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双峰县青树坪镇中心小学邓超喜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钟。
(2)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等实践活动,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中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读写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
难点:记住每个大格刻度代表的时和分。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索、操作体验、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实物钟、课件、钟表模型。
学具准备:
彩笔、实物钟、钟表模型、自学卡。
课堂流程:
教学
步骤
教师导学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
揭
示
课
题
。
1、课件演示,生活情境引入。
出示课件:本班孩子正在上课的情境图。
质疑: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上课的?
2、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1、学生面对画面上出现的8:15这个钟面时刻,利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测争辩,产生疑惑:当分针既不是指着“12”又不指着“6”时,我们该怎么看呢?
2、学生齐读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我通过一张孩子们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感觉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在认知冲突中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二、
师
生
互
动
,
构
建
新
知
。
1、见见老朋友,说说新发现——认识钟面
(1)介绍老朋友:关于钟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说说新发现:
①议一议: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时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 表示什么?
②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分针走一圈,一共是多少分?
③填一填:学生把结果填在P81的钟面刻度图上。
(3)钟表自述,汇报小结。
(4)游戏时间——对口令。
2、自主探索——钟面时刻的读写
(1)课件出示钟面:9:05、6:25。
(2)用两种方法表示上述时刻。
(3)回顾课初,释疑:学校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呢?
(4)游戏时间——我来拨,你来说
(课件演示游戏要求)
(5)游戏时间:“我是小裁判”
谁迟到了。(乌龟和兔子7时赶到时间王国参加赛跑比赛。)
3、龟兔赛跑——时与分的关系
(1)动画演示:时间王国的龟兔赛跑。
(2)小组合作:拨一拨、验一验。
4、与时间老人赛跑——体验时与分。
活动一:一分钟知识:中国古代的计时器。
活动二:实践体验:一分钟我能干什么?
活动三:感知一时。
1、(1)学生完成自学卡<一>:钟面上一共有()个数字,()个大格。较长的针叫()针,用来表示()。较短的针叫()针,用来表示()。
(2)学生观察钟面,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拨一拨。完成自学卡<二>:
时针走()的时间是一小时,分钟走()是一分钟。时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时,分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分。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分针走一圈,一共是()分。
(3)配合学生汇报,课件演示钟表的自述,完成对钟面的认识。
(4)采用师生、生生的形式对口令。
师:滴答滴答分针指着1,
生:滴答滴答是5分。
2、(1)小组内尝试认读,全班交流,小结方法。
(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表示上述时刻。集体评议,找出写时间时应注意的问题。强调分钟数不到10 ,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
(3)学生解答课初疑问,验证成功。(8:15)
(4)①记录老师拨出的时间。
②组内成员轮流拨钟,共同记录。
(5)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对乌龟和兔子到达的钟面时刻进行认读,裁定谁是“不守时者”,并说明理由。
3、(1)观看动画,感受时分关系。
(2)小组合作,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半时与30分、1时和60分的关系
4、(1)学生观看课件,了解计时器的发展史。
(2)计时一分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记录。
(3)完成自学卡<三>:一节课是()分钟,下课休息()分钟,再加()分钟是1小时。
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因此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介绍老朋友,回顾旧知,促进知识迁移,接着组织小组的观察操作活动,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拨一拨从静态到动态观察钟面,理解时针和分针指在每个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义,再以钟表自述的方式进行汇报总结。而对口令游戏,则帮助学生快乐地记忆新知,为准确、熟练地认读时间奠定基础。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我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依托经验,在交流中学,在评价中学、在玩中学。从而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中享受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接近整时的时间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我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对比反思中深化认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遵守时间。
时与分的关系比较抽象,龟兔赛跑的动画则使其变得形象生动,并激起学生探究钟面上“龟兔赛跑”秘密的热情,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
观看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史的兴趣,体验时与分,诱导学生珍惜时间。
三、
联系
生活
,
学以
致用
。
1、读写钟面时间。课件演示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图。
2、乘车游戏。
1、学生独立读写时刻,指名汇报,集体评议时说说同一时间自己在做什么?
2、让学生根据车票时间和列车时间正确上车。
正确读、写时间,感受时间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养成爱惜时间、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四、
总结
反思
,
评价
体验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1、学生畅谈本课所获。
2、学生反省本课的课堂表现。自我激励,自我提高。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完善新知构建。
五、
课外延伸
,
应用拓展
。
1、记录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下节课交流。
2、收集生活中的时间。
3、自制钟表。(拨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将时间的知识延伸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并逐层深化。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走1大格 1小时
分针走1大格 5分钟
分针转1圈 60分钟
1时=60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