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6.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30589 上传时间:2025-03-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1课 生命的历程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知识。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 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 教师讲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曾经有两种观点: “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神创论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进化论 你们认为呢?(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讨论: 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生物的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 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 我们怎样查找? 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 交流小结 三、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1课 生命的历程 第2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2.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准备 无 教 学 过 程 一、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师:前面的证据让我们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动物由某一种进化到某一种,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样变化过程?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人们靠什么去研究去认识呢?(化石) 活动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的形成(放映短片) 2.依据化石的形成过程思考化石为什么能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内容,师生共同列出流程图: 5亿多年前 4.08亿年前 3.60亿年前 1.44亿年前 海洋生物 陆生动植物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时间的顺序 生物演化 请比较4个时期的化石,试讨论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发展。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 二、阅读:关于生物进化的辩论 1.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 2.组织交流阅读收获: 化石的形成非常偶然,人们通过化石所获取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人们探索生物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学说;认识到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需要由证据证明观点;了解到辩论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补充讲解乔治•居维叶、拉马克的故事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2课 物竞天择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适者生存,不适则被淘汰。 3.通过资料分析,探究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适者生存的科学进化论观点。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直接入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曾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这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以马的进化为例,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马进化的影响吧。 二、研究讨论 活动1 马的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信息,绘制流程图。找出两条主线: ①生活环境的变化:原始森林→森林减少→现代草原 ②马的体态的变化:体形小,多脚趾→侧趾退化→体形大,单趾。 2.对流程图讨论:自然环境在马的进化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体形有利于躲避天敌。随着森林面积减少,原始马失去森林的庇护,只有快速地奔跑才能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为粗壮。森林完全消失,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块的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在自然的选择中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 3.让学生思维进一步迁移,理解: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了生物的进化。 4.播放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进化起到的作用。 三、活动体会活动2 自然的选择 1.师介绍活动方法及要求 2.学生活动 3.完成数据的统计,填写在第8页表格中 4.组织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当四种颜色的短细线散落在桌上时,与背景色反差越大的短细线越容易被我们发现。这个实验说明,在自然界中当一种生物容易暴露给天敌,它的数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就会有灭绝的可能。反之,色差接近的生物也有被天敌发现的可能,但是总会保存下足够的数量进行繁殖,这样整个物种就不会灭绝。这正说明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四、小结。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2课 物竞天择 第2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适者生存的科学进化论观点。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生物进化图片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 观察引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 1.观察水中的鱼,分别从上面和下面看,有什么发现? 从上面看鱼的身体颜色与水面颜色相似,从下面看身体颜色与天空颜色相似。 2.提出问题:这样的颜色对于鱼有什么意义? 3.交流小结:鱼的身体颜色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那么其它动物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适应新环境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构造特征,请大家分析教材第9页中的图片,小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这些动物用怎样的方式适应周围的环境。 4.拓展:介绍你知道的动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二、观察分析,了解植物适应环境 1.观察骆驼刺的图片,分析骆驼刺哪些结构适合沙漠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骆驼刺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骆驼刺的叶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蒸发,防止水分流失;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这些特征,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2.师小结: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生存着不同的植物,植物的这些不同的结构特点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的植物适应在不用环境中生存。 三、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资料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3课 人类的起源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 2.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到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工具,是文明的开拓者。 科学知识 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2.初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 教学准备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引入 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这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模仿科学家的研究 1.那么人们寻找答案会顺着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方法进行呢?(提示:希望能从人类研究马的进化获得启示) 2.小组讨论 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先在动物中寻找和人类长得相似的动物,然后借助已发现的相关化石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 4.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与整理 师提出问题:有哪些动物与人相像?(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有哪些地方与人相像?最后讲述称它们为类人猿的原因。 5.讨论并提出假设,思考研究方法 请依据上面的现象,请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人类的祖先是谁?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下一步需要怎么做?(借助已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 假设1:人类是类人猿进化来的。 假设2:类人猿和人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1.告知学生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200ml,然后要求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这些已发现的化石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 2.组织学生的交流 3.进行必要讲解和补充: 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认识: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是在进化中形成的两个分支——类人猿与人类。 主要介绍因为在有些时间段还缺少化石证据,所以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仍在继续研究中。 三、 鼓励学生继续查找资料,以求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4课 动物的驯化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对野生动物与驯化动物的对照分析,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代人们驯化动物的目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动物驯化的研究引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保护自己的意识。 科学知识 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动物驯化的历史。 2、知道现代化的动物驯养,可以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教学准备 动物驯化过程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被人们称之为“家畜”、“家禽”的动物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生说已知的一些内容) 二、学生阅读 家畜从哪里来 1、学生阅读,了解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我国最早驯化动物的历史。 三、总结人类驯化动物的成绩 1、小组讨论:驯化的动物有哪些适合人类需要的优点? 2、组织交流: 狼与狗。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主人忠诚、温顺、乐于与人类亲近,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有些方面还是人类的助手。 野猪与家猪。家猪体肥,不具有攻击性,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肉食。 野马与马。马温顺,可以人类是代步工具,力气大,可以拉车。 野牛与牛。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地、拉车等。 3、讲述: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需求,决定驯化动物的进化过程。 四、学生阅读 现代的动物驯养 阅读与思考:现代动物的驯养目的在哪?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在语言上准备一下,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 强调驯养要科学,防止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 五、布置课外作业 调查当地驯养动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驯养动物的目的。 1.了解学生关于现代动物驯养的调查情况,用交换书本的方式阅读,全班同学共享调查结果。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单元评价。 3.教师简单小结学生单元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些最只得提倡的科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鼓励学生朝着这些方面发展。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1课 小河的哭诉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 2、能够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样品或证据。 3、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能够关心周遍的环境,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注意安全。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 3、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小河的哭诉》照片;寻找几处污染比较严重的水域;布置学生自带一些搜集证据的器材或工具。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小河被污染前后的挂图,提出讨论话题: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想? 2、阅读“指南车信箱”里的内容,了解国家关于水环境的治理的有关规定。 二、考察当地的水域环境 1、明确考察目的和要求,并做好相关准备。 目的:了解本地水环境保护或污染情况。 要求:考察时要做到细致认真,及时记录和搜集证据或样品。要集体行动,小组合作,不离队,注意安全。 相关准备:记录本、采集样本的器皿工具…… 地点:教师根据事前的考察明确活动范围。 为学生介绍考察活动参与人员。 考察方法举例: (1)看:颜色、漂浮物、动植物等。 (2)闻:怪味、臭味。 (3)采:采集水样等证据。 (4)记:记录考察情况、拍下照片。 2、实地考察活动:活动时,应提示学生注意搜集相关数据,如水色、气味、漂浮物的多少、排污口的数量、水中生物生存情况…… 3、返校。 4、布置作业:写好调查日记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1课 小河的哭诉 第2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能够关心周遍的环境,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 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 3、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调查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整理调查资料 1、分组清点调查样品 2、对照样品,填写调查评价表: (调查表附后) 第 小组水域污染实地调查评价表 地 点 实 际 状 况 我们的评价 (在选项上前画“√”) ( )无污染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污染严重 二、展示交流: 分组依次介绍,并出示样品和相关资料(实物投影) 三、 交流感受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2课 污染来自哪里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当地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2、能够对对调查获取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初步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心。 科学知识 1、知道污染的危害。 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几点原因。 教学准备 调查表和统计图表。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1、讨论上节课调查的结果,说说水污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2、那又是什么造成了当地水域的污染呢?(板书课题)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污染源进行猜想。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情形,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和全面?让我们踏上寻找污染源的征程吧! 二、制定调查方案 1、小组制定调查方案。 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调查的内容展开调查。比如水域边生活垃圾的倾倒,在多长的距离里有多少污水排放口等等。 2、准备调查用表,小组分工。 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 人员分工 调查记录 3、交流调查方案,提出建议,适当修改和调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分组展开调查,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再次强调室外活动的安全)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2课 污染来自哪里 第2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对对调查获取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初步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心。 科学知识 1、知道污染的危害。 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几点原因。 教学准备 调查表和统计图表。 教 学 过 程 一、提出整理要求 1、 教师出示表格或示意图(见教材第23页图)要求各组利用表格整理调查数据: 2、学生分组整理。 3、交流污染物有哪些?主要来自哪里?有哪些类别? 二、单项统计 1、统计方法参照教材:可采用统计图表的形式。 2、引导学生对一些调查数据进行放大式的推算,比如,以一个家庭的清洁剂排放量测算出一个村,一个乡镇,乃至更大范围的清洁剂的使用量。 3、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第24页统计图,认真组织分析调查数据,试做出相关结论。鼓励学生除了填写教材我们的结论外,更可以将数据进一步整理、分析,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投递当地政府相关部门。 教学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3课 清洁剂的威力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2、能够搜集一些水域污染危害的资料。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水域污染危害的严重性,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知道水域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污染事件资料 教师:水域污染影响生物生长的资料,数值色条。玻璃瓶,清洁剂,比较洁净的水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直接提出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水被污染后会对生物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让学生初步谈谈。 师:我们每个家庭都用清洁剂吧!你们可曾清楚它对水域污染的“威力”,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亲眼看看! 二、设计并完成实验 1、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及分工,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强调:这是一组对比实验,注意水质(使用自然水,如清澈河水)、水量、光照等条件都要基本相同;然后再控制每瓶内的清洁剂的含量, 可以设置这样几组对比数据:15ml、10ml、5ml、0ml;盖上盖子后,放到阳光比较充分的地方,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持续观察5-7天,并在教材第26页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完成实验,告知学生实验瓶放置地点 3、讲述数值记录方法,我们可以先根据水的颜色变化设定用1-5五个数值,大家对照这个数据值来表达。 0 1 2 3 4 5 4、告知学生在组织单元评价时,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观察结果,并整理成统计图,以便于发现问题,作出结论。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资料 水俣湾的灾难 四、资料分析: 1、利用资料,分析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2、展示我国目前受严重污染的水域 五、布置作业: 请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4课 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正为保护水环境而不断努力,树立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力的责任感。 科学知识 1、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大致过程。 2、了解其他方面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制作简易滤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绵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直接提出研究的主题: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整个自然环境,也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严重的后果。治理水环境,减轻水污染是我们人类不可回避的共同话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是每个人的责任。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了解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二、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1、学生读图,教师解说 污水处理大致分为这样几个过程: (1)格栅:去处大型漂浮物。 (2)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 (3)生物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 (4)二次沉淀池:继续去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 (6)消毒池:投氯消毒,杀灭微生物。 (7)出水泵:将处理之后的水排放到自然水域。 三、水的净化实验 1、介绍实验步骤: (1)静置,沉淀 (2)加入明矾等混凝剂,继续静置,沉淀 (3)分离沉淀后的水和沉淀物 (4)用自制滤水器过滤。 2、分组实验:静置,沉淀,在约3分钟的时候添加明矾。 3、在污水进行沉淀的时候,辅导学生制作滤水器。方法如下: (1)取一个塑料瓶洗净去底。 (2)将瓶子倒置,在瓶口处垫上适量海面或棕。 (3)在海面或棕上铺设2~3厘米厚的木炭层,轻轻压平。 (4)再在木炭层上铺设2~3厘米厚的沙子层,轻轻压平。 (5)最后再在沙层上面铺设2~3厘米砂石层,轻轻压平。 4、按步骤完成水的净化。 5、常识介绍: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并告知学生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中可见的颗粒状杂质,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化学物质,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去除,才能使水变得更洁净。 教学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4课 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第2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正为保护水环境而不断努力,树立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力的责任感。 科学知识 1、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大致过程。 2、了解其他方面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制作简易滤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绵 教 学 过 程 一、阅读引入: 1、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资料:污水处理等技术只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补救措施,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有些方面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比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来家庭生活以及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加剧。因此,我们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让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阅读教材第32页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二、做一个环保少年 1、完成我们的水质保护建议 先分组讨论:通过前面的调查研究,你认为地表水污染存在的最大问题使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地的水质? 一起拟定关于保护本地水质的建议? 鼓励学生将建议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宣传 2、 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工作并交流。 3、策划或参与环保活动 思考:用什么形式?在什么区域?怎样获得好的效果?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1课 太阳与太阳系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的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 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1课 太阳与太阳系 第2课时 科学探究 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教 学 过 程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辆神奇校车,开始我们奇妙的太阳系之旅。 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楚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识,填写好资料卡。 二、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 课件中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三、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 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说明书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四、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五、课外作业 观察金星 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太阳与太阳系 第2课时 科学探究 了解课外知识 教学准备 课外资料 教 学 过 程 介绍太阳与太阳系课外知识 一、太阳概况 二、太阳的能源 三、太阳系 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太阳引力支配而环绕太阳运动的各个天体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大阳系。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八颗行星、矮行星和其他小天体。 四、恒星 五、行星 行星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辐射给它们的光。太阳有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 八颗行星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除掉水星和金星尚未发现有卫星外,其它行星都有卫星。地球有一颗卫星。火星有二颗卫星。木星有十四颗卫星,其中木卫14。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美国宇宙飞船掠过木星,发现木星周围有一个环。土星有十颗卫星,还有一圈光环。天王星有五颗卫星,在一九七七年发现也有光环。海王星有两颗卫星。 六、冥王星“降级” 七、彗星 彗星通常叫扫帚星,环绕太阳运行,运行的管道大多数是很扁长的椭圆,少数是抛物线或双曲线。彗星的形状很特殊,远离太阳时是一个发光的云雾状的小斑点,接近大阳时,背向太阳的一边出现一条彗尾,越近太阳彗尾越长,离开太阳时彗尾逐渐收缩。 八、流星和陨星 九、金星 (具体内容见教参书第51-54页)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2课 浩瀚宇宙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 2.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教学准备 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探测宇宙的工具等各种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板书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很大)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到现今人们所认识的宇宙吧 二、阅读讲解银河系 1、学生读图文 2、分析:银河系的形状;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 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构成银河系的每一颗恒星就是一个“太阳”,而且其中有很多比我们所说的太阳还要大。用比喻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大小。 2、认识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光年 组织学生计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照这样计算,1光年大约为 30万×60秒×60分×24小时×365天=94608亿千米 三、阅读讲解 河外星系 1、指导学生认识大麦哲伦星云与仙女大星系,明白它们是和银河系一样大小的恒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两个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只在南半球才能看得到。 2、阅读了解银河系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都是由上千亿颗恒星构成的。 3、认识总星系: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即总星系是银河系和河星系的总称;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课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 四、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天体系统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 2、画出表示已知天体层次关系的示意图 3、学生展示、解说自己画的示意图,并听取同学的意见 五、阅读 漫漫探索路 1、学生阅读图文,了解相关探究过程 2、告知学生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离我们约15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构造和发展的认识,正在日益加深。人类探索宇宙的研究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大家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最新活动动态。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3课 灿烂星空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知道并能辨认北斗七星与北极星。2、能用阅读资料与观察的方法来了解四季的主要星座。3、会读星空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认真读图与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科学知识 1、知道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2、知道春季的狮子星座、夏季的天蝎星座、秋季的猎户星座、冬季的飞马星座等主要星座。 3、知道不同季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示方向不同。 教学准备 大熊星座图、小熊星座图、夏季星空图(南天、北天)和春季的狮子星座、夏季的天蝎星座、秋季的猎户星座、冬季的飞马星座等主要星座图的图像资料、指南针等。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导入 1、灿烂变幻的星空给人无限的遐想,有多少故事流传。讲述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故事。 2、讲述: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星座的名称是由亮星组成的图形,并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 二、认识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1、了解学生对北斗七星的认识 2、阅读教材 3、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关系 要求学生先画出北斗七星来,然后再根据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关系画出北极星。 4、阅读指南车信箱的一段科技史:明白我国古代观察星座的成就;北斗七星的斗柄四季的朝向不同,因此北极星可以给人们指示方向。 三、指导学生观察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1、学会观看星空图 示范并讲解使用星图寻找星座的方法:使用南天星图时,要面对南方,将星图上的地平线方向与实际地平线方向一致,将星空图举在头顶上来观看,这时星图上弧线顶端即是天顶位置,对照星图寻找天空中的星座;使用北天星图时,方法与使用南天星图相同,只不过方向相反。 2、学生观看星空图,从星空图里寻找北斗七星、北极星及其他星座,了解星座的形态特征与相互的位置关系。 3、验证北斗星斗柄可以指示方向的特征。方法是:面对北方,将夏季北天星图举在头顶上方(注意要让星图上的“地面”对准北方、“天顶”对准南方。),我们会发现星图上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南方(观察者身体的后方)。 4、在星座图中找出四季星空中的代表星座:狮子座、天蝎座、猎户座、飞马座。 四、布置作业: 1、晚上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2、在不同季节里,在成人陪护下,观察四季星座 教学 后记 科学科课时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4课 宇宙畅想曲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发挥想象,绘制一幅开发月球的蓝图。 2、能设计探寻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研究方案,并展开学生自己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