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向静载力学性能.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41213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静载力学性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单向静载力学性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单向静载力学性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单向静载力学性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单向静载力学性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第一章材料的单向静载拉伸力学性能材料的单向静载拉伸力学性能主讲教师 朱协彬目录1.1 静载拉伸试验静载拉伸试验1.2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1.3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1.4 材料的断裂材料的断裂 1.1 静载拉伸试验静载拉伸试验静载拉伸试验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由静载拉伸试验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可以作为工程设计、评定材料和优选工艺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静载拉伸试验可以揭示材料的基本力学行为规律,并且得到材料弹性、强度、塑性和韧性等许多重 要的力学性能指标。1.1.1 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静载拉伸试样静载拉伸试样一般为光滑圆柱试样或板状试样。若采用光滑圆柱

2、试样,试样工作长度(标长)l0=5d0 或l0=10d0,d0 为原始直径。图1-1 光滑圆柱试样*试验装置和过程:试验通常在室温、轴向和缓慢加载(10-4-10-2/s)条件下进行的,并以自 动记录或绘图装置 记录或绘制试件所受的载荷P和伸长量l之间的关系曲线,这种曲线通常称为拉伸图。图1-2 万能材料试验机*典型曲线典型曲线图1-3 退火低碳钢拉伸力-伸长曲线*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工程应力=P/A0 (1-1)工程应变=l/l0 (1-2)式中为载荷,l为试样伸长量,l=l-l0,l0 为试样原始标长,l为与相对应的标长部分的长度,A0 为原始截面积。脆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图1-4 脆性材料退

3、火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典型材料:玻璃、多种陶瓷、岩石,低温下的金属材料、淬火状态的高碳钢和普通灰铸铁等。*曲线特征:在拉伸断裂前,只发生弹性变形,不发生塑性变形,在最高载荷点处断裂,如图1-4所示。*断口特征:平断口,断口平面与拉力轴线垂直。*描述参数:弹性模量E 应力-应变曲线与横轴夹角的大小表示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E=tan (1-3)虎克(Hooke)定律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E (1-4)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图1-5 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1)最常见的金属材料应力-应变曲线:Oa为弹性变形阶段,ab为形变强化阶段,bk为缩颈阶段,在k点发生断裂,如图1-5(a

4、)。典型材料有调质钢、黄铜和铝合金。(2)具有明显屈服点的应力-应变曲线: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aa,屈服点呈屈服平台或呈齿状,相应的应变量在1%3%范围,图1-5(b)。典型材料:退火低碳钢和某些有色金属。(3)不出现颈缩的应力-应变曲线:只有弹性变形oa和均匀塑性变形ak阶段,图1-5(c)。典型材料:铝青铜和高锰钢。(4)不稳定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形变强化过程中出现多次局部失稳,原因是孪生变形机制的参与,当孪生应变速率超过试验机夹头运 动速度时,导致局部应力松弛,从而出现齿形特征,如图1-5(d)。典型材料:低溶质固溶体铝合金和含杂质铁合金。1.1.2 拉伸性能指标拉伸性能指标材料的性

5、能指标,可分为强度(反映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和塑性(反映材料的塑性变形能 力)两类指标。(1)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原则上,材料的屈服强度应理解为开始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但实际上,对于连续屈服的材料,这很难 作为判定材料屈服的准则,因为工程中的多晶体材 料,其各晶粒的位向不同,不可能同时开始塑性变 形,只有当较多晶粒发生塑性变形时,才能造成宏观 塑性变形的效果。工程上采用规定一定的残留变形量的方法,确定屈服强度,主要有以下三种。(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值,用p表示,超过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2)弹性极限: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值,用e 表示,超过e

6、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一般情况下,材料弹性极限稍高于比例极限。工程上有些设计,如火炮筒材料,要求有高的比例极限;而弹簧材料要求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的表示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用0.2 或ys 表示。1.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p):加载过程中标距长度内的非比例伸长量达到规定值(以%表示)的应力,如p0.01,p0.05 等。2.规定残余伸长应力(r):卸载后,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比例时的应力,常用的为r0.2,即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值。3.规定总伸长应力(t):试样标距部分的总伸长(弹性伸长与塑性伸长之和)达到规定比例时的

7、应力。应用较多的规定 总伸长率为0.5%、0.6%、0.7%,相应地,规定总伸长应力分别记为t0.5,t0.6 和t0.7。4.对具有明显屈服点的材料,屈服平台对应的应力值就是屈服强度,记作ys,按下式计算:ys=Py/A0式中,Py 为物理屈服时的载荷或下屈服点对应的载荷。屈服强度是工程技术上最为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许多应力的设计为,ys/n,n=1.2 1.7。(2)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抗拉强度表示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与最高载荷Pb 对应的应力值b 即为抗拉强度b=Pb/A0对于脆性材料和不形成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拉伸最高载荷就是断裂载荷,因此抗拉强度就代表断裂抗力;

8、如钢丝绳的设计。对于形成颈缩的塑性材料,其抗拉强度代表产生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也表示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另外,抗拉强度与材料的硬度有一定的关系。(3)实际断裂强度实际断裂强度SK拉伸断裂时的载荷除以断口处的真实截面积所得的应力值:SK=PK/AK注意:在这里采用的是试样断裂时的真实截面积,是真实应力,其意义是表征材料对断裂的抗力。1.1.3 塑性指标及其意义塑性指标及其意义(1)延伸率延伸率k拉伸试验之前测定试件标距l0;拉伸断裂后测得标距为lk,然后按下式计算出延伸率:对形成颈缩的材料,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集中塑性变形,于是有:式中、为常数。为了使同一材料制成的不同尺寸试样

9、,及不同材料试样间得到相同的k值,要求对于圆形截面拉伸试样,通常取K=11.3 或5.65,即l0=10d0 和l0=5d0(分别称为10倍和5倍试样)。相应地,延伸率分别用10 和5 表示。可见,5 10。(2)断面收缩率断面收缩率K拉伸时试样的截面积减小。试样拉断后,断口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为断面收缩率:式中,Ak为试样断口处的最小截面积。与延伸率一样,断面收缩率k由两部分组成,均匀变形阶段的断面收缩率和集中变形阶段的 断面收缩率,但与延伸率不同的是,断面收缩率与试样尺寸无关,只决定于材料性质。(3)与与间的关系间的关系颈缩前,根据变形前后体积不变的条件于是得条件

10、塑性指标间的关系:上式表明在均匀变形阶段,恒大于恒大于。(4)真应变真应变在拉伸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真应变d为:d=dl/l,试样从l0拉伸至l时,完成的真应变为:于是真应变与条件应变的关系为在颈缩开始以后,条件塑性指标之间已不存在上述关系。但真实塑性应变与条件断面收缩率之间尚有如下关系:试样断裂后,可通过测量断面收缩率,求真实极限塑性f:(5)颈缩形成的判断颈缩形成的判断如,材料不形成颈缩。高锰钢的延伸率为55%,断面收缩率为35%,不形成颈缩(图1-5c)。如,形成颈缩,与相差越大,颈缩越严重。12CrNi钢经淬火回火的延伸率为26%,断面收缩率为65%,形成颈缩。(6)塑性指标的选用塑性指标

11、的选用*长形零件,可用,因颈缩的变形量较小。*非长形零件,要用,比对组织变化更敏感。(7)塑性指标的意义塑性指标的意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是工程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材料的设计中,不仅要求材料的强度,而且对材料的塑性也有要求。可避免断裂,保证安全。*塑性是制定压力加工和成型工艺的基础(成形能力)。1.2 弹性变形弹性变形 概念:变形: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的尺寸和形状变化。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外力去除后,随之消失的变形为弹性变形;残留的(即永久性的)变形为塑 性变形。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取决于原子间的结合力。1.2.1 弹性变形及其物理本质物理机制:原子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离开其平衡位置达到新的平衡状

12、态的过程。原子间的结合力模型:假定有两个原子,原子之间存在长程的吸引力和短程的排斥力,作用力P随原子间距的变化关系如下:式中,A和B分别为与原子特性和晶格类型有关的常数。式中第一项为引力,第二项为斥力。原子间的作用力与原子间距的关系为抛物线,并不是线性关系,如图1-6所示。图1-6 原子间的作用力与原子间距的关系外力引起的原子间距的变化,即位移,在宏观上就是所谓弹性变形。外力去除后,原子复位,位移消失,弹性变形消失,从而表现了弹性变形的可逆性。当原子间距与平衡位置r0 的偏离很小时,由数学处理(级数展开)可得到:说明小变形条件下,说明小变形条件下,P与与r成线性比例关系(虎克定律),成线性比例

13、关系(虎克定律),E为常数。为常数。弹性性能与特征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宏观体现,本质上决定于晶体的电子结构,而不依赖于显微组织,因此,弹性模量是 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当r=rm(2B/A)1/2时,原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出现极大值Pmax(A2/2B=E/4)。如果外力达到Pmax,就可以克服原子间的引力而将它们拉开。这就是晶体在弹性状态下的 断裂强度,即理论正断强度,相应的弹性变形量也是理论值(41%),r0=(B/A)1/2,=(rm-r0)/r0。实际上,由于晶体中含有缺陷如位错,在弹性变形量尚小时的应力足以激活位错运动,而代之以塑性变形,所以可实现的弹性变形量不会很大。对于脆性

14、材料,由于对应力集中敏感,应力稍大时,缺陷处的集中应力即可导致裂纹的产生与扩展,使晶体在弹性状态下断裂。1.2.2 HOOKE定律Hooke定律:在弹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上式表达的是各向同性体在单轴加载方向上的应力与弹性应变间的关系。而在加载方向上的变形(伸长),必然导致与加载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收缩。对于复杂应力状态以及各向异性体上的弹性变形,需要用广义Hooke定律描述。对各向同性体,在单向拉伸条件下,广义的Hooke定律为:可见,即使在单向加载条件下,材料不仅在受拉方向有伸长形变,而且在垂直于拉伸方向上有收缩变形。1.2.3 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1)弹性模量E,在单向受力状

15、态下:可见E表征材料抵抗正应变的能力。(2)切变弹性模量G,在纯剪切应力状态下:可见G表征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3)泊松比,在单向受力状态下:可见表示材料受力后横向正应变与受力方向上正应变之比。(4)体积弹性模量K,它表示物体在三向压缩(流体静压力)下,压强P与体积变化率V/V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由于各向同性体只有2个独立的弹性常数,所以上述4个弹性常数中必然有2个关系式把它们联系起来,即1.2.4 弹性性能的工程意义任何一部机器(或构造物)的零(构)件在服役过程中都是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的。结构中的部分 零(构)件要求将弹性变形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避免因过量弹性变形而失效。而另一部分零(构

16、)件,如弹簧,则要求其在弹性变形量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即不仅要求起缓冲和减震的作用,而且要有足够的吸收和释放弹性功的能力,以避免弹力不足而失效。前者反映的是刚度,后者则为弹性比功问题。(1)刚度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构件刚度不足,会造成过量弹性变形而失效。刚度的定义如下对于一定材料的制件,刚度只与其截面积成正比。可见要增加零(构)件的刚度,要么选用正弹性模量E高的材料,要么增大零(构)件的截面积A。但对于空间受严格限制的场合,往往既要求刚度高,又要求质量轻,因此加大截面积是不可取的,只有选用高弹性模量 的材料才可以提高其刚度,即比弹性模量(弹性模量/

17、密度)要高。常用材料的比弹性模量表1-1 几种常用材料的比弹性模量将铝与碳化硅材料进行复合,可提高材料的比弹性模量。弹性模量E是一个只决定于原子间结合力的力学性能指标,合金成分、组织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它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常见材料的弹性模量表1-2 常见工程材料的弹性模量、熔点和键型注:Tg为玻璃化温度。可见:具有强化学键结合的材料的弹性模量高,而分子间仅由弱范德华力结合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很低,所以弹性模量与熔点一 样,都取决于其中粒子间的键合强度。二者有相同变化趋势。各种材料弹性模量的数值范围图-7 各种材料弹性模量的数值范围(2)弹性比功弹性比功是指材料吸收变形功而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标

18、志着单位体积材料所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是一个韧度指标(影线面积)。图1-8 弹性比功示意图可见:欲提高材料的弹性比功,途径有二:提高e,或者降低E。由于e 是二次方,所以提高e 对提高弹性比功的作用更显著。将上式改写为:式中 为弹性功,A0 l0 为体积。可见:欲提高一个具体零件的弹性功,除采取提高e 或降低E的措施外,还可以改变零件的体积。体积越大,弹性功越大。表1-3 几种材料的弹性比功1.2.5 弹性不完整性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与应力间存在三个关系:线性、瞬时和唯一性。而在实际情况下,三种关系往往不能同时满足,称为弹性的不完整性。表1-4 弹性的不完整性(1)弹性后效正弹性后效(

19、弹性蠕变或冷蠕变):把一定大小的应力骤然加到多晶体试样上,试样立即产生的弹性应变仅是该应力所应该引起的总应变(OH)中的一部分(OC),其余部分的应变(CH)是在保持该应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逐渐产生。图1-9 弹性后效示意图反弹性后效:当外力骤然去除后,弹性应变消失,但也不是全部应变同时消失,而只先消失一部分(DH),其余部分(OD)是逐渐消失的。这种在应力作用下应变不断随时间而发展的行为,以及应力去除后应变逐渐恢复的现象可统称为弹性后效。影响因素:组织的不均匀性;温度(升高);应力状态(切应力成分大时)。危害:仪表的准确性;制造业中构件的形状稳定性(校直的工件会发生弯曲)。(2)弹性滞后环在弹

20、性变形范围内,骤然加载和卸载的开始阶段,应变总要落后于应力,不同步,其结果必然会使得加载线和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个闭合的滞后回线,这个回线称为弹性滞后环。图1-10 弹性滞后环示意图*滞后环的形状:如果所加载荷不是单向的循环载荷,而是交变的循环载荷,并且加载速度比较缓慢,弹性后效现象来得及表现时,则可得到两个对称的弹 性滞后环(图a)。如果加载速度比较快,弹性后效来不及表现时,则得到如图(b)和(c)的弹性滞后环。*滞后环的面积大小表示被金属吸收的变形功的大小。在交变载荷下,环的面积代表材料以不可逆方式吸收能量(即内耗)而不破坏的能力,也称为循环韧性。也可理解为材料靠自身来消除机械振动的能力

21、(即消振性的好坏),所以在生产上是一个重要的机械性能指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滞后环的应用:滞后环的应用:消振性:Cr13系列钢和灰铸铁的循环韧性大,是很好的消振材料,所以常用作飞机的螺旋桨和汽轮机 叶片、机床和动力机器的底座、支架以达到机器稳 定运转的目的。乐器:对追求音响效果的元件音叉、簧片、钟等,希望声音持久不衰,即振动的延续时间长久,则必须使循环韧性尽可能小。*产生原因产生原因位错的运动或变形的不均匀性等。1.2.6 BAUSCHINGER效应效应经过预先加载变形,然后再反向加载变形时弹性极限(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Bauschinger效应。图1-11 T10钢包申格效应 图1-1

22、2反向加载时塑性形变值得注意的是反向加载时p 可能会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反向变形时原来的正比弹性性质改变了,立即出现了塑性形变。敏感材料:退火或高温回火的金属或合金。应用场合:材料在变动载荷(疲劳)下力学性能(第五章)消除办法:予以较大残余塑性变形,或是在引起金属回复或再结晶的温度下退火。产生原因:(1)认为由于位错塞积引起长程内应力(常称反向应力),在反向加载时有助于位错运动从而降低比例极限所致。(2)由于预应变使位错运动阻力出现方向性所致。因为经过正向形变后,晶内位错最后总是停留在障碍密度较高处,一 旦有反向变形,则位错很容易克服曾经扫过的障碍密度较低 处,而达到相邻的另一障碍密度较高处。

23、1.3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指外力移去后不能恢复的变形;塑性是指材料经受此种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塑性变形和形变强化是金属材料区别于其它工业材料的重要特征。1.3.1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与特点(1)金属晶体塑性变形的机制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切变的过程,如面心立方结构的(111)面101方向等。滑移系统越多,材料的塑性越大。孪生是发生在金属晶体内局部区域的一个切变过程,切变区域宽度较小,切变后形成的变形区的晶体取向与未变形 区成镜面对称关系,点阵类型相同。孪生可以提供的变形量是有限的,如镉孪生变形只提供约7.4%的变形量,而滑移变形量可达300%。但是,孪生可以

24、改变晶体取向,以便启动新的滑移系统,或者使难于滑移 的取向变为易于滑移的取向。(2)多晶体材料塑性变形特点*各晶粒塑性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晶粒取向不同,开始产生滑移和变形量的大小不一。*各晶粒塑性变形的相互制约与协调 为保证材料整体的统一,变形相互制约。1.3.2 屈服现象及其本质(1)物理屈服现象 受力试样中,应力达到某一特定值后,开始大规模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它标志着材料的力学响应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称为物理屈服现象。图1-13 低碳钢的物理屈服点及屈服传播光滑试样拉伸试验时,屈服变形开始于试样微观不均匀处,或存在应力集中的部位,一般在距试 样夹持部分较近的地方。局部

25、屈服开始后,逐渐传播到整个试样。与此过程相对应地,可以观察到试 样表面出现与拉伸轴线成45方向的滑移带,及其逐渐传播到整个试样表面。至滑移带遍布全部试样表面时,应力-应变曲线到达点。屈服应变量BC是靠屈服变形提供的。应用在薄钢板冷冲压成形时,往往因局部变形不均匀,形成表面折皱。为避免折皱出现,可对钢板预变形,变形量稍大于屈服应变,然后冲压时将不出现物理屈服,避免折皱。(2)屈服现象的本质拉伸曲线表明的物理屈服点是材料特性和试验机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材料方面考虑,材料的塑性应变速率与材料中的可动位错密度,位错运动速度和位错柏氏矢量b的关系为位错运动速度决定于其所受外力的大小 为作用于滑移面上的

26、切应力;0 为位错以单位速度运动时所需的切应力;m为位错运动速率的应力敏感性指数,表明位错速度对应力的依赖程度。1.3.3 真实应力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及形变强化规律应变曲线及形变强化规律(1)真实应力-应变曲线拉伸过程中的真实应力S按每一瞬时试样的真实截面积A计算 式中P为截面积为A时的载荷。真应变真应力-应变曲线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载荷相同时真应变小于条件应变,而真应力大于条件应力;*在真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变形部分几乎与纵坐标重合;*表示颈缩开始的点位于条件应力-应变曲线相应点的左上方;条件应力-应变曲线上颈缩后的应力降低是一种假象;*颈缩后的集中应变并不比均匀变形阶段的应变量

27、小。图1-14 真应力-应变曲线与条件应力-应变曲线的比较(2)冷变形金属的真应力-应变关系从屈服点到颈缩之间的形变强化规律,可以用Hollomon公式描述:为真实塑性应变,K为强度系数,n为应变强化指数。可见材料的形变强化特征主要反映在n值的大小上。n=0,理想塑性材料。n=1,理想弹性材料。n=0.10.5,应变强化指数n的大小,表示材料的应变强化能力或对进一步塑性变形的抗力,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性能指标。n 值越大,应力-应变曲线越陡。(3)形变强化的实际意义*形变强化可使金属零件具有抵抗偶然过载的能力,保证安全。*形变强化是工程上强化材料的重要手段。如18-8型不锈钢,变形前0.2=196

28、MPa,经40%冷轧后,0.2=780980MPa,屈服强度提高34倍。*形变强化性能可以保证某些冷成形工艺,如冷拔线材和深冲成形等顺利进行。(4)颈缩条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应力达到最大值时开始颈缩。颈缩前,试样的变形在整个试样长度上是均匀分布 的,颈缩开始后,变形便集中于颈部地区。在应力-应变曲线的最高点处有:因拉伸过程中体积不变,Al=常数,有:这就是颈缩判据,说明颈缩开始于应变强化速率dS/d与真应力相等的时刻,如图1-151-15 颈缩判据S-图由应变强化指数n的定义得出将颈缩条件 代入上式,得:说明在颈缩开始时的真应变在数值上与应变强化指数n相等。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大致估计材料的

29、均匀变形能力。(5)韧性的概念及静力韧度分析韧性是指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韧度是度量材料韧性的力学性能指标。对拉伸断裂来说,韧度可以理解为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 因此,只有在强度和塑性有较好的配合时,才能获得较好的韧性。图1-16 强度与塑性的配合A:高强度、低塑性,低韧性;B:高塑性、低强度,低韧性;C:中等强度、中等塑性,高韧性将曲线的弹性变形部分省略,形变强化从0.2 开始,至Sk 断裂,对应的真应变为K,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为形变硬化模量D=tg,材料的韧度为:在不改变材料断裂应力的情况下,提高材料屈服强度将导 致材料韧性降低,或者说材料 强度的提高是以牺牲韧性为代 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