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是什么
长治市黎城县柏峪中心校 申玉香
一、概述
· 学科和年级:小学二年级 第三册语文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 两课时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 《我是什么》是一篇让学生感悟科学知识的课文,主要是想让学生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装扮成小云朵、小雨点、小雹子、小雪花,入情入境地读课文,并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让学生在看、读、想、议中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资源进行学习,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2、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很是好奇、非常感兴趣。
3、学生的控制能力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提醒,逐步培养这方面能力。
4、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情景创设法、点拨法、角色体验法、合作学习法、课件演示法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情感朗读、生动形象的课件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交流、汇报,完成课文教学。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教室
2、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二年级第三册课本
3、专门为本课设计、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
第二阶段:游戏巩固识学,让学生掌握构字规律和识记方法。
第三阶段:角色体验,导读第2、3自然段,进一步创设情景,让学生再读与说中感悟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幷借助课件深化认识。
第四阶段:创设情境,情趣朗读第3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水在“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第五阶段: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相机理解“温和”“暴躁”的意思
第六阶段:总结拓展,激发想象
教学流程图
激趣导入激趣导入激趣导入开始
巩固识学
课件
学生认读
交流汇报
导读第1、2自然段
角色体验
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变化
课件
情趣朗读第3自然段
图片
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图片
结束
教师补充
学生小结
教师补充
学生交流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 价 内 容
评 价 等 级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否自由表达
我已养成良好的写批注的阅读习惯
能否独立思考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是否富于想像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是否兴趣浓厚
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呢?为什么?
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
得分
八、帮助和总结
课文以“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密切关系。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装扮成小云朵、小雨点、小雹子、小雪花,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在教学形式上,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借助课件、图片等适合儿童情趣的方法反复运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领会的尤为清晰而深刻,也同步进行了德育教育。
在学习结束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水,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呢?”强化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