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歌曲欣赏《小青蛙,你唱吧》
大班音乐活动
一、活动目标:
1、了解3/8拍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3/8拍歌曲欢快抒情优美的旋律风格。
2、激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声音、表情等表达三段歌曲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3、通过欣赏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的美,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保护青蛙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运用语言、动作、声音、表情等表达三段歌曲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难点:掌握3/8拍的节奏特点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演唱3/4拍歌曲《小篱笆》,为下一步欣赏3/8拍歌曲奠定基础。
1、幼儿演唱歌曲《小篱笆》。
2、幼儿欣赏青蛙叫声,激发幼儿欣赏《小青蛙,你唱吧》的兴趣。
(二)、完整欣赏歌曲,了解3/8拍歌曲的节奏特点,感受3/8拍歌曲欢快抒情优美的旋律风格。
1、引导幼儿带问题欣赏歌曲。
(1) 歌曲是几拍子的?
(2) 你听了以后心里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感受3/8拍的节奏特点。
(1)引导幼儿拍出3拍子的节奏型,表现出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教师小结:3/8拍的歌曲是欢快抒情优美的,比3/4拍的节奏要快一点。
(3)幼儿练习3/8拍节奏。
3、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抒情优美的旋律,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表现音乐。
(三)、分段欣赏歌曲,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声音、表情等表达三段歌曲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歌曲有几段歌词?你都听到些什么?
1、欣赏第一段歌曲,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声音、表情表达小青蛙害怕紧张的情绪、情感。
(1)教师自弹自唱。
(2)提问:小青蛙在哪里唱歌?他怎样唱歌?为什么要低声唱?为什么害怕?
(3)引导幼儿看课件用动作表现歌曲。
2、欣赏第二段歌曲,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声音、表情等表达小朋友安慰小青蛙的情绪、情感。
(1)提问:你对小青蛙说什么它就不害怕了?
(2)教师自弹自唱。
提问:歌曲里小朋友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小青蛙现在怎样唱歌了?
(3)引导幼儿看课件用动作表现歌曲。
3、欣赏第三段歌曲,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声音、表情等表达爱青蛙、保护青蛙的情绪、情感。
(1)提问:小青蛙不害怕小朋友了,它现在可以大胆的出来为我们做事情了,它能为我们做什么事情?
(2)教师自弹自唱。
提问:歌曲里唱了小青蛙干什么?它怎么样捉害虫?怎么样表现一下它勤劳的捉害虫?
(3)引导幼儿看课件用动作表现歌曲。
(四)、幼儿看课件完整表现歌曲,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引导幼儿加上动作、歌声表现歌曲。
(五)、用乐器、动作、声音、表情等表现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单 位:市南区实验幼儿园
指导园长:侯杰
执教教师:朱云青
折纸《小鱼儿水中游》
中班美术活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折纸小鱼,了解小鱼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小鱼的喜爱之情。
2.能根据已有经验,创造性地添画小鱼的生活环境。
3.能看懂图示折法,折出小鱼外形,并进行简单装饰。
二、活动重难点:
能掌握小鱼头部的折法,并创造性地添画小鱼的生活环境。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幼儿对小鱼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的已有经验;会看简单图示折纸。
2.物质准备:
教具:小鱼课件、范例、图示、作品展示大挂图、黑板。
操作工具:A4绘画纸、正方形彩纸(大小不同)、胶水、棉签、油画棒。
3.场地准备:分为5组,每组6人
三、活动过程:
1.演示课件,激发幼儿对小鱼的兴趣。
幼儿欣赏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你见过这些小鱼吗?请你说说这些小鱼的样子。这些小鱼都生活在哪里?”(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幼儿对小鱼的喜爱之情。)
2.幼儿折纸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出示图示,与幼儿一起分析研究小鱼的折法。
教师在分析图示的过程中,边分析边演示,重点讲解演示小鱼头部的折法,采用比较形象的语言(小鱼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全吃光)便于幼儿掌握。
(2)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师:“小鱼的颜色和花纹各不相同,小朋友把小鱼折好后,可以在小鱼的身上进行装饰,画出小鱼不同的样子,然后,你要为小鱼设计一个快乐、舒适的家,添画出小鱼的生活环境。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折出多条小鱼,使小鱼有更多的伙伴,让小鱼生活得更快乐。”
(3)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巡视中关注个别幼儿并给予指导,鼓幼儿折出多条小鱼,丰富画面,把自己的作品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3.评析幼儿作品,幼儿分享交流创作经验。
(1)请幼儿把小鱼送到大海妈妈的怀抱,把作品粘在作品展示图上。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自己创编的小故事),教师给予鼓励。
(3)渗透环保教育
师:“我们怎样才能使小鱼永远生活的快乐呢?”启发幼儿说出要保护小鱼的生活环境,保护大自然。
延伸活动:
教师:“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各种小鱼画下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大海里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结束
单 位:中国海洋大学幼儿园
指导园长:王永东
执教教师:李建蕾
平面泥工《美丽的春天》
大班美术活动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景色,激发幼儿对春天、大自然的喜爱。
2、能创造性地利用平面泥工,表现春天的美景。
3、学习做平面泥工画,能熟练掌握搓、压、卷等技能,并合理构图。
二、活动重难点:
创造性利用泥工线条表现春天的美景,并合理构图。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1)课前以谈话的形式,丰富幼儿对春天里的人物、动物、景物的
经验感知。
2)了解幼儿制作平面泥工的现有水平。
2、物质准备:投影仪、泥工板、橡皮泥、牙签、皱纹纸、豆子、双面胶带、小筐、剪刀、抹布
四、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出春天里的景物,激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春天。
2、幼儿: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景,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确定制作内容。
(二)、教师示范、讲解平面泥工的做法
1、教师用投影仪,示范搓、压、卷等制作平面泥工画的方法,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性表现,并合理布局。
2、幼儿观察、学习掌握平面泥工技能,能创造性表现春天美景。
(三)、教师提要求
1、幼儿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春天。
2、提示幼儿合理布局,并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现春天。
3、提示幼儿制作干净、平整,压牢。
4、制作好后,可利用辅助材料,将泥工作品进行装饰,并将自己的春天讲出来。
(四)、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对能力弱的幼儿帮助确定内容,合理布局。
2、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利用辅助教材添加情节。
3、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制作的春天美景。
(五)、幼儿讲述作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1、幼儿制作好后,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进行讲述,并简单评价自己的作品。
2、幼儿互相评价,说出幼儿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建议。
3、教师对幼儿作品的内容、布局、制作方法、色彩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总结、提升。
4、幼儿互相欣赏、讲述幼儿作品内容。
(六)、延伸活动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班里继续讲述作品内容,并将作品布置教室环境。
单 位:青岛市南京路第二幼儿园
指导园长:杨宏
执教教师:田海燕
歌曲《小黑猪》
小班音乐活动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小黑猪住进新楼房的快乐心情及集体表演的乐趣。
2、 能用欢快的情绪,有趣的动作来表现小黑猪可爱的形象,能唱准:咕噜噜噜。
3、 理解歌词内容,有表情的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活动重点:目标3
活动难点:目标2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猪》 猪妈妈头饰一个 小黑猪头饰若干 游戏场景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难点前置
1、 师幼扮演角色,进行游戏
师:“猪宝宝们,互相看一看,你们长什么模样?”(学说翘鼻大耳朵)。
“妈妈给你们盖了一座新楼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带领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 缓慢示范法进行发声练习
播放多媒体,激发兴趣,进行发声练习:咕噜噜噜,咕噜噜噜,唱歌咕噜噜。
师:“猪宝宝们,你们是怎么唱歌的?学一学”(学习发准音‘咕噜噜噜’)
(二)、创设情境,理解学习歌词
1、 播放新楼房动画,学习第一段歌词。
师:“猪宝宝们,我们住进新楼房真高兴啊,我们一边说一边表演,看哪只小黑猪最可爱!”
2、 播放课件,学习第二段歌词
带领“猪宝宝”们边学说歌词,边走出“新楼房”
3、 师幼完整朗诵一遍,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
(三)、新授歌曲
1、 交代歌曲名称,教师完整清唱。
要求幼儿仔细听“猪妈妈”是怎样唱咕噜噜噜的。
师:“妈妈是怎样唱咕噜噜噜的?你们来学一学!”
2、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第一段歌曲,教师启发幼儿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小黑猪可爱的形象。练习1-2遍
重点指导幼儿像“猪妈妈”一样把嘴巴圆起来,唱准 “咕噜噜噜”
3、 跟随教师学习第二段歌曲,重点启发幼儿做出走出“新楼房”的动作。练习1-2遍
4、 完整练习
(1) 师幼共同演唱,要求幼儿有表情的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 运用情境,激发幼儿大胆的、有表情的演唱,(教师可用体态语暗示)
师:“猪宝宝们,你们唱歌真好听,现在妈妈有些累了,你们唱给妈妈听一听吧,让妈妈听到每一个猪宝宝好听的声音,好看的表情,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四)、游戏《小黑猪》
玩法:请“小黑猪”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加上动作“住进新楼房”。(提醒幼儿有秩序)
请“小黑猪”和“猪妈妈”一起体验集体表演的乐趣,边唱边做出翘鼻大耳朵的可爱形象并做出住进“新楼房”和走出“新楼房”的动作 。
要求:1、请幼儿边唱边表演
2、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有表情的表现小黑猪可爱的形象。
3、进出“新楼房”时提醒幼儿要有秩序。
(五)、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走出教室。
单 位:海军潜艇学院幼儿园
指导园长:樊春青
执教教师:栾丽娟
主题意愿画《动物园的故事》
大班美术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主题和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创编与动物园有关的故事情节,体
验创编的乐趣。
2、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动物园的故事》,并能恰当构图、着色、合理
布局。
3、能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交流,共同分享。
二、活动重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动物园的故事》,并能恰当构图、着色、合理布局。
活动难点:想象、创编与动物园有关的故事情节
三、活动准备:1、故事范例一副,各种动物的范例图片
2、图画纸、水彩笔人手一套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有关动物园的印象,激发幼儿创编与动物园有关的故事情节。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为什么?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它喜欢(能、会)干什么?(大象的鼻子能 ……孔雀的尾巴能…… 小猴子会……等)
2、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真有趣,你在动物园里还见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3、你们能将动物园里这些有趣的事情变成故事画下来吗?
4、请小朋友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动物园里的故事。
(二)、出示动物范例,引导幼儿掌握布局的技巧。
1、 给幼儿提供作画的基本素材(动物范画),共幼儿参考。“小朋友,老师这有许多动物的图片,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变化小动物的不同动态。”
2、 引导幼儿掌握布局技巧。
教师在绘画纸上引导幼儿掌握布局技巧,构图时要能够突出主题,画面要合理布局,着色时要注意冷暖色搭配。
(三)、幼儿创编主题意愿画《动物园的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根据故事,构思画面,合理布局。赞扬有独创性的幼儿。
(四)、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供大家欣赏与分享。
1、谁愿意讲一讲你创编的故事?你认为自己画得怎么样?让大家看看你把故事画出来了吗?再添点什么会更好?(老师给与一定的评价)
2、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请幼儿欣赏参与评价,帮助幼儿在布局和着色方面有进一步的启发和提高。
3、小结:今天,小朋友画的《动物园的故事》真是太精彩了,原来动物园里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故事讲给其它小朋友听,一起来分享吧。
单 位:市南区爱心幼儿园
指导园长 包 鑫
执教教师 刘永亭
舞蹈《筷子舞》
大班音乐活动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筷子舞欢乐喜庆的气氛和用筷子跳舞的乐趣。
2、能按节拍做出敲击筷子的舞蹈动作表现快乐的情绪,并有一定的创造性。(重点)
3、学习边做踏点步和斜踢步边敲击筷子(难点),知道筷子舞是我国民间传统舞蹈。
二、活动重、难点分析:
幼儿边跳踏点步和斜踢步边敲击筷子的动作,对大班孩子动作发展的协调性来讲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定为难点。
作为舞蹈教学,能按节拍舞蹈是对幼儿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并且用筷子创造性地做舞蹈动作表现快乐情绪,具有一定挑战性,是本节活动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舞蹈知识和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第二条目标为重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配有红、黄彩带的筷子人手两把
知识准备:复习已学过的舞蹈和步伐。丰富幼儿民间庆祝节日的经验。
场地安排:圆弧上教学
四、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对使用筷子敲击的兴趣
1、教师出示筷子,引导幼儿说出筷子的作用。
2、教师向幼儿介绍筷子可以跳舞,引导幼儿倾听和模仿筷子互敲和敲击身体发出的悦耳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敲击筷子,进一步感受敲击筷子的乐趣。
(二)感受筷子舞音乐欢乐、喜庆的气氛,知道筷子舞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舞蹈。
1、教师向幼儿介绍拿着筷子跳舞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舞蹈。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
3、引导幼儿说出人们跳筷子舞时的心情和什么时候喜欢跳筷子舞。
4、启发幼儿说出自己什么时候最开心。激发幼儿创编筷子舞庆祝自己节日的愿望。
(三)师幼共同创编,设计敲击筷子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欢乐的情绪。
1、师幼共同创编舞蹈第一段。
〈1〉幼儿边听音乐自由做敲击筷子的舞蹈动作。
〈2〉教师根据幼儿设计的原地踏步,前伸敲击筷子的动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教师哼唱、钢琴伴奏1——4小节。
〈3〉教师哼唱5——8小节。
教师根据幼儿设计的敲两下筷子,敲两下肩的动作,运用动作迁移法引导幼儿选择步伐进行匹配。引导幼儿互相学习。重点学习做踏点步再加手部动作。教师与幼儿玩“照相”的游戏,帮助将踏点的动作进行规范,(腰板直起来,点的时候要稳当不能晃)教师哼唱、钢琴伴奏5——8小节。
〈4〉教师根据幼儿设计的弯腰敲击的动作启发幼儿左脚在左前侧(45度)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教师哼唱、钢琴伴奏9——16小节。
〈5〉教师示范第一段后幼儿表现。(音乐速度由慢到快)
2、师幼共同创编第二段
〈1〉 引导幼儿做出用筷子敲地板表现更加快乐心情的动作。1——8小节
并鼓励幼儿边做动作边配以象声词嗨嗨表示自己的高兴。
〈2〉 引导幼儿敲出敲三下筷子敲一下肩的节奏并启发幼儿匹配脚的步伐。重点学习运用向左走三部第四步时,右脚斜踢起的动作。9——12小节
运用层层累加法,以先手部动作——配以脚步动作——脚、手(只做敲肩)配合动作——完整的动作。四个步骤,由浅入深进行学习。
〈3〉 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要结束观众为小朋友鼓掌时,小朋友激动的心情,创编双手高举敲击和自转敲击的动作。13——16小节
边做动作边配以幼儿喜欢的象声词并创编舞蹈结束的亮相动作。
〈4〉教师示范第二段,幼儿表现。
(四)师幼完整表现筷子舞
1、集体表演
2、男、女孩分别表演
(五)教师表演自己创编的筷子舞请幼儿欣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筷子舞的兴趣。
(六)幼儿随音乐即兴表演筷子舞。
单 位:青岛市金钥匙幼儿园
指导园长:于锦衣
执教教师:薛琳
歌曲《大鞋与小鞋》
大班音乐活动
一、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活泼,有趣的情景,激发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学会歌曲,理解音乐对大鞋与小鞋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化。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穿大鞋的沉重感和穿小鞋的轻巧跳跃感。
3、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用肢体动作打节拍。
二、活动重难点: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大鞋与小鞋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化,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三、活动准备:1、准备一双爸爸的大鞋和一双娃娃的小鞋。
2、与歌词对应的图片。
3、《大鞋与小鞋》的录音磁带。
四、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二)发音练习《开火车》,主要让幼儿练习节奏的快慢。
(三)激活经验,唤醒情思,激发兴趣。
请幼儿分别穿上爸爸的大鞋和娃娃的小鞋后讲出自己的感觉,其他幼儿随其喊节奏,在形象的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的“踢踏”和“的的笃笃”的节奏型,使重点得到解决。
(四)教师范唱,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性质,了解歌曲的内容。
指导语:1、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表达)
2、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五)幼儿学唱歌曲。
1、随节奏和看图谱朗诵歌词内容,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
2、幼儿看图谱学唱。重点指导幼儿:
(1)唱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3) 唱出穿大鞋的沉重感和穿小鞋的轻巧跳跃感。
(六)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提出要求。重点
学会用沉重和轻巧的对比方法演唱两段音乐。
(演唱的遍数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决定,每一遍根据孩子们演唱中的不足提出下一边的要求)
(七)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用肢体动作打节拍,表现出大鞋与小鞋的不同音色(如:跺脚表示大鞋走路的声音、拍手表示小鞋走路的声音)
单 位:南京路第一幼儿园
指导园长:谢玉华
执教教师:王培培
中班音乐欣赏《不倒翁诙谐曲》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音乐,能认真倾听,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和幽默诙谐的风格。
2、在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表现小朋友和不倒翁游戏的情景。
3、懂得爱惜玩具和物归原处,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听辩出乐曲的结构特点和不同的音乐所表现的角色形象。
*难点:大胆想象方向对称动作,表现出不倒翁的造型、动作以及和小朋友游戏的场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玩不倒翁,了解不倒翁滑稽有趣的特点,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准备与活动相符的音乐、不倒翁玩具。
3、幼儿成弧形做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1、“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什么玩具?”
2、“不倒翁好玩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3、“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不倒翁诙谐曲》,我们一起听听吧!”“这首曲子里都有谁?”
二、欣赏A段和A段反复部分
(一)提问:1、哪地方音乐像不倒翁?为什么?(第部分音乐滑稽有趣、很像不倒翁摇摇摆摆有趣的样子。)2、那么还有谁呢?
(二)单独欣赏A段
1、提出要求:“听听这段音乐是怎样的?不倒翁会摆什么造型?怎样做动作的?”
2、欣赏后,请幼儿说一说并模仿不倒翁做动作,老师启发幼儿动作方向对称、有节奏,摆的力度渐小。
3、根据幼儿表现的情况,教师可结合实物让幼儿模仿。
(三)单独欣赏A段重复部分
1、提出要求:“这一段音乐是怎样的?小朋友的心情怎样?会做什么动作?”
2、跟随音乐做动作(有节奏的做跑跳步)。
三、欣赏B段
1、“不倒翁和小朋友都出来了,你们猜,小朋友会怎样和不倒翁做游戏?”
2、听赏之后,请幼儿模仿小朋友和不倒翁的动作(引导幼儿想想小朋友推的方向不同,不倒翁会怎样摆动?如:向秒前、后、左、右、转圈等),引导小朋友推不倒翁的时候要轻一些,不要太用力,不要碰疼了不倒翁。
3、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分角色表演,注意提示幼儿:①不倒翁要根据小朋友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反应。②不倒翁要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动作。③有表情的表现乐曲。
四、欣赏A段再现
1、“小朋友和不倒翁都玩累了,平时小朋友玩完玩具会怎么做?”
2、“小朋友真棒!知道爱惜玩具,玩了玩具要送回去,现在,我们也把不倒翁送回家吧!”
3、引导幼儿说说怎样送不倒翁回家?
4、跟随音乐送不倒翁回家,教师引导幼儿亲亲、抱抱不倒翁,摆手说再见,表现出对不倒翁的喜爱、珍惜之情,再快乐的回家。
五、完整欣赏音乐
1、分角色表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提示。
2、引导幼儿说说整个音乐有几段?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了解ABA三段体结构)。
六、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在玩不倒翁时,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尝试制作蛋壳不倒翁,激发探究愿望。
2、教育幼儿爱惜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指导园长:梁红艳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幼儿园
执教教师:张 璐
我和爸爸妈妈去春游
大班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表达,体验与爸爸妈妈春游时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画出春游时的情景。
3、能够表现出人物和春天的主要特征,画面布局合理。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画出和爸爸妈妈春游的情节。
活动难点:教幼儿画出人物的动态特征。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①请爸爸、妈妈带幼儿一起春游,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并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放风筝、种植等。②在活动室里设置“我和爸爸、妈妈春游”的照片展,让幼儿回忆讲述春游时的情景。
2、材料:纸、彩笔、油画棒、棉签、颜料、抹布、春游照片、作品背景图、事物投影仪、幼儿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观看“我和爸爸妈妈去春游”的照片,回忆春游时的情景,萌发幼儿进行“我和爸爸妈妈去春游”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提问:①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春游去过什么地方?②见到了哪些美丽的春景?③进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请个别幼儿结合照片进行回忆讲述)
二、刚才老师听你们说了那么多春游的事,你们太幸福了,我真想和你们一起去春游,小朋友把刚才说的画下来,我们举办一个“我和爸爸、妈妈春游画展”好吗?
三、出示幼儿范画一幅,提问:①画面上都有谁?在干什么?模仿一下他们的姿势。②添画了那些美丽的春景?③人物画在画面的哪个位置?④猜一猜绘画使用了那些材料?
(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掌握人物主要特征、姿态的画法,提示幼儿注意画面布局合理,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作画。)
四、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表现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
2、针对能力差异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提醒幼儿注意桌面卫生。
五、将幼儿的作品挂在作品展示背景上,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讲述,并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作(教师启发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讲评)。
五、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作品带到其他班举办画展。
单位: 胶州市阜安办事处胜利幼儿园
指导园长:姚玉凤
指导教师:李敬
大班打击乐活动:水仙花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幼儿体验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特有的情趣,感受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能根据图谱提示创编身体动作总谱。
3、启发幼儿根据乐曲性质探索配器方案,并能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认识水仙花并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的性质与结构。
2、碰铃、铃鼓、响板、木鱼等乐器若干;水仙花图片一幅;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能根据图谱提示创编身体动作总谱,探索配器方案并能看指挥协调一致地演奏
难点:在同一小节音乐中,多声部能协调一致地同时演奏和交替演奏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出示水仙花图片,以参加“水仙花音乐会”引出主题。
二、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了解乐曲3/4拍的节奏特点及ABA曲式结构。
提问:这首曲子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它是几拍子的?可以分为几部分?哪两部分是一样的?
三、分段欣赏乐曲并根据图谱提示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
(1)欣赏A段音乐
a、这段曲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b、出示图谱,幼儿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教师重点提示空拍处的停顿。
(2)欣赏B段音乐
a、这段曲子与前面的曲子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水仙花开的情境引导幼儿体验B段音乐的优美抒情)
b、出示图谱,幼儿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
(3)欣赏A’段音乐
这段音乐与哪一段相同?根据A段音乐身体图谱进行动作练习。
四、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五、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并制定配器方案。
提问:强拍处怎样演奏?水仙花开的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更合适?
六、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幼儿分声部放慢速度演奏。
(2)幼儿分声部增快速度演奏。
(3)请个别幼儿担任小指挥。
(4)交换乐器演奏。
七、“音乐会”结束,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活动室。
单位:胶州市教工幼儿园
指导园长:臧玉萍
指导教师:刘英华
泥工《爸爸的生日蛋糕》
中班美术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辅助材料进行立体装饰的方法。
2、能用对称、连续的图案装饰蛋糕。
3、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是初步学会立体装饰的方法,难点:能用对称连续的图案装饰蛋糕。
三、活动准备:
1、工具:牙签、细铁丝、橡皮泥、各种形状的泡沫蛋糕胚、泥工板、大头针
2、教具:一个制作好的蛋糕、录音机、磁带(优美的曲子)
3、情景表演:请一名幼儿手捧蛋糕,边走边唱生日歌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起幼儿欣赏蛋糕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是谁的生日?”(我爸爸的生日)
师:“这蛋糕在哪儿买的?这么漂亮!”(这是我亲手做的生日蛋糕)
师:“那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蛋糕吧”(好)
(二)引导幼儿欣赏已制作好的小蛋糕——探索制作的方法。
1、 出示蛋糕,引导幼儿观察并感知分析蛋糕的装饰方法。
提问:①这个蛋糕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
②上面都装饰了哪些图案?(有花边、小猪、栅栏)
③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颜色和花纹是有规律的)
小结:在装饰蛋糕时,如果色彩花纹能对称、均衡的排列,形成一种规律那么,蛋糕会装饰的很漂亮。而且,蛋糕边缘四周均可装饰。
2、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讨论出蛋糕的不同装饰方法。
提问:①“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蛋糕?(心形的、方形的、双层的等)
②上面都装饰了哪些图案呢?”(有小人、有兔子、有花等)
小结:我们可以运用辅助材料和已有的技能,根据过生日人的生肖或送蛋糕人的意愿来装饰蛋糕。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那小朋友想不想制作一个蛋糕送给自己的爸爸或者其他亲人呢?”(想)
1、提出操作要求:①使用辅助材料时要注意安全。
②注意保持桌面整洁。
2、幼儿自由制作,教师观察指导。(播放背景音乐,创造轻松氛围)
① 鼓励幼儿大胆装饰出不同图案的蛋糕。
② 可以几个人合作来装饰一个生日蛋糕。
(四)欣赏和评价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从装饰的方法和图案方面进行评价)
2、谈话结束活动。
“小朋友做的蛋糕这么漂亮,相信你的爸爸或者是亲人收到这份礼物时一定会很高兴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莱西市百乐幼儿园
指导教师:管桂姐
执教教师:李 雪
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
大班音乐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能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
2、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感受歌曲抒情流畅的特点。
3、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激发幼儿热爱大草原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跳跃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准确演唱附点音符“啊…哈…嗬…咿”。
三、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活动图片(骑马的、招手的蒙古小牧民)
四、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教师带幼儿做“骑马”动作随歌曲旋律进入活动室,来到图片前:“孩子们,快来看一看,这个地方多美啊!谁能说一说这是哪儿?”(大草原)激发幼儿感受大草原的美。
2、“你知道大草原上都有什么?”(蒙古包、牛、羊)谁能告诉我这是哪一个民族的?(蒙古族)
3、出示活动图片(小牧民)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的服饰、饮食、娱乐活动等。你猜:蒙古小朋友穿什么衣服?他们喜欢吃什么?平时都干什么?
(二)、发声练习
小朋友今天来到大草原,都很高兴,你高兴的时候都会干什么?老师高兴的时候会这样喊:“啊…哈…嗬…咿”。出示节奏图谱:幼儿模仿,随音乐进行发声练习:“啊…哈…嗬…咿”。
(三)、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大草原上还有什么?(花儿红、草儿绿、大草原呀多美丽)
2、出示骑马活动图片引出(哥哥骑马巡逻多神气)通过提问:小哥哥骑马去干什么?引导幼儿理解巡逻放哨的含义。
3、根据歌曲旋律,朗诵歌词,进行爱家乡情感渗透。
4、出示招手图片,引出第二段歌词,并引导幼儿朗诵歌词。
(四)、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节拍及听后感受。
2、鼓励幼儿大胆演唱歌曲,及时纠正演唱不准确的地方。
(五)、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演唱歌曲。
(六)、随音乐做骑马动作离开活动室。
单 位:胶南王台镇中心幼儿园
指导园长:薛宗艳
执教教师:朱双双
折贴添画《可爱的小狐狸》
——小班 美术活动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折贴添画活动,初步体验折纸的快乐和成功感。
2、能初步尝试边看图示边折纸。
3、学习折小狐狸头,并添画五官。
二、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狐狸耳朵的折法
三、活动准备:背景图(狐狸妈妈一只,狐狸宝宝的身体图若干),图示一幅、正方形纸、水彩笔、浆糊、棉棒、纸巾。
四、活动过程:
1、出示狐狸妈妈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其头部特征。
提问:猜猜狐狸妈妈的头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导入
2、教师带幼儿边看图示边示范折狐狸,重点示范耳朵的折法。
步骤 :(1)将正方形纸对角折,变成三角形。
(2)将三角形两小角对折,再展开,中间出现一条折痕。
(3)按住折痕的最上面将两小角向下折,离开折痕一点,把这两个角伸到下面两条边的外面去。
(4)将这两个角上折,形成狐狸的耳朵,注意两只耳朵要一样大。
(5)添画五官,表现出狐狸可爱的表情。
(6)将狐狸贴到身体的相应位置。
3、幼儿折狐狸,教师巡回指导。
师:今天,狐狸妈妈可高兴了,她带着狐狸宝宝到草地上捉迷藏来了,咦,狐狸宝宝都藏起来了,请小朋友用折纸的方法帮狐狸妈妈找找它的宝宝吧,小朋友可以边看图示边折,折完后画上眼睛、鼻子和胡子,最后再粘到你找到的狐狸宝宝的身上去。
教师巡回指导时,提醒幼儿边看图示边折,及时帮助动手能力稍弱的幼儿。
4、评价作品。
幼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单位:平度市实验幼儿园
指导园长:官斐斐
执教教师:侯亚霜
舞蹈:木偶舞
中班音乐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木偶特征的基础上,随音乐协调做出木偶滑稽有趣的动作。
2、幼儿创编木偶动作,能用动作、表情表现木偶的诙谐有趣。
3、体验跳木偶舞、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随音乐做出木偶滑稽有趣的各种动作。
难点:创编木偶动作。
三、活动准备:
幼儿有对木偶了解的经验、一段木偶的录像、钢琴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起兴趣。
提问:1、动画片中有谁?
2、动画片中的木偶动作是怎样的?(请小朋友学一学)
3、木偶的动作跟我们平常做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感知木偶动作一顿一顿的特征)
4、你还会做那些木偶的动作。
(二)、学习舞蹈,共同表演。
1、组织幼儿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自由跳木偶舞,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木偶动作的特点。
师:我们现在都变成了小木偶,跟着音乐跳舞吧,看谁的动作最像木偶。
2、教师念儿歌,完整表演《木偶舞》。
儿歌《春游》:小木偶,去春游,左瞅瞅,右瞅瞅,见到朋友点点头,敬个礼啊,敬个礼,拍拍手,拍拍手,我是快乐的小木偶,走一走,跳一跳。
提问:小木偶去春游都干了什么?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学做)
3、教师提示舞蹈中幼儿表情、动作等的表演,请个别幼儿做示范。
4、师与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表演2—3遍。
5、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好伙伴共同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三) 、游戏:我们都是木偶人,引导幼儿创编木偶的各种动作
幼儿随音乐创造性的表演木偶动作,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