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生电脑主页 -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司法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司法逻辑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2130058
(二)课程英文名称:Legal Logic Science
(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法律逻辑学》是法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律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自觉地运用法律逻辑进行思维、分析与论证,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司法论证的逻辑力量,为今后的司法工作打下良好的逻辑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学科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与论证工具。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的概念、特征、类型、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法律逻辑解决具体法律问题。通过对法律领域中特有逻辑现象与逻辑问题的研究与学习,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逻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词项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及逻辑基本规律等。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学生还应该了解侦查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论辩逻辑等特殊的法律逻辑问题。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2学时
学分数: 2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4
6
第三章 词项逻辑(上)
6
12
第四章 词项逻辑(下)
6
18
第五章 命题逻辑(上)
4
22
第六章 命题逻辑(下)
2
24
第七章 谓词逻辑
2
26
第八章 归纳逻辑
2
28
第九章 类比推理和溯因推理
2
30
第十章 法律辩论逻辑
2
32
合 计
32
32
(八)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要较好应用因材施教等教学基本原则,充分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且特别要求教师课后对学生的辅导,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绪论是本课程的导言和引论,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法律逻辑学这门课程的大致轮廓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逻辑的浓厚兴趣。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语言与逻辑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三、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法律
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
二、法律逻辑学作用
考核要求:
1、识记:法律逻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2、理解:为什么说逻辑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科学。
第二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循和运用逻辑思维规律的能力,以保证思维和表达合乎逻辑。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概述
一、 什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客观性
第二节、 同一律
一、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二、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三、 同一律在司法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矛盾律
一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三、矛盾律在司法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节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二、排中律在司法工作中的作用
考核要求;
1、识记:(1)同一律的内容和公式。 (2)同一律的要求。(3)理解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2、识记:(1)矛盾律的内容和公式。 (2)矛盾律的要求。(3)理解违反矛盾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3、识记:(1)排中律的内容和公式。 (2)排中律的要求。(3)理解违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4、综合应用:根据)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有关知识进行某些简单的逻辑分析。
第三章 词项逻辑
教学要点: 要了解什么是词项、理解词项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要识别不同种类的词项。理解词项外延之间的各种关系,掌握词项间属种关系的逻辑特征;要能正确掌握定义、划分、限制、概括的逻辑方法。学会识别并正确纠正常见的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词项概述
一、词项及其特征
二、语词、词项和概念
三、法律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 词项的种类
一、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
二、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三、正词项和负词项
第三节、词项外延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第三节、 限制和概括
一、 词项间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 词项的限制
三、 词项的概括
第五节 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二、下定义的方法
三、定义的规则
第六节 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二、划分的方法
三、划分的规则
考核要求;
1、识记:(1)词项、词项的内涵和外延(2)词项间的五种基本关系及其欧拉图(3)定义、定义的结构和方法(4)划分、划分的结构和方法。(5)词项的限制和概括。
2、理解:(1)识别若干词项的关系。(2)判定若干词项之间关系欧拉图是否正确。(3)定义的三条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4)划分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5)词项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第四章 词项逻辑(下)
教学要点:命题是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又是推理的基础,因此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通过讲授有关简单判断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简单判断和准确地对简单判断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复合判断和推理的知识提供必要条件。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命题概述
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二、命题、语句和判断
三、命题的种类
第二节、直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及其结构
二、直言命题的种类
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四、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第三节、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一、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二、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
第四节、三段论
一、什么是三段论
二、三段论的格与式
三、 三段论的规则
四,审判三段论及其特征
考核要求;
1、识记(1)命题及其逻辑特征。(2)命题、语句和判断联系与区别。(3)直言命题的种类
及主、谓项的周延性(4)直言命题间A、E、I、O的真假关系。(5)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和变形推理。(6)三段论的格与式及其规则
2、理解应用:(1)由一个直言命题的真假确定其余三个同素材的性质判断的真假。(2)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各格的特殊规则
第五章、命题逻辑(上)
教学要点:学习本章,着重弄懂各种复合推理的规则、要求及有效形式。使学生能在法律使用中正确运用各种复合判断、规范模态判断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合命题概述
一、什么是复合命题
二、复合命题连接词
三、复合命题的种类和特征
四、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
第二节、复合命题推理
一、复合命题推理概述
二、联言推理
三、选言推理
四、假言推理
五、其它复合命题推理
考核要求;
1、识记:(1)复合命题的种类和特征。(2)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正确有效式。
2、理解应用:(1)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规则。(2)运用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知识解答分析案件材料。
第六章、命题逻辑(下)
教学要点:了解复合命题推理的规律性,和命题逻辑的演算系统。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NP
一、形式语言L
二、推导规则与形式推演
第二节、命题逻辑语义有效性的判定方法
一、真值函项和重言式
二、真值表法
三、归谬赋值法
考核要求;1、识记:推导规则与NP形式推演
2、应用:命题逻辑NP系统推导规则进行案例推演。
第七章 谓词逻辑
教学要点:了解个体词、谓词和量词,掌握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谓词逻辑概述
一、什么是谓词逻辑
二、个体词、谓词和量词
三、谓词公式的生成与解释
第二节、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
一、LNP系统的形式语言
二、LNP系统的推理规则
三、定理及其证明
考核要求;1、识记个体词、谓词和量词
2、理解运用:运用LNP系统的有关知识证明推理和定理是否成立。
第八章、归纳逻辑
教学要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归纳推理的能力,并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创造必要条件。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归纳逻辑的概述
一、归纳逻辑及其特征
二、归纳逻辑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三、归纳逻辑的种类
第二节、简单枚举推理
一、什么是简单枚举推理
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逻辑特征
第三节、求因果归纳推理
一、求因果归纳推理的逻辑特征
二、穆勒五法
考核要求;
第九章 类比推理与溯因推理
教学要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类比推理的能力,认识类比推理在法律工作中的作用,掌握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程度的条件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二、类比推理的类型
三、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要求
第二节、溯因推理
一、什么是溯因推理
二、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
三、提高溯因推理结论可靠性的要求
考核要求;1、识记:(1)类比推理的概念及逻辑特征。(2)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逻辑要求。
2理解应用:类比推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主要情形。
第十章、法律论辩逻辑
教学要点 :掌握法律论辩 的原则和规则,重点掌握论证和反驳的基本方法,识别日常思维中论证和反驳时所犯的逻辑错误,培养学生运用证明和反驳两种论证方法的能力。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论辩概述
一、什么是法律论辩
二、法律论辩与论证
三、法律论辩与推理
第二节、法律论辩的原则与规则
一、法律论辩的原则
二、法律论辩规则
第三节、法律论辩的基本方法
一、演绎证明法与归纳确证法
二、反证法与选言证法
三、反驳法
四、破斥诡辩法
考核要求;
1、识记:(1)法律论辩的原则与规则。(2)演绎证明法与归纳确证法,(3)反证法与选言证法。(4)反驳法
2、理解应用:(1)运用法律论辩的知识分析案例中的论题、论据和论辩方法,(2)分析法律论辩中存在的逻辑错误。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张大松、蒋新苗主编,《法律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参考书:
1、雍琦主编,《实用司法逻辑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2、王洪主编,《法律逻辑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3、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4、黄伟力著:《法律逻辑学新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王洪著:《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时事出版社2002版。
7
大学电脑主页 ——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