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律学案
一、 探究问题1:1-18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规律?
要解决该问题我们需要什么资料?给你资料你将如何处理?
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 呈现出 变化。即:随着核电荷数
的递增, 。
二、 探究问题2:1-18号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要解决该问题我们需要什么资料?
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 呈现出 变化。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 。
三、 探究问题3:1-18号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资料卡
下列性质可用于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1、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越容易,则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则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1、 根据资料卡提示和大屏幕提供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元素钠、镁、铝的
金属性强弱顺序?
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Na
Mg
Al
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顺序
2、 根据资料卡中判据2的提示说出一种判断钠、镁、铝金属性依次减弱的事实?
3、 阅读、分析下表给出的硅、磷、硫、氯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你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请将结论分别写在右边的框中。
项目
元素
14Si
15P
16S
17Cl
结论
1
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高温下反应
磷蒸汽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反应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2
气态氢化的化学式
SiH4
PH3
H2O
HCl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很不稳定
不稳定
受热分解
稳定
3
最高价含氧酸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酸性更强
信息提示
下列性质可用于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1、 元素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2、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3、 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4、 根据信息提示,结合上表的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总结出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写出11~17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的变化规律?
推测3~9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它们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会呈现出怎样变化规律?
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 呈现出 变化。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 。
四、 探究问题4:1~18号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低和最高)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 呈现出 变化。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 。
重点内容回顾
1、 本节课所学元素性质的四个方面是如何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本节课学过哪些事实可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A、HClO3的酸性比H2SO3强
B、HCl的酸性比H2S强
C、HCl的稳定性比H2S强
D、氯气与氢气常温下见光爆炸,单质硫与氢气需不断加热才反应。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逐渐增加
D、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3、下列说法能证明钾元素比镁元素金属性强的是( )
A、金属钾与冷水剧烈反应,镁与冷水几乎没有现象。
B、KOH的碱性比Mg(OH)2强
C、金属钾与MgCl2溶液反应可置换出金属镁
D、在化学反应中,钾失去1个电子,镁失去2个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