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京大屠杀---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43688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屠杀---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京大屠杀---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南京大屠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情感目标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 1、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2、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和集中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三大惨案”?(南京大屠杀、纳粹奥斯维新集中营大屠杀、日本广岛之原子弹) 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70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62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二、整体感知 1、字词: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寻觅(mì) 步履(lǚ) 蹒跚(pán shān) 悚然(sǒng) 蹂躏(róu lìn) 徘徊(pái huái) 褴褛(lán lǚ) 燕子矶(jī) 尸骸(hái) 撰写(zhuàn) 狰狞(zhēng níng)绑缚 (fù) 汩汩(gǔ) 俘虏(fú lǔ) 蛊惑(gǔ) 大肆宣传(sì) 凶神恶煞(shà) 惨绝人寰(huán) 熙熙攘攘(xī) (2)、掌握下面多音多义字 解(jiè)押解 恶(è)凶恶 发(fā)发生 (jiě)解放 (ě)恶心 (fà)间不容发 (xiè)浑身解数 (wù)太恶 载(zǎi)三年五载 号(háo)呼号 露(lù)露水 (zài)装载 (hào)号召 (lòu)露出 (3)、词语积累 毛骨悚然: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的恐惧感觉。毛:毛发;骨:脊梁骨;悚然:害怕的样子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令人发指:叫人愤怒得头发竖起来了。令:使。发指:头发直竖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逝者如斯:流逝的时光像这流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褴褛:(衣眼)破烂。 凶神恶煞:原来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鼓噪:喧嚷。 蛊惑:毒害,迷惑。 寻觅:寻找。 惨绝人寰:人世上再没有那样凄惨的了,形容惨痛达到极点。人寰:人世。 汩汩:文中指血水流动的样子。 尸骸:尸骨。 狰狞:(面目)凶恶。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2、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真实,准确,时效     文学性: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     政论性: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3、题解: 本文选自1987年第七期《解放军文艺》,有删节。 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万余人。二战对人类文明是一场巨大的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惨剧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六个星期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黑暗一幕,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六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制造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 本文写于1987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50周年。在此之前日本右翼势力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属“无稽之谈”。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的史料证据及当时尚存的人证,揭露日本鬼子惨绝人寰的罪行。 【体现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4、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1)用倒叙的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突出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 第二部分(12—37)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可分三层) 第一层(13—24)主要写日军集体大屠杀的三个惨案。 第二层(25—32)主要写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个典型惨案。 第三层(33—37)写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集体大屠杀和零散大屠杀的案数和人数。 第三部分(38—42)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民族的奇耻大辱,更加明确今后的路怎么走。 三、课文分析 (一)讲析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本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从老太太的突然狂奔,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 3、用的什么顺序的写法?是怎样写的? 明确:倒叙的写法。 文章开头写举世闻名的南京城的都市风光,一派和平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写美国护士的日记。 4、这样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衬托后文一位老太太因见到当年惨遭蹂躏处的老槐树而又一次发疯。景与人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给人极大的冲击力,使人受到震憾。 5、写美国护士的日记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用事实,用当年亲眼目睹的日记,证实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使老太太精神精神失常。 6、这一部分最后一节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如何? 明确:夹叙夹议的写法,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通过议论强调进光可以流逝,历史却无法忘却,也不能忘却,告诫人们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南京大屠杀 一、都市风光(优美)   对比      老太太发疯(惨状)                           回忆                 燕子矶——赶到码头用机关枪扫射         集体屠杀  下关——用绳捆在一起,连成串杀害。 二、大屠杀           草鞋峡——用铁丝网网住杀害     零散屠杀 两个日军——杀人比赛              田中军吉——连杀300多人 法庭查证——历史结论、铁证如山 六、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