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养花》教案
程扬扬
【教材分析】《养花》是人教版(新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复习里的第一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为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成语;抓住核心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品评重点词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情境教学。
【师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索老舍的相关资料;教师课前搜索相关课件和案例,查找本课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咱们先聊个轻松愉快点的话题吧——每个人都有爱好,有爱画画爱唱歌的,有爱看书爱旅游的,同学们都有什么爱好呢?说来听听?(生自由回答)咱班同学的爱好可真不少,可见课余生活还是挺精彩的。但是,把咱们的爱好加一块,可能都不及这个人多,他就是文学大家老舍先生。<课件
对于老舍,我们并不陌生,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老舍(1、生平 2、学过的课文 3、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 4、老舍的语言特色:幽默 “京味”十足 自然率真)
2.为什么说老舍爱好广泛呢?有书为证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老舍的儿子)曾经写了一本书叫《老舍的关坎和爱好》,其中就谈到,老舍的爱好有19种之多,比方说打拳、收藏古玩、相声、戏曲、养猫、绘画、书法等等,可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是老舍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就是老舍写的他的爱好之一《养花》。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新授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先来看看大家会不会读这些词语?
(出示本课生词PPT)
指读正音
奇花异草异:奇异,特别。奇花异草,奇异、特别的花草。
大雨倾盆倾: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大雨倾盆,雨像盆里的水倒下来一样,形容雨非常大。
置之不理置:搁,放。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载,三年五年。
秉烛夜游秉:拿着,握着。秉烛夜游,晚上举着蜡烛游玩。
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词“门道”,请问有几种读法?两种读法意思一样吗?在本文应该读轻声,齐读两遍。
全班齐读所有词语
2.词语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课文: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一共七个自然段中,哪个自然段最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齐读这一段(PPT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为什么觉得这段能概括主要内容呢?(点拨中心句的用法)
提示学法:我们可以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 方法值得借鉴。
3.导学:同学们,在老舍看来,养花有喜有忧、又笑有泪,充满了无限乐趣,(板书:乐趣)尤其是,这些花花草草在老舍亲自照顾下,长得生机勃勃的,你说老舍的心情怎么样啊?(生:高兴、愉快、舒畅…)心里那叫一个美!
(PPT出示核心问题:那么就请同学们默读第3-6自然段,注意体会:你从
哪些词句中能够感受到老舍的高兴心情呢?勾划相关词句。)好,开始吧。
4.汇报
第三自然段:
①“有意思”说的是什么有意思啊?
②仅仅指“花老开着”有意思吗?(还指“摸着门道”有意思)
①“摸着门道”和“找到方法”表达意思一样,用哪个好呢?为什么?
(“摸”含有摸索、探索、反复实践之意)
②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摸索、反复实践”呢?
(一来二去、天天照管)
小结:对啊,花如人,脾气秉性都不一样,得朝夕相处才行。这就是老舍在养花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板书:见识)这些见识,绝对是老舍通过反复实践得来的,比赵括的“纸上谈兵”可强多了。所以,老舍觉得有意思呀,自然就会“笑逐颜开”。(板书:笑)
第四自然段:
①“有意思”又出现一次,这里又是指什么有意思呢?
(找的句子完整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② 都找到了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注意想象:在你眼前出现
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答)
③ 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抢救花草的事儿,在老舍看来,是“多么有意
思啊!”对吧,都同意吧?(生:同意!) 但我怎么有点想不明白了:老舍本身就有腿病,都达到了不能久坐的程度,还把自己折腾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感谢花草……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①老舍往返于“写作”与“照顾花草”之间,如此循环,真可谓是一
举两得。“如此循环”究竟是怎样循环的?请同学们找找哪句写出“如此循环”的含义?
②正像老舍所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请同学们顺着老舍的
思路,想想看“不劳动”除了连花也养不活以外,不劳动,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生自由答)换言之,从小处着眼:要想有饭吃有衣穿有工作做,就必须劳动;从大处着眼: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要想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文明,就必须劳动!(板书:劳动)
③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并牢牢记住它,时时刻刻鞭策自己。
小结:老舍这花真没白养,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悟出了人生道路,有
这样的意外收获,老舍自然喜上心头。(板书:喜)
朗读本段:读出老舍的喜悦,和参悟到人生道理的深刻(指读——配
乐范读——自己练读——配乐指读)
第五自然段:
①能说说老舍为什么“骄傲”、“喜欢”?
(花分跟,送友人——喜欢,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板书:果)
(夸“好香”——全家骄傲,肯定了劳动成果)(板书:香)
②还有高兴事呢!(“秉烛夜游”) 什么叫“秉烛夜游”?
简介昙花?所以有个成语叫“昙花一现”(PPT出示昙花图片欣赏
小结:老舍不仅与友人分享了果、香,还分享了花的优美姿色,(板书:色)老舍把一份快乐复制成很多份快乐,真是个乐于分享的人啊。
第六自然段:
同学们,生活是不确定的,这是《桃花心木》里的种树人告诉我们的。养花也是一样,除了有“喜、笑、花、果、香、色”这些乐趣之外(画线),还有什么?(板书:忧、泪)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伤心事呢?
(砸死菊秧)
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转瞬间化为乌有,换了谁都会难过的。可是,这么难过的事,有必要写出来吗?全文不都在“乐趣”吗?(以忧衬乐,说明爱花,“反衬”的写法)
(四)总结
完整的人生应该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人生,所以,老舍能够把品味养花过程中的艰辛、忧伤,也看作是“乐趣”,共同装进这个叫做“乐趣”的花瓶里。(勾勒“花束”)
让我们也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养花的乐趣啊——(师生共同背说最后一段,
边说边完成最后的板书)
把这含义深刻的特别的鲜花,送给在座的每一位,也送给我自己,让我们共
同回味一下:其实,养花的乐趣,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乐趣呢?像老舍一样热爱生活,生活因你而充满活力,愿同学们的生活充满光彩!
《养花》教学反思
程扬扬
《养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复习里的第一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为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成语;抓住核心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品评重点词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我的教学设计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同时理解“忧和泪也是一种乐趣”。在反复阅读中,我渐渐感受到作者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情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也是一种乐趣呀!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等。在教学“结合课文谈对‘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时,当学生感悟到劳动有意思时,我用反问法进行导学,如:“抢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么累,怎么能说有意思呢?我不同意。”我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学生不再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劳动就是乐趣,而是清晰地认识到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使所养的花草免受风雨之灾,并开花结果,这才是养花的乐趣。这一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的过程。教师的顺学而导,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正确到正确,由模糊到清晰。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话: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本味啊!无忧只喜,无泪只笑,生活就变得了无味道了。再加上,老舍就爱种那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正是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一节流露出来的对花的深爱之情与全篇洋溢着的爱花之情是一脉相通的。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有忧有泪,只因养花本身是一种乐趣。
《养花》评课稿
执教者:程扬扬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聆听程老师上的《养花》一文,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教学魅力: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训练内容丰富,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巧妙突破,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我认为是一堂好的本色语文课。
一、 抓住中心,统领全文
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 “多有意思啊!”(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养花的乐趣)展开教学。要求学生仔细读文章的4-6自然段,找出含有“多有意思啊”的语句,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找到了答案:第四段是因为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所以作者觉着有意思。第五段是从夸花、赏花、赠花中感到有意思,第六段从伤心的经历中体会到有意思(人生百味)。然后总结这些正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在。
整堂课围绕中心,思路清晰,有层次、有梯度。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用了抓住中心句的方法,又辐射开去,复习了其他概括的方法:要素串联法,题目扩展法等。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二、顺学而导,巧妙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结合课文谈对‘这多么有意思啊!’这句话的理解,体会第四段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时,当学生感悟到劳动有意思时,老师用反诘法进行导学,如:“抢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么累,有意思吗?实话实说”
教师的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学生不再简单地、模糊地认为劳动就是乐趣,而是清晰地认识到老舍先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使所养的花草免受风雨之灾,并开花结果,这才是养花的乐趣。
三、字词教学,巧而易懂
综观这堂课,执教老师教态自然,导入新课时的语言清晰明了,教学中注重了字词的理解,如给“门道”找近义词理解,找文章中具体说明 “如此循环”的句子等,词语的积累,能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
不足之处:导入环节,学生谈老舍,接着出示老舍简介,教师询问:老舍的作品有哪些?老舍的语言有哪些特色?为什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等一些问题,然后又谈到了舒乙的《老舍的关坎和爱好》,最后才揭题。导入花的时间是不是有些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