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泰国人的姓名也同中国人一样,分为姓和名两部份,不过在习惯上和中国人的姓名排列顺序不同,是名在前,姓在后。例如乍仑‧拔达逢 (เจริญป้ตตะพงษ์),乍仑是名,拔达逢是姓,而且通常在名字之前还要加一个冠称。如果不弄清楚冠称和它的一,往往就会把冠称误认是姓,因此,这裡先介绍一下通常见到的几种冠称。10:38:14
对成年男人(不论婚否)的为“乃” ( นาย Nai ),即先生的意思。例如乃乍仑‧拔达逢,就是乍仑‧拔达逢先生,对已婚女子的冠称‧为“娘” ( นาง Nang )即女士的意思。例如加上冠称就是娘玛妮.探玛西 (นางมณี ธรรมศรี Nang mani Thammasi )意即玛妮.探玛西女士。对未婚女子的冠称‧为“娘少” ( นางสาว Nangsau ) 即小姐的意思。例如叻达娜.沙瓦里拉 ( รัตนะสวัสดิรวช Rattana Sawadirat ) 。加上冠称就是娘少叻达娜.沙瓦里拉( นางสาวรัตนะ สวัสดิรวชNangsau Rattana Sawadirat)。意即少叻达娜.沙瓦里拉小姐。但上面这些冠称和名字的全称是只用于书面语言的第三人称的,不能用来直接称呼对方。如果用于一般口语中的第二第三人称时,则不论成年男女,也不论已婚与否,一律用冠称“坤” ( คุฌ Khun ),即是先生或女士的意思,以示尊敬,同时只简称名字不叫姓。例如:称呼乍仑,拔达逢为坤乍仑 ( คุฌเจริญ Khun Jaroen ),即乍仑先生;称呼玛妮.探玛西为坤玛妮 ( คุฌมณี Khun mani ) ,即玛妮女士。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泰国人的名字是由古至今演变而来的,在古代,泰国人有名而无姓,到了曼谷王朝拉玛六世王瓦栖拉兀即位时.“王欲用姓,曾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给大臣、官吏、侍从以至普通百姓赐,后因用姓恰当,受使用姓者甚为满意”,于是国王便于1912年3月23日颁佈「用姓条列」。该条列于次年7月1日正式生效,从此泰国 人才 开始使用姓。因为普普遍,正式使用姓的历史,到现在才有不过90年的时间。在「用姓条列」颁佈之后,由国王赐姓,被认爲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列如1913年拉玛六世王赐给当时一位有名的将领.波林塔拉德差(เจ้าพระยา บดินทรเดชา) 姓信社尼 (สิงห์เสนิย์)。据说国王设立用姓制度是为了培养人民热爱自己的血缘家族,使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细胞组织—家庭得以更好的巩固和延续下去。
泰国在西元1932年以前是封建君主制德国家,有一套严密的封建组织和等级制,王室和贵族是国家的统治阶级。他们被授予一定的爵衔。从1932年以后到现在,也仍然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因为王室和贵族的爵衔一般是挂冠于姓名的前面,如果对这些爵衔弄不明白,也容易与名字相溷洧,所以这裡对泰国的王室和贵族的爵衔,做一简要的介绍。
(1)对国王和王后的尊称
对国王的尊称是帕拔颂德 (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 ‧陛下) 、帕昭育华 (พระเจ้ายู่หัว ‧王上)。前者一般冠于国王名字之前;后者有时在名字之前。有时在名字之后,但每位国王都有固定的称号,例如目前曼谷王朝拉玛九世王普密逢‧阿仑雅德陛下的全称是帕拔颂德‧帕昭育华‧普密逢‧阿仑雅德 (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ยู่หัว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对王后的尊称是颂德帕波隆拉栖妮 (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นี‧王后陛下),对现在拉玛九世王诗丽吉王后的全称是颂德帕娘昭‧诗丽吉‧帕波隆拉栖妮娜 (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างเจ้าสิริกิดิ์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นีนาถ) 。颂德 (สมเด็จ) 意为准者,对皇族长官、皇族长辈或僧侣尊长的尊称;帕娘昭(พระนางเจ้า)係对国王正式配偶的尊称;娜 (นาถ) 意为依赖者,指曾经替国王管理过国家的王后。
(2)王族的爵衔
王族的爵位分为两种,一种是王族成员一出生既具有的爵位一种是国王封赐的爵位。这裡介绍前一种爵位。
王族出生后的爵位是根据本人同国王的血统关係的亲疏而定。凡出生于王室者,不论是王子、王女或王孙,均称为昭 (เจ้า ‧亲王)。昭又依次分为昭法 (เจ้าฤฟ้า) 、帕翁昭 (พระองค์เจ้า) 、蒙昭 (หม่อมค์เจ้า)。三者又依次份为数等,简介如下:
1. 昭法是高等王室成员出生后的爵位,分为两等:
第一等是王后或者东宫娘娘所生的子女。例如、拉玛五世王的王后所生的王子瓦伦那希 (วรุฌหิศ) ,他出生后的爵位就是昭法,全称既为昭法‧瓦伦那希 (เจ้าฤฟ้าวรุฌหิศ) 。
第一等是西宫娘娘所生的子女。
2. 帕翁昭是次于昭法的王室出生后的爵位,分为三等:
第一等王妃所生的儿女。
第二等父亲是昭法母亲是昭的王孙。
第三等父亲是第一等的昭法,母亲不是昭的王孙。
3. 蒙昭次于帕翁昭的王室爵位,帕翁昭的子女称蒙昭。
以上三种爵位是用来称呼国王第一、二、三代后裔的,他们都是昭,既是亲王,拉玛四世王时,称蒙昭的后裔蒙叻差旺 (หม่อมราชวงค์),例如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ตึกฤทธิ์ ปราโมช)่就是蒙昭的后裔,所以全称应为:蒙叻差‧旺克立‧巴莫 (หม่อมราชวงศ์คึกฤทธิ์ ปราโมช) 。 蒙叻差的后裔为蒙銮 (หม่อมหลวง)。这两种爵位是是给于国王第四、五代后裔的,他们虽然是亲王,但已不具备“亲王”得充分资格,所以别人同他们谈话时,可以不用王族语言而用世俗语言。第五代以后的后裔,便不再享用王室的爵位了。
(3)贵族的爵衔
泰国的封建贵族备授予一定的爵衔,贵族的爵衔按其级别的高低分为吾等,既:昭披耶(เจ้าพระยา) 、披耶 (พระยา) 、帕 (พระ)、銮 (หลวง) 、昆 (ขุน)。这些爵衔相当于中国封建皇朝的公、侯、伯、子、男。贵族的爵衔是由国王赐予.除封赐爵衔外,国王还同时赐予爵名。例如泰国一位前总理比里‧帕依荣(ปรีดี พนมยงค์)国王赐他为“銮” (หลวง) 的爵衔时,同时也赐他以爵名“比里‧玛努探” (ประดิษฐมนูธรรม)于是,他的全称是銮比里‧玛努探(หลวงประดิษฐมนูธรรม)。
在拉玛八世王(1935 ~1946)时期,宣佈废除封建贵族的爵衔,但可以用爵名作爲姓,后来又宣佈凡有爵衔的人,仍可以袭用过去的爵衔。因此便出现了这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再用过去的爵衔和爵名而用自己原来的姓名,例如前面提到的泰国总理比里,他就不用过去的爵衔和爵名“銮比里玛努探”,而用原来的名字比里‧帕依荣;一种是把过去的爵名用来做自己的姓例如泰国另一位前总理,爵衔和爵名是“銮披汶颂堪” (หลวง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 ,原名贝‧肯达讪克 (แปลกขีตตะสังคะ) 把爵名做姓之后,他的姓名便成为贝‧披汶颂堪(แปลก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第三种是仍旧用过去的爵衔和爵名,例如泰国前议长集‧那宋卡(จิตร ณสงขลา),
过去的爵衔和爵名是“昭披耶‧西探玛蒂贝” (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ศรีธรรมาธิเบศ) 后来一直袭用这个爵衔和爵名。
泰国人的习惯是子继父姓,妻从夫姓(男方到女方入赘,也是妻从夫姓),例如:女子翩‧奇里 (เพ็ญ คีรี) 嫁给沙惕‧沃腊纳 (สถิตวรนัจ) 爲妻她的姓名就得改爲翩‧沃腊纳 (เพ็ญ วรนัจ)。但据最新的消息,泰国宪法法庭已于2003年6月5日裁定,女人婚后可以选用丈夫或自己的姓氏,即日生效。
泰国姓的形成,除了由王家赐于之外,大体上可一分爲下列几种:
(1)表明血缘关係的:例如一个男子的姓名叫巴色‧讪攀 (ประเสริฐ สังข์พันธ์ Paset Sangphan)巴色是名,讪攀是姓。“攀”是血统的意思,“讪攀”就表明他是“讪”的后裔。又有一个女子叫玛纳‧德 (มนัส แต้ Manat Tae),“德”是潮州话“郑”的音译,,此姓表明这个名叫玛纳的女子时姓郑的华侨后裔。
(2)起源于出身或居住地;例如盖‧曼谷 (แก้ว บางกอก Kieo Bangkok),曼谷市泰国首都,这个姓就表明“盖”这个人的父亲圆锯首都曼谷。又如汪拉耶‧纳阿瑜陀耶 (วัลยา ฌ อยุธยา Wanlaya N.Ayuttaya)则表明汪拉耶出身于大城府(即:阿瑜陀耶)的王族,因为只有大城府的王族出身的 人才 能用大城府这个名称为姓。
(3)表明职业的特徵:仓差哪‧嘎色西里 (ชัญชณา เกษตรศิริ Chanchana Kasesiri) “嘎色”是农业的意思,西里是吉祥,所以説明仓差哪‧嘎色西里的祖先是从事农业的。
(4)其他:主要用来表示思想意识的,例如颂汶他纳 (สมบูรณ์ฐานะ Sombuntana ,富裕) 、乍仑旺 (เจริญวงศ์,昌盛) ,瓦拉里洛 (วรดิลก Waradilok,超群) 等等。这些名词在泰国人的姓中用的特别多的。
泰国的内男名多选择英武、高贵、美好的词,而女名则以秀丽、文雅、柔和动听爲其特点。概刮起来大概可以分爲下列数类:
(1)表明外貌、性格、气质的名,例如:素攀 (สุพรรณ Suwan) 是金黄色的意思,干哈 (กันหา Kanha) 是黑的意思,侬蓝 (นงราม Nongram)是美人的意思,班锺 (บรรจง Banjong) 是精细的意思,伦威 (รุ่งวิทย์ Rungvit) 是博学的意思,扑乍那 (พจนา Phojana) 是善于辞令的意思等等。
(2)表示英武、高贵的名字,例如:塞 (ศักดิ์ Sak) 是权威的意思,巴裕 (ประยุทธ Phayut) 是战斗的意思,巴色 (ประเสริฐ Phaset) 是卓越的意思,素察 (สุชาติ Suchat) 是出生望族的意思等。
(3)与动植物、矿物有关的名,例如:信 ( สิงห์ Sing ) 是狮子的意思,蓝雅 ( ลำไย Lamyai )是桂丸的意思,派吞 (ไพฑูรย์ Phaithurn ) 是猫眼石的意思,庵攀 ( อำพล Amphan ) 是琥珀的意思等。
(4)表示冀求美好的名字。例如:占叻 ( จำรัส Jarat ) 是光明的意思,汶仁 (บุณยิน Bunyin)是幸福的意思等。
(5)和宗教有关的名字。例如:挺 ( แท่น Thaeng ) 是神坛的意思,讪 ( สังช์ Sang ) 是法螺的意思等等。
一般说来,泰国人的名,在古代差不多都使用纯泰文。纯泰文的特点是属于简单的音节词,即每个节词都具有独立的词彙意义,例如:“茵” (อิน In ) 、 “通” ( ทอง Thong ) 等。后来才逐渐用巴厘文和梵文来命名,以表示高雅,如叫马努 ( มนุญ Manun) 、 嘠盛戍 ( เกษมสุข Kasemsuk ) 等。至于姓,则租差不多都是用巴厘文和梵文。只有农村得人心,乃保持纯泰文名的传统习惯。
泰国人基本上全民信佛。一个人不论贵贱,一生都得当几天和尚,穷人当然是除了当兵,只有出家来维持童年生活了。
而中国人历来是儒道释三都不分家,西方其他教派也来了,但是都不太坚定,规模也小。唐宋以后,西域诸国佛都灭亡了,都改信了伊斯兰教,明清以来,基督教各派别等的纷纷传入,合中国人信仰方面天差地别,有的是平时啥都不信,急时诸教为我所用。有的是信了西洋教,变得唯心而坚定,像老地下党员似的。
所以,泰国遍地佛塔,而大陆则是“三教九流”,杂乱得很,当然也丰富多彩。
泰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比较热,不用穿棉袄,女人生育年龄也大大提前,而天朝北方人,由于地大物博,气候迥异,所以,人人长得高大,生育也推迟。
泰国气候热,适合种烟,你懂的。北方也可以,但是当政力量大,一般是没有人敢的。
泰国人因为热的缘故吧,都脱光,男的做手术,变成唐僧说的那种,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泰国盛产的一种特例,全世界独一无二,所说没有红了的,也就是命运悲残,不几年就累死了,可比小韩国的河莉秀要惨多了。
泰国有大象,而因为气候原因,原来的甘肃省有黄河象、河南古代也有豫字等,但是现在只剩下云南一带有了。
回答者: 中国李乐凯 | 八级 | 2011-4-14 23:27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强大,“中国热”一浪接一浪的在世界各国掀起波澜。光华学校作为泰国中部地区罗勇府唯一的一所华校,创办了80多年以来,在“中国热”的影响下,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在近年来的招生中,报名入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可容纳1000名学生的教学楼已不能满足学生入学的需求。校董们正在筹划扩建可容纳两千多学生的拥有55间教室的第二教学楼。
在光华学校执教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在泰国生活的第四个年头,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考验和挑战。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进而表现为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初到泰国的中国人都有一种与国内所谓的“混日子”较为相似的感觉,看到泰国人做事时总是仿佛不把事放在心上似的,他们不着急,我们看着反倒为他们着急。在教育上的差异也就更大了,国内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包括整个社会,评估学生优劣的标准多以学校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于是乎大家的眼睛就看着考试卷的分数,学生多半都是被训练为考试机器和考试专家。客观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人才济济,竞争也相对较为激烈,没有谁会希望自己被淘汰。泰国则相反,人少地多,社会的整体素质也相对高,再加上以佛教为国教信仰。大家的生活都很平和、简单。
才到泰国时,从一种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状态下突然慢了下来,多少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起初也会用国内的模式来简单的套住自己和学生,效果往往都不是太好。过重的强调考试成绩的前提下,总觉得少了很多东西。时间的积累,对泰国的文化和人民生活的了解也才有所加深,也才对泰国学生有一些比较具体的认识。因此也对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的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结合实际的调整和改进。首先就是修正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不再以分数为单一的标准,更多的加入一些实践能力和道德方面的改进。老师的主要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上课的时候,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尽量的去适应学生,也让学生适应自己,从而引导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的努力。有些学生也较为头痛,由于年龄较小,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有时不写作业,有时就胡乱的写一下,也有一些学生则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骗自己和老师,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也就开始养成了说谎的习惯。这样的学生教起来挺吃力的,有时候要一对一的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到时机尽可能的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然后再让他们从零做起。一些学生一两次就可以慢慢有所改进,一些比较难进入他们内心的就要一次一次地来。有时候也很怀疑自己是否对他们的问题认识清楚了,也对自己缺乏耐心而自责,但是当看到他们一点点好起来,由衷的感到欣慰和自豪。其实在自己心里,学生们像好朋友,更像弟弟和妹妹。现在正在带的六年级甲班,今年已带他们第三年了,回首他们四年级的时候,上课时只能听、说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其余基本上都只会用泰文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也就失去了学习中文的意义,授课时也都是多以泰文解释为主。下课以后,多数学生也不愿开口说华语,其一是想表达的句子不会用中文,再就是没有开口和老师说华语的习惯。现在上课都可以用华语,他们也能用简单的华语来回答,课余时间也会主动的用华语和老师进行交流。
点点滴滴都是从零开始积累起来的,中文在泰国和其他国家和英文一样也是一门外文,一门很重要的外文。教师要有收获就必须付出艰辛,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没有汗水就没有金秋的收获和喜悦。作为国外的一名普通的华文教师,更需要付出,除了把自己所学教授给喜欢学习中文的学生以外,还兼具着传授中华文化和传统的使命。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好老师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好的引路者和指路者。
泰国的华文教育已经全面的展开来了,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开设中文课程,在此大好形势下,光华学校的办学也会蒸蒸日上,期待着更多的国内优秀人才到泰国和其他国家传授中国的文化。让全泰国、全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
泰国的不同:吃的用的方面,饮食类,生活方式、没有午睡,医院像酒店一样豪华,上下班时间有区别,人际关系,大都信仰佛教,接待人热情及带着笑容,服务方面第一为准,卫生方面比中国好些。教子培养有的不同....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