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因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18443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因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因数倍数教学设计 东升镇东升小学 魏红坚 教学目标: 1.从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并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 的关系是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理念):情境创设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父子、父女、母子、母女等这种相互的关系,更好地为理解因数倍数的关系作好铺垫作用。 二、 探索新知 1、   认识因数与倍数 (1)、引入课题: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出示幼灯片:课本主题图,请你们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2 × 6 = 12  (3)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 6 = 12    因数 因数       积 (4)认识因数与倍数,像这样的乘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5)加强认识: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又可以怎样列式?   3 × 4 = 12    3、4和12也是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6)说说下面式子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设计理念):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较乘法算式中的名称因数和因数倍数中的因数,自主体验 “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结果。 学生充分交流后,师引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 2、练一练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 (4)因为5×0.8=4,所以4是5的倍数,也是0.8的倍数。( ) (设计理念):这组练习提前在这里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因数倍数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3、求一个数的因数。 (1)引入:问学生还可以列出乘积是12的其他的式子吗?  1 × 12 = 12    学生会答1和12也是因数和倍数关系。1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 老师补充说明12是12的因数 (2)强调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设计理念):把这一环节放在这里,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让学生初步感悟求一个数的因数物方法。 (3)求18的因数 a、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b、小结方法:用乘法来找或用除法来找,引导学生要一对一对地找,然后有序地排列起来。 c、表示方法。除答题方法和集合的方法表示。 (设计理念):给学生渗透集合的思想。 (2)求30、36的因数。 (3)、观察12、18、30、36的这些数的最小因数是什么?最大因数呢?因数的个数的特征是怎样的? 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它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8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我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4、 求一个数的倍数。 (1)出示例2.求2的倍数。 a、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b、体验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C、表示方法。除答题方法和集合的方法表示。 (2)求3的倍数。 (3)经过观察2、3的倍数。思考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什么?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2的倍数”,教学中,我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体验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质疑。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三、练习 (设计理念):学生并没有提出这个疑问,而是由老师提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因数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总结目的是:一方面检查学习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总结的学习习惯。  五、实践应用 4.游戏。  游戏——“找朋友”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学号。想玩吗?(想) 师:同学们每人都有一个学号,每个学号都是一个自然数,如果我要找的朋友是你,请你站起来,并把写着自己学号的卡片高高举起,让其他同学也看看你是不是我要找的朋友。准备好了吗? 师:是20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 师:是20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师:学号是20的同学,你怎么站了两次? 生:20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自己的因数。 师: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 师:谁来说一句话,让大家都是我的朋友。 生:是1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 师:那就请是1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师:既然大家都起立了,那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理念):把游戏与教学联系在一起,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与儿童在游戏中体验轻松愉悦的情感得到了有机地结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运用和情感的陶冶起到了一举多得的好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