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补充地质勘察方案.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41456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地质勘察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补充地质勘察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勘察目的 2 三、勘察执行标准 2 四、勘探孔(点)类别与编号 3 五、勘察工作布置 3 1、钻孔数量 3 2、钻孔深度 3 六、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4 1、投入现场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设备 4 2、钻探质量控制 4 3、现场技术管理 5 4、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5 七、钻探 6 八、取样 8 九、原位测试及抽水试验 9 十、室内试验 9 十一、勘察报告 10 十二、地下管线、管道和不明障碍物的探测 11 十三、其它 11 十四、附件 11 一、工程概况 【石溪站~南洲站盾构区间】起讫里程为YDK28+241.276~YDK29+330.608(ZDK28+241.076~ZDK29+330.608),右线长度1088.961m(短链0.571m),左线长度1085.024m(短链4.508m)。区间设置1个联络通道,设计里程为:YDK28+749.223。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合建。本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1500m,最大纵坡25.25‰。本区间工点起于工业大道南的石溪村附近,沿工业大道向东南延伸,至南洲,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8.17~7.42m。沿路两侧建筑物密布,局部线路穿越建筑物下部。在地貌单元上属海陆交互相冲积平原。 【燕岗站~石溪站盾构区间】起讫里程为YDK26+586.076~YDK28+88.726(ZDK26+754.076~ZDK28+88.726),右线长1502.65m,左线长1330.883m(短链3.767m)。区间设置2个联络通道,设计里程为:YDK27+147.323、YDK27+725.000。本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1000m,最大纵坡为14.05‰。本区间起点为工业大道始端燕岗站,沿工业大道向东南延伸,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7.60~19.60。起点位置地势较高,地面标高最高为19.60m,后沿线路延伸方向地势逐渐下降,至五凤村,地形变得较为平坦,地面标高降至8.0m左右,线路两侧密布建筑物群。地貌起点至五路凤村段,里程约为YDK27+00~YDK27+700属风化残丘,五凤村至石溪段,里程约为YDK27+700~YDK28+250属于海陆冲积平原。 区间沿线地形较为平坦,隧道顶板主要位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陆相冲、洪积相地层、残积土层中;隧道底板主要位于石炭系下统大潭阶石凳子组、测水组、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二迭系栖霞组、第三系莘庄村组陆相碎屑沉积岩中。本区间穿过的地层主要为:<5-2>、<6c>、<7c>、<7>、<6>、<8>,其中<5-2>可塑状的粉质粘土分布范围很大。 本次补充勘察范围,包括盾构端头地层加固部位钻孔、盾构始发井移位后补钻、近盾构始发井盾构段探明溶洞加密钻孔、联络通道处钻孔、龙归小桥处钻孔以及前期未施做的钻孔。具体补充勘察钻孔详见钻孔布置平面图。 二、勘察目的 本次施工勘察是在前期各阶段勘察工作后需进一步查明: (1)勘察范围的地层详细分布、地层层序、地质年代、岩层产状(包括倾向、倾角)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地貌特征; (2)查明岩土特征、岩土分布、岩土界面,划分和描述岩土层,尤其应注意划分和描述同一时代的岩层但工程特征差别大的岩性;查明基岩面的埋深与起伏,查明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及其变化规律,若有软弱下卧层必须查明其抗剪强度和压缩性; (3)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特殊性土和(或)不良工程地质单元(淤泥、砂层,断裂、风化深槽等)以及特殊地层和岩性的特征和分布; (4)查明距离隧道比较近、为天然基础、高层等重要建筑物下的岩土特征、岩土分布,提出盾构经过前对地基处理方面的建议; (5) 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厚度、固结状态、富水性和震陷特征,地下硬土层的埋深与起伏;查明砂层(包括软土中对固结排水和强度改善有作用的砂土层)的分布与厚度; (6) 查明盾构始发、接收地段土质情况; (7)查明联络通道施工位置处地质情况,提出是否需要对联络通道上方及周边岩层进行注浆加固的建议; (8)由于初勘时征地困难,有些钻勘点间距比较大,因此对其中间距大的钻勘点进行加密,以此获得更为详细岩土特征与岩土分布状况。 三、勘察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执行下列标准,并按各标准的应用范围实施: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3、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4、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 5、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当招标、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难以恰当求得时,应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或广东省标准); 6、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J83-91),在大范围软土分布区勘察应执行《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8、《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J83—91); 9、《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 10、《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TBJ37—93); 11、现行国家或行业其它规范、规程和规定。 四、勘探孔(点)类别与编号 1、勘探孔(点)原则上应按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统一要求编号,以区别于不同线路、不同阶段、不同工点的勘察。 本次补充勘察钻孔编号为MGF3-SX-B01~MGF3-SX-B24、MGF3-SN-B01~MGF3-SN-B14。 2、遇特殊情况可依据上述原则另设勘探孔(点)编号。 五、勘察工作布置 1、钻孔数量 本次补充勘察根据前期勘察工作及施工要求,在及盾构始发及吊出井位置加密布置钻孔,以查明地质条件;在前期勘察间距比较大地段亦加密布置钻孔,同时在联络通道施工位置处、重要建筑物前根据施工要求,局部加密布置钻孔。本次补充勘察共布置钻孔38个。 根据本次勘察目的,取岩土样孔数不宜少于总孔数的1/2,故本次勘察技术孔19个、鉴别孔19。 具体见附件:钻孔布置平面图和钻孔数据一览表。 2、钻孔深度 原则如下: 钻孔深度为隧道底板下2m要,其中端头处钻孔MGF3-YS-B01、联络通道处钻MGF3-YS-B10、联络通道处钻MGF3-YS-B20、联络通道处钻MGF3-YS-B08深度为隧道底板下3~5m,且无软弱夹层。 六、岩土工程勘察方案 1、投入现场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设备 投入现场的主要技术人员表 序号 职责 人数 1 项目负责人 1人 2 技术负责人 1人 3 勘察外业负责人 1人 4 原位测试负责人 1人 5 室内试验负责人 1人 6 现场技术人员 4人 7 现场协调 1人 8 地下管道探测 1人 9 钻孔测放 3人 10 室内资料整理 1人 投入现场的主要设备表 序号 项 目 数 量 型 号 及 规 格 1 工程钻机及配套设备 6 XY-1 2 标准贯入试验 6 3 地下管道探测仪 2 GX 4 组合全站仪 1 莱卡 5 数码相机 4 OLYMPUS 2、钻探质量控制 (1)由测量人员按钻孔平面布置图现场测放钻孔孔位及测定孔口高程,同时测量的原始数据详细备案存档。 (2)组织钻机等设备及安排人员进场,并上报请监理审批是否开孔,待监理批准开孔后方可开孔施钻。 (3)协调各种关系,使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与支持,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4)工程技术人员实行跟班作业,在现场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和指导。 (5)按规定进行岩样、土样、水样采取,及时把采取的岩样、土样、水样送至实验室。 (6)钻探采取全取芯的方式进行,采用泥浆、套管护壁钻进。 (7)岩芯钻探时,一般岩石的岩芯采取率不低于80%,对破碎岩石岩芯采取率不低于65%。 (8)每个钻孔完成后,必须提交钻探班报表、野外钻探编录表,并组织机长、现场技术人员和勘察总体进行验收签证。 (9)钻探验收合格后,进行水泥浆封孔。 (10)所有钻孔封好孔后做好退场及场地清理工作。 3、现场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人员积极配合项目工程负责人,做好现场工程地质编录工作,处理好现场钻探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按所制订的钻探技术要求严加执行,把好质量关。 (1)钻机的开孔:密切注意地面下6米内的管线、管道情况,督促机长必须采用洛阳铲开孔、探孔。钻孔位置移位不能超过2米,如施工条件限制钻孔位置移动须超过前述要求时应上报业主同意后方可实施。 (2)钻进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并不定期的检查钻孔深度。 (3)标准贯入试验时,注意击入尺寸及击数。严禁弄虚作假。 (4)检查并纠正取样标签的错误;送样时,清点样数。 (5)按规范要求,详细划分土(岩)层、定名、详细描述。如有疑问或不清之处,及时与项目工程负责人协调。 (6)对土样、岩样、水样、要及时登记、清点,避免混淆及装运之中出错。 (7)钻进过程中发现违章行为,严厉指出;情节严重者,勒令停工,并予以清退出场。 (8)配合物探等试验工作。 (9)施工中随时与监理人员进行沟通。 4、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1)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听从现场技术人员的安排,各班组成员在班长指挥下,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安全施工工作。 (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一定要戴安全帽;不得赤脚及穿拖鞋上机操作。 (3)施工人员严禁上岗前饮酒;工作中思想必须高度集中,不得开玩笑或打闹。 (4)施工人员不得在临时居住工棚进行赌搏等违法活动。 (5)居住工棚人员必须注意用电安全,各种电器不得违章使用。 (6)施工人员不得在居住工棚乱丢垃圾,随便倾倒污水,做好周围环境卫生。 (7)临时居住工棚拆迁后,必须清扫干净原住地,恢复原貌。 (8)野外施钻时,应做好人身安全防护、现场安全防护、钻探机械安全防护措施和注意交通安全及防火、防盗。 (9)野外施钻时,做到:按质施工,按期施工。 (10)若遇高压线下的钻孔,应作适当移动,以避开高压线。 (11)施工现场不准乱倒余泥、垃圾。 (12)施工现场白天、夜间有明显标志。 (13)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音。 (14)保持现场施工场地整洁,泥浆不得外流。 (15)现场钻具应摆放整齐,不得随处乱放。 (16)钻探施工的泥浆水须经沉淀池后方可排除。 (17)施钻完毕后及时和按要求回填钻孔,并清洗干净施工场地。 七、钻探 1、钻探操作、取样操作必须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相关内容。 2、勘探孔(点)测量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 3、仔细鉴定岩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二章第二节和有关规范要求统一岩土命名标准。岩心描述要求: (1)碎石土:名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及层理特征等。 (2)砂土:名称、颜色、矿物成分、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性土含量、湿度、密实度及层理特征等。密实度可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N划分为: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湿度可根据土的饱和度Sr划分为稍湿(Sr≤0.5)、很湿(0.5<Sr≤0.8、饱和(Sr>0.8)三种。 (3)粉土:名称、颜色、颗粒级配、包含物、湿度、密实度及层理特征等。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稍密(e>0.9)、中密(0.75≤e≤0.9)、密实(e<0.75;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分为:稍湿(w<20)、湿(20≤w≤30)、很湿(w>30)。 (4)粘性土:名称、颜色、包含物、土层结构、层理特征和状态等。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L分为:坚硬(IL≤0)、硬塑(0<IL≤0.25、可塑(0.25<IL≤0.75、软塑(0.75<IL≤1)、流塑(IL>1)五种。 (5)特殊性土除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反映其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的特征。 (6)岩石的描述应包括成因、年代、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胶结物、岩石强度、裂隙特征、岩心块度(长度)、质量指标、地下水活动痕迹和溶蚀情况等。 (7)岩心按其形状和块度(长度)的大小,可划分为5个等级: 长柱状——岩心柱状长度>20cm; 短柱状——岩心柱状长度10—20cm; 扁柱状——岩心柱状长度5—10cm; 块 状——岩心柱状长度2—5cm; 碎屑及土状——岩心粒径在2cm以下的碎屑或土状物。 (8)岩体按岩石的质量指标(RQD)按下表分为五类: RQD(%)值 岩体质量状态 >90 很好的 75~90 好的 50~75 中等的 25~50 坏的 <25 很坏的 4、准确记录钻探进尺、不同岩性的分层厚度和采样位置。厚度大于0.5m的工程地质层应分层描述。岩土的描述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四章第五节要求进行。钻进深度、岩土分层界面深度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 5、在软土或砂土中钻探时,如有缩孔、坍孔等异常现象,应注明其位置、严重程度,应采取加固措施。 6、石灰岩地段钻探中应注意记录土洞的深度、溶洞的顶底深度及充填情况、岩面上软土层特性,钻探引起地面塌陷,应详细记录并拍照。 7、应逐孔、逐箱拍摄岩芯彩色照片,每箱岩芯应拍摄1张照片,照片上的标记(勘察名称、孔号、箱号、终孔深度等)应清晰。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以便于计算机保存、编辑。 8、钻探完毕,必须进行全孔封孔,恢复原质路面。封孔应用0.3~0.5MPa压力将水灰比为0.5~0.7的水泥浆从孔底往上回灌。灌满后观测10分钟,浆面稳定后可停止灌浆。特别是对分布在暗挖法施工段、断裂带、河流中的钻孔,以防止钻孔成为水力联系的通道。 9、钻探岩芯经有关方面观察后,保留代表性的岩芯。 八、取样 1、每个技术孔均应采取土样(砂样)和岩样。取样操作必须执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七章第四节有关规定。 2、取样一般间距为2~3米,土层厚度大于8米时,可按上、中、下取3组样品。对于厚度大于0.5m小于2m的土层,必须重点取样。在厚度大于2m的各土层(含全风化层)或者厚度小于2m分布较广的特殊土层中取不扰动样。纯净的砂取扰动样。软土取样必须符合《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4.2.4条和4.2.5条的规定,用薄壁取土器取软土不扰动样。技术孔每2~3米取1个样,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次至强风化岩层(N>50)。 在砂层、混合土、残积土进行标贯试验时,利用标贯试验采取的扰动土样测定土的颗粒组成。 3、在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岩层中取岩样。特别是在强风化岩层中,宜采用双层岩芯管取样。 4、除应满足技术孔取样数量要求外,砂、土样采取保证本工点的不同地质单元的各类地层,土常规试验样品不得少于12组,其它试验不得少于6组。全风化层按一般粘性土取原状样。石灰岩的残积土试验样品不得少于12组。 岩样采取应保证每个工点的每个地质单元的不同风化层,岩石常规和单轴抗压强度(饱和、天然、风干)试验取样不得少于12组。其它岩石试验取样不得少于6组。 5、每个技术孔的取样数量不得少于有关规范的规定,但如以上岩、土样品如因各种原因未能在技术孔中取得,可在邻近鉴别孔中补充取样。 6、取样之前,要检查取土器内的样盒安放是否到位,排气孔是否被堵塞、取土器的橡皮垫是否损坏等。经检查认为符合要求时才可将取土器放入孔内。取样时要严格控制贯入深度(25cm)。 7、取样方法。击入法宜用于硬土或砂土,用重锤少击快速取样;压入法宜用于粘性土,用手把加压或千斤顶和杠杆加压,采取快速均匀的压入土中,可减少对土样的扰动。 8、钻孔取土器按下表配置使用。 序号 取土器名单 土样等级 适用土类 1 固定活塞或水压式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 Ⅰ 可塑至流塑的粘性土、(粉砂)、(粉土) 2 二(三)重管回转取土器(单动) 可塑至坚硬的粘性土、粉土、粉砂、细砂 3 二(三)重管回转取土器(双动) 硬塑至坚硬的粘性土、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土)、(软岩) 4 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 Ⅰ~Ⅱ 可塑至软塑的粘性土、(粉砂)、(粉土) 5 敞口薄壁取土器、束节式取土器 可塑至流塑的粘性土、(粉砂)、(粉土) 9、土样经检查合格之后,应立即用石蜡将样盒接缝处密封防止水分蒸发,表明“上”、“下”方向,贴上标签,当日送往驻地。软质岩样应及时用胶布或塑料膜包裹,防止岩样失水开裂。 九、原位测试及抽水试验 1、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操作、成果分析必须执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九章第二节,每个钻孔须作标贯试验。 技术孔土层每隔2--3米标准贯入试验1次;强风化岩层2~3米1次标准贯入试验,遇夹土层(全风化岩)大于50 cm时,应加打标准贯入试验1次。 鉴别孔土层每隔2--3米标准贯入试验1次,强风化岩层2~3米1次标准贯入试验;遇夹土层(全风化岩)大于50 cm时,应加打标准贯入试验1次。本技术要求规定标准贯入试验必须提供下列资料:实测击数、修正击数(如花岗岩)、试验孔号、试验深度、试验所在的工程地质层。 2、抽水测试 因本区间初、详勘以进行了抽水试验,本次补勘利用其成果,故不再进行抽水试验。 十、室内试验 1、室内试验操作及成果分析必须执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十章以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2、一般粘性土(原状土、包括原状粉土)试验应提供以下参数:比重、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各级压力下的孔隙比、直接快剪、固结快剪、渗透系数、无侧限抗压强度、三轴剪切试验,包括不固结不排水剪(UU)(c、j值)、固结不排水剪(CU)(c、j值)。对粉土、粘土做粘粒含量试验,对砂层做颗粒分析试验,对岩层做矿物成分分析。 3、软土(原状土)试验应提供以下参数:比重、天然含水量、重力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固结系数、各级压力下的孔隙比、直接快剪、固结快剪、无侧限抗压强度、灵敏度、有机质含量、三轴剪切试验,包括不固结不排水剪(UU)(c、j值)、固结不排水剪(CU)(c、j值)。在软土较厚地段,做高压固结试验,成果按e—lgp曲线的形式整理,确定先期固结压力并计算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 4、砂土(扰动土,包括扰动粉土)试验应提供以下参数:砂土、粉土的级配、特征粒径(d10、d30、d50、d60)、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水上及水下坡角、土名。 5、三轴剪切试验应提供以下参数: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提供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 6、岩石试验项目(物理指标)如下:比重、密度(天然、风干、饱和)、吸水率、饱水率、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天然、饱和、风干)、软化系数、弹性模量(E)、泊松比,岩石抗剪断强度(c、j值),以及软化系数。当直接测定岩石强度指标难以满足需要时,可进行点荷载试验。 7、部分区间隧道位于石灰岩残积土层中,要求查明灰岩残积土的膨胀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提供相关膨胀性指标:自由膨胀率、一定压力下的膨胀率(50kPa)、收缩系数、膨胀力等。 十一、勘察报告 1、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原则上应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的编制原则,并按勘察总体要求进行。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必须以比较复杂的地质单元为单位,综合研究钻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勘察手段获得的结果,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满足方案比选的需要。 3、报告文字部分采用word格式,表格采用excel格式。电子文件按“报告正文与表格”、“钻孔柱状图”、“平断面图”和“岩芯照片”四个文件夹分类保存。 勘察报告数量按合同要求执行。 十二、地下管线、管道和不明障碍物的探测 1、必须按下列要求探测地下管线、管道和不明障碍物: (1)、勘探方在开钻之前,必须认真阅读地下管线、管道图。 (2)、勘探方在开钻之前,必须事先观察地面的管线、管道标志,如果发现孔位有可能有管线或管道分布,在不违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布置钻孔。 (3)、勘探方在开钻之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孔位的地下管线、管道和不明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仪器探测、人工探测)和调查(必要时与管线部门实地查勘),以策安全,探测有效深度为6m。 (4)、勘探方在钻探过程中,疑遇不明障碍物使机器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机;在不违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挪动孔位,重新探测(仪器探测、人工探测)和调查后,方可开钻。 十三、其它 1、若遇地质情况复杂,及时通知业主、设计,对勘察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2、若因勘察技术要求发生变更,勘察项目组应及时通知受影响的各相关专业组的相关人员,对勘察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十四、附件 1、岩土工程勘察钻孔数据表 2、钻孔布置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