
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食盐,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
“盐”不一定都有咸味,许多盐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铅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镁是苦的,碳酸钠是涩的,硫酸亚铁是酸的,而谷氨酸钠,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却十分鲜美!
如同食盐那样,许多盐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无色的,有的则呈现不同的美丽的颜色。你看,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铬酸钾溶液是黄色的。
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介绍四种常见的盐。
[讲述]首先给同学们介绍NaCl。
[板书]一、NaCl
[讲述]在盐这类物质中,有的有腐蚀性、有的有毒,而NaCl却是可以吃的盐,故它俗称食盐。
化学式NaCl,食盐和石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熔点为801 ℃,沸点为1413 ℃,相对密度为2.165。有咸味,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当温度低于0.15 ℃时可获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可用来制生理食盐水,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食盐的生理作用
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2-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教材中提到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的不同,实际食盐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针对20世纪40年代关于食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发病率高的一种说法,最近出现了质疑。有研究指出,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是饮食中的钙和钾过低,而不是钠摄入量过多。并认为,为预防高血压而采取的低盐饮食,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因此低盐饮食不是无区别地对所有人都适合。
食盐的其他应用
食盐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调味品,因为人类在生理上对食盐有强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钠也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没有糖人还可以活,没有盐活着就很困难,四肢无力,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精神失常,以致于死亡。
此外,在食品加工中,食盐可做防腐剂。腌鱼、腌肉、腌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既防止了腐败,又制得了美味食品。因为食盐有渗透作用,可使肉类、蔬菜脱水,还可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因而起到防腐作用。
畜牧业也离不开食盐,一头牛每天需要30~40 g食盐,一匹马每天需要10~15 g食盐。牲畜吃了盐可以膘肥体壮、耐寒耐劳、防止疾病发生。
食盐在制皂和染料工业常作盐析之用,矿业的氯化、焙烧;钢铁的表面处理;皮革业的皮毛保存;窑业的彩釉配制;酸性白土变活性白土;或利用石英砂和焦炭制金刚砂等均要使用食盐。
食盐用途之广难以尽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用途还将不断出现。因此,食盐在国民经济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食盐产地
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从东北到海南、台湾,从新疆、青海、川藏到内蒙,出产着种类繁多的盐: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其中辽宁、山东、两淮、长芦各盐场盛产海盐,自古闻名。井盐则以己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岩盐产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仅这一盐池开采出来的油盐,足够我国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其他如青海茶卡盐池、甘肃吉兰泰盐池、山西解池都是著名的油盐产地
什么是原盐
在盐田晒制的海盐及在天然盐湖或盐矿开采出的未经人工处理的湖盐或岩盐等统称为原盐。主要组分是氯化钠,夹杂有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多种盐类。食盐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早在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就有煮海水制食盐的记载,秦朝(公元前221~前206)时四川成都、华阳等地已开凿卤井,汲取地下卤水熬制食盐,在1637年写成的《天工开物》中已收有“凿井图”。生产原盐有四种方法:①用露天开采法或地下溶浸法开采岩盐。②由盐湖开采自沉积湖盐。③海水和盐湖水经盐田日晒制取海盐和湖盐。④用人工熬煮或真空蒸发从天然卤水中制取。中国原盐资源丰富,有海盐、四川自贡的井盐,青海茶卡的湖盐,贵州、云南的岩盐。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资源情况生产原盐,1982年世界原盐产量约165 Mt。原盐作为化学工业用的原料,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将原盐加水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其中不溶性杂质可用澄清和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则根据要求用化学的方法除去。例如纯碱工业中的盐水精制,用石灰、纯碱法或石灰、氨、二氧化碳法除去Ca2+和Mg2+等杂质;氯碱工业用烧碱、氯化钡、纯碱的方法除去盐水中Ca2+ 、Mg2+和硫酸根离子等杂质。原盐除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食盐外,又可作为基本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纯碱、烧碱、氯酸钠、氯气、漂白粉、金属钠等。在陶瓷、医药、饲料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食盐是维持生命代谢。保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在古罗马表示富有与贫穷,不看拥有黄金的多少,而是比藏有盐粒的数量,被历史上称为食盐货币时代。我国的西藏过去也使用过盐巴货币。为了换取生活必需的一小块盐巴,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贵州解放前只有少数人家吃得起吊盐(吃完饭以后,用舌头在吊挂着的盐块上舔一下)可见食盐的贵重。经勘测报导,我国储盐量很丰富。尽察尔汗湖的食盐就可供全人类食用上千年呐!那里盐层达30—60m厚,形状千姿百态,煞是壮观。人们用盐盖房子,修公路,淹卤菜随便在地上挖个坑埋在里面就可以了。过去西藏、贵州缺盐,是交通落后造成的。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 g可致死。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形形色色的“盐”
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食盐,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 “盐”不一定都有咸味,许多盐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铅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镁是苦的,碳酸钠是涩的,硫酸亚铁是酸的,而谷氨酸钠,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却十分鲜美!如同食盐那样,许多盐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无色的,有的则呈现不同的美丽的颜色。你看,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铬酸钾溶液是黄色的。
食盐的应用
食盐不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重要化工产品如纯碱、烧碱、盐酸等都是以食盐为原料的,制造化学肥料氯化铵也离不开食盐。化工合成上的重要原料氯气和金属钠也是取之于食盐。由氯加工制得的有机氯产品,象聚氯乙烯塑料(PVC),氯丁橡胶等等更是多种多样。所以化工用盐大大超过了生活用盐,因此,可以说盐化工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制盐业的发展。 1.食盐在化工上的利用途径基本化工原料“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两碱”(纯碱、烧碱)中有两碱一酸都是通过食盐而制得。食盐的利用途径大概分为两条:一条是将食盐电解,可制得三种物质:烧碱、氯气和氢气。另一条是将食盐与碳酸氢铵反应得到小苏打(NaHCO3),煅烧后制得纯碱(如图所示)。
石灰弟兄的功劳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石灰”弟兄:老大石灰石、老二大理石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都是碳酸钙CaCO3;老三叫生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钙CaO;老四叫熟石灰,又叫消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石灰石是一种青灰色的石头,在自然界里分布甚广。工人们把它从矿山上开采出来,装在石灰窑里高温煅烧,就制成了生石灰。CaCO3CaO+CO2↑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固体,俗称“白灰”。 你看见过工人“滤灰”吗?他们把生石灰放进灰池,浇上水,顿时便会蒸汽四起,生石灰跟水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CaO+H2OCa(OH)2+热量 你若把鸡蛋放进去,过一会儿,就能把鸡蛋烧熟。这个过程,好像把生石灰煮熟了,于是把生成的氢氧化钙叫“熟石灰”;氢氧化钙性情温柔,不像生石灰那样能跟水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即生石灰跟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消除了生石灰原来那种“暴烈的性格”,所以氢氧化钙又叫“消石灰”。
反应生成的熟石灰随水流进一个大池子里,经过沉淀,上面的澄清液体是熟石灰的水溶液,叫石灰水;下面的粘稠状物质叫石灰膏。工人师傅在石灰浆里掺入细砂,调成石灰砂浆,用来砌砖、抹墙,于是,一个化学变化便在墙壁上悄悄地发生了: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CO2+Ca(OH)2CaCO3↓+H2O 如果把这种石灰砂浆抹在墙壁上,就能给墙壁穿上一层坚固平整的“盔甲”。在灰膏里掺上玻璃纤维或碎,拌匀,细心地在砂浆表面薄薄地抹上一层,干了以后,墙壁就会变得格外洁白光滑。用来打地基的“三七土”是由熟石灰和黄土按3:7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它们之所以能形成坚实的地基也是应用了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硬化的特性。 石灰一家充满活力,它们除了能够帮助我们建造高楼大厦、工厂矿山、居民住宅外,还以它们的特殊才能装点着美丽的大自然。桂林山水,驰名中外。云南石林,景色异常。石灰石的孪生兄弟大理石是那样尊贵高雅,我国许多古老庙宇、宫廷建筑乃至许多现代建筑中,都有不少大理石的杰作。工业上,石灰石是制造水泥必不可少的原料。熟石灰是制造漂白粉的原料。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日常生活中,人们用生石灰加工制作松花蛋。夏末秋初,在我国北方,人们把新采摘下来的柿子埋在石灰里,去掉柿子的涩味
碳酸钙
化学式CaCO3。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冰州石、白垩以及珍珠、珊瑚等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用可溶性碳碳酸盐与石灰水反应,或用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与可溶性钙盐溶液反应,都可以得到碳酸钙的沉淀。
CO2+Ca(OH)2=Ca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Cl2=CaCO3↓+2NaCl 碳酸钙是一种白色晶体或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25℃溶解度为6.9×10-4g/100g水),易溶于酸。实验室常常利用碳酸钙跟酸反应制取二氢化碳: CaCO3+2HCl=CaCl2+CO2↑十H2O 把碳酸钙加热到825℃左右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一反应将石灰石转化为生石灰(氧化钙):CaCO3CaO+CO2↑ 碳酸钙能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生成可溶性的CaCO3+CO3十H2O=Ca(HCO3)2 石灰岩地区长期被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侵蚀,就形成了溶洞,碳酸氢钙水溶液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重新形成碳酸钙: Ca(HCO3)2CaCO3↓+CO2↑+H2O 石灰岩溶洞里奇特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就是这样形成的。 大理石、石灰石、白垩 这三种岩石都属于方解石类碳酸盐,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是CaCO3。此外,还常含少量的镁、铁、锰、锌、铝、铜的化合物等杂质。大理石是方解石的粒状致密块体,呈白色或青灰色,也有夹黑色或其他颜色条纹的。 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 石灰和石灰石大量用做建筑材料,也是许多工业的重要原料。石灰石可直接加工成石料和烧制成生石灰。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一般呈块状,纯的为白色,含有杂质时为淡灰色或淡黄色。生石灰吸潮或加水就成为消石灰,消石灰也叫熟石灰,它的主要成分是Ca(OH)2。熟石灰经调配成石灰浆、石灰膏、石灰砂浆等,用作涂装材料和砖瓦粘合剂。水泥是由石灰石和粘土等混合,经高温煅烧制得。玻璃由石灰石、石英砂、纯碱等混合,经高温熔融制得。炼铁用石灰石作熔剂,除去脉石。炼钢用生石灰做造渣材料,除去硫、磷等有害杂质。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是生石灰与焦碳在电炉里反应制得。纯碱是用石灰石、食盐、氨等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索尔维法)。利用消石灰和纯碱反应制成烧碱(苛化法)。利用纯净的消石灰和氯气反应制得漂白的。利用石灰石的化学加工制成氯化钙、硝酸钙、亚硫酸钙等重要钙盐。消石灰能除去水的暂时硬性,用作硬水软化剂。石灰石烧加工制成较纯的粉状碳酸钙,用做橡胶、塑料、纸张、牙膏、化妆品等的填充料。石灰与烧碱制成的碱石灰,用作二氧化碳的吸收剂。生石灰用作干燥剂和消毒剂。农业上,用生石灰配制石灰硫黄合剂、波尔多液等农药。土壤中施用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改善土壤的结构、供给植物所需的钙素。用石灰浆刷树干,可保护树木。 2.食盐的电解:食盐的电解是借助直流电流来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槽中的食盐溶液时,就产生了化学变化: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在阳极上产生氯气,水电离成的氢离子,在阴极上产生氢气,在阴阳极间用石棉做成的多孔隔膜把它们隔开。氯化钠中余下的钠离子与水电离后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烧碱(NaOH),随未电解的食盐水流出电解槽,称之为电解液,含NaOH11%~12%,其余为食盐水。电解液经蒸发后析出固体食盐,可得到30%~40%的液体烧碱,如果继续熬煮,最后可得到固体烧碱。总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Cl+2H2OCl2↑+H2↑+2NaOH
阳极反应:NaCl=Cl-+Na+ 2Cl-Cl2↑ H2OH++OH-
阴极反应:2H++2e-=H2↑ 电解液:Na++OH-=NaOH 3.氯化氢气的合成与聚氯乙烯的生产氯化氢气是由氢气与氯气混合后燃烧而制得。由它就可制得盐酸和聚氯乙烯及氯丁橡胶。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但在溶解过程中大量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妨碍了氯化氢气的继续溶解,为了得到浓度为35%~38%的浓盐酸,必须用耐腐蚀的石墨冷却器将水溶液温度降下来,才能使氯化氢气更多地溶解而得到浓盐酸。制造聚氯乙烯所用原料除了氯化氢气外,尚需乙炔。乙炔是由电石水解而得:CaC2+2H2O→C2H2↑+Ca(OH)2 合成用的原料要求纯度都很高,所以,氯化氢气和乙炔气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提纯才能合乎要求。因而,在工业上提纯的工序是很多的。 经过提纯后的氯化氢和乙炔气经过一个转化器,内装有浸过氯化汞的活性炭填料,在氯化汞的催化下,乙炔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我国内蒙古盐湖盛产天然碱、俗称口碱,尤其在冬季更是捞碱的大忙季节,这是因为寒冷把它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了。
天然“碱”产于“盐”湖,这是怎么回事?它到底是碱还是盐?只要看它的化学式就知道了,它是Na2CO3·10H3O是碳酸钠的含水晶体,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属于盐类而不是碱。叫它口碱是名不符实的,那么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原来石蕊试液遇到它的水溶液就变成美丽的蓝色;酚酞试液一碰上它立刻变红,报告它的碱性。盐溶液显碱性说起来也不奇怪——Na2CO3跟水有微弱反应而生成少量的NaOH,它的溶液就显碱性。家庭里用它的碱性蒸馒头,洗涤衣物等。
纯碱(碳酸钠)的制造与发展 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制碱是消耗食盐最多的一个部门。生产方法大都是氨碱法,又叫索尔维法,是比利时工业化学家E·索尔维于1866年发明的。 氨碱法是把氨溶于食盐水后,通入二氧化碳,结果生成了碳酸氢钠。分离后加热分解,即得到纯碱(碳酸钠)。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 + CO2↑
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可与熟石灰(Ca(OH)2)作用,生成氨气而回收,剩下残渣氯化钙。而由NaHCO3热分解,放出的CO2又可从新与食盐水、氨作用而碳化,原料的利用率较高。又能循环连续生产,因而淘汰了落后的路布兰法。 索尔维1838年生于比利时的勒贝克。儿时体弱多病,未受过正式教育。他18岁时就在其伯父的化工厂里干活,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于是,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化学和物理,为他以后发明氨碱法奠定了基础。 1863年,年仅25岁的索尔维决心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和弟弟合作,共同创办了一家化工厂。他走的是一条研制——生产的办厂道路,经过三年艰苦奋斗,终于发明了氨碱法。实现了生产连续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食盐利用率,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更为显著,他们生产的产品外观洁白而又纯净,被誉之为“纯碱”,从此,碳酸钠又有了一个新名——“纯碱”。 索尔维的氨碱法的优越性得到世界的公认,并很快在英、法、德、美等国推广普及。1920年,范旭东与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合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制碱厂——永利碱厂,历时9年,克服了西方的技术封锁,生产出了在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的三角牌纯碱。侯德榜同时也看到索尔维法的缺点是产生了大量废渣——氯化钙。为此,他终于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为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盐的组成和结构的不同,一般有如下的分类 (1)根据盐组成中是否含有酸式酸根或氢氧根,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正盐:组成中不含酸式酸根或氢氧根的盐,如NaCl、Na2CO3、KNO3等。 酸式盐:组成中含酸式酸根的盐,如NaHCO3、KHSO4、Ca(H2PO4)2等。 碱式盐:组成中含氢氧根的盐,如Mg(OH)Cl、Cu2(OH)2CO3等。 (2)按盐组成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名称而定名的, 钠盐:NaCl、Na2CO3、Na2SO4、Na2S等。 钾盐:K2CO3、KNO3、KCl等。 硫酸盐:CuSO4、K2SO4、(NH4)2SO4等。 碳酸盐:Na2CO3、K2CO3、(NH4)2CO3等。
盐的命名
1.正盐其中无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名称中间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如NaCl叫做氯化钠,K2S叫做硫化钾等等。含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称后面加上金属的名称,叫做“某酸某”, 如Na2CO3叫做碳酸钠,CuSO4叫做硫酸铜等等。如果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对于含低化合价金属元素的盐的命名,可以在金属名称的前面加个“亚”字;对含有高化合价金属元素的盐,可仍按原来方法命名。例如,Fe2(SO4)3叫做硫酸铁,FeSO4叫做硫酸亚铁;CuCl2叫做氯化铜,CuCl叫做氯化亚铜。 2.酸式盐:酸式盐的命名是在酸名称的后面加个“氢”字,然后再读金属的名称。例如,NaHCO3叫做碳酸氢钠(也叫酸式碳酸钠),电离生成的HCO3-叫酸式碳酸根离子,如果酸式盐中含有两个可以电离的氢原子,命名时可标明数字,如NaH2PO4叫做磷酸二氢钠,Ca(H2PO4)2叫做磷酸二氢钙等等。 3.碱式盐碱式盐的命名是在正盐的名称前边加“碱式”二字。例如,Cu2(OH)2CO3叫做碱式碳酸铜。在化学上,对于含有相同酸根离子或相同金属离子的盐,常给它们一个统称,例如,含有SO42-的盐(象FeSO4 ZnSO4等) 酸式盐和碱式盐的生成:酸式盐可由多元酸跟金属起置换反应,或者跟碱、跟盐起复分解反应而制得。因为只有多元酸才含有几个可供电离的氢离子,并且它们都是分步电离的。因此,当酸中的部分氢离子被取代时便生成酸式盐。例如: Zn+H3PO4==ZnHPO4+H2↑ Ca(OH)2 +H3PO4==CaHPO4+2H2O NaCl+H2SO4(浓)==NaHSO4+HCl↑ 酸式盐还可由某些盐水解而得到。例如:Na2CO3+H2O==NaHCO3+NaOH 碱式盐可由多元碱跟酸反应来制取,例如:Ba(OH)2+HCl=Ba(OH)Cl+H2O 某些高价金属的盐起水解反应,或者跟某些强碱弱酸盐起反应都能生成碱式盐。例如:Fe2(SO4)3+2H20==2Fe(OH)SO4+H2SO4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 在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大多是在酸、碱、盐之间进行的,而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离子。因此,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际上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反应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如果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就更能反映出它的实质。例如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其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水,而使溶液中H+-和OH-的浓度迅速减小,反应便瞬时完成了:H+ + OH- == H2O
如果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浓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反应也就没有发生。 在复分解反应中,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情况大致有三种: (1)在反应里有溶解度极小(产生沉淀)的物质生成; (2)在反应中有气体放出; (3)在反应中有弱电解质(包括水、弱酸、弱碱等)生成。这也就是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的条件。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反应就能发生。
盐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定义、举例
命名
备注
正盐
酸与碱完全中和的产物(NaCl;Na2SO4)
“某化某”氯化钠、
“某酸某”硫酸钠
化学式中只有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无剩余
酸式盐
酸中氢部分酸中和的产物 (NaHSO4、
NaH2PO4、Na2HPO4)
“某酸(几)某”
硫酸氢钠
磷酸氢钠
磷酸二氢钠
化学式中,除了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外,还有剩余的氢。要可能氢剩余,则此酸至少是二元酸。即一元酸,如HCl、HNO3等无酸式盐。对于磷酸(H3PO4)这种三元酸,则可以形成两种酸式盐(剩一个氢,或剩两个氢)和一种正盐。
碱
式
盐
酸中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
Cu2(OH)2CO3
“碱式某酸某”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中,除了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外,还有剩余的氢氧根
盐与金属反应
生成新的盐与新的金属(置换反应)
例: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
反应条件:
①此反应在溶液中才能进行,因此盐必须是可溶性盐。(参考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口诀:
溶于水的碱有五位,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都溶于水的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盐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氯化银
硫酸盐中不溶街水的有:硫酸钡、徵溶于水的有:硫酸钙、硫酸银。
②反应物的金属单质应比盐中的金属活泼,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
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之则不能发生。
例:ZnSO4+Fe (因此Fe在Zn后)
③所用的金属单质不能太活泼。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几种金属:K、Ca、Na,由
于性质太活泼,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生成碱再与盐进行反
应,因此无法生成新的金属单质。例:Na放入CuSO4溶液中。
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2H2O
④铁与盐溶液反应只能得到+2价亚铁盐,不能到+3价。(与酸反应相同)
盐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见酸通性)(复分解反应)
盐和盐反应
盐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其中盐与碱,盐与盐的反应条件为:反应物二者皆可溶,产物之一沉淀。
Cu(OH)2+NaCl (原因是Cu(OH)2不溶于水)
AgCl+NaNO3 (原因是AgCl不溶于水)CaCO3+KCl (原因是CaCO3不溶于水)KNO3+NaCl(原因是产物均可溶,而无一沉淀)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一般要在溶液中进行。复分解反应条件应从两方面去考虑。对反应物而言,酸和碱中只要有一个是溶液,盐和碱、盐和盐的反应要求二者均为溶液才能发生反应。对生成物而言,交换离子后,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水或气体、沉淀,三者有其一,反应即可发生。此条件可概括为几句顺口溜:复分解,要发生,溶液当中来进行,生成水、气或沉淀,交换成份价不变。
初中化学要求掌握三种离子的鉴别方法:
离子
试剂
现象
Cl-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BaCl2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CO32-
稀盐酸与石灰水
生成无色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在鉴别Cl-和SO42-时,必须使用稀硝酸或稀盐酸,因为其它一些离子也能与硝酸银、氧化钠等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如:溶液中如果有CO32-,
加入 BaCl2也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Na2CO3+BaCl2=2NaCl+BaCO3¯ ,
但BaCO3与稀硝酸反应:BaCO3+2HNO3=Ba(NO3)2+H2O+CO2 ,可以溶于稀硝
酸。若无稀硝酸,该沉淀与BaSO4无法区分,干扰离子鉴别
课题2 化学肥料
目的要求: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 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过程: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化学肥料的种类很多,所涉及的知识也很复杂,本课题只是简单地对化肥的作用和影响作一概要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课题的引言部分扼要说明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化肥的增产作用提供理论和事实例证,同时展现化学的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从而全面而真实地将人类在化肥、农药使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化肥的简易鉴别,教材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前者利用氮、磷、钾肥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归纳、总结出区分它们的方法。学生从中不仅能了解三种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资料中提供的氮肥的简易鉴别,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化学分析,其中涉及了一些学生尚未学过的镇盐的化学性质(以小注形式作出解释),这些并不影响实际操作,还可供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阅读和使用。
师:请举出含有氮元素的酸、碱、盐。 (学生在预习后能写出HNO3、NH3·H2O、NH4NO3、(NH4)2SO4、NH4HCO3、CO(NH2)2。如果学生写不出,可由教师写。)
【引言】在酸、碱、盐各类化合物中,特别是盐类中,有好多种含有农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因而可以用作肥料。这种以矿物、空气、水为原料,经化学或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叫做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化肥分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和复合肥料等。(给学生看实物:氮肥、磷肥、钾肥等。)肥是农家宝,庄稼少不了。农家常用的肥料有绿肥、河泥、发酵的粪尿,但量少、使用不方便,且缺乏营养素。人们用化学方法制得的化肥,在农业上已广泛使用。解放前全国只有两个化肥厂,现在中国的化肥除了自用外,还能部分出口。
一、化肥简介
常用的化肥有哪些?
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如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肥料(如Cu、Fe)、钙素肥料(如硫酸钙)等,这节课主要讲氮肥、磷肥和钾肥。
【提问】植物为什么需要氮肥、磷肥和钾肥?看图表后小议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1:氮肥
师:目前农业上常</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