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1514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二章》中的第二篇,以雄辩著称,是文言议论文的名篇之一。它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好篇章。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学生是西安市城乡结合部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课外阅读积累也比较少,课下也不积极主动阅读,是文言方面尤其读得少,上课前需要布置相对有针对性的人文拓展,上课时尽最大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文本的语言之美,感受文本的思想和精神。 三、教学目标及其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增强审美情趣。本文的教学任务既要积累文言知识又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文言语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借此读懂其它文言文,故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疏通疑难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本,理解词句及文本思想。 2.开展小组讨论,梳理文章的论证方法,领悟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我国古典文学精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和了解古文化的兴趣,启迪学生明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积极阳光生活。 教学重点:梳理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把握论证方法及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翻译文本,梳理文中不懂的字词句,课堂讨论,初步理解文本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以“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导入: 科学家分别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和装着冷水的容器中,青蛙会有怎样的表现?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PPT) 出示实验结果: 开水中的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冷水中的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问学生: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引入新课:生于忧患 死于忧患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幻灯片出示) 课前布置下去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孟子的了解情况,然后用PPT展示并补充作者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作用。】 三、预习检测: (PPT) 课前要求同学自主阅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课内检测,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幻灯片出示) 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入则无法家拂( )士 四、诵读 1、听名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感受韵味。 2、学生自由朗读,感知文本 ;小组朗读,展示自我。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朗读节奏,感知文本。】 五、整体把握,译读文本。 (课前已经布置预习,圈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课堂小组内互相讨论。PPT展示重点实词,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1、解释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PPT展示) (1)舜发( )于( )畎亩之中 (2)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3)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4)必先苦( )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 (4)所以动( )心忍 ( )性。 (5)人恒( )过( ),然后( )能改。 (6)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8)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然后知生( )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也。 【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梳理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活动方式:朗读文章,学生自主勾画特殊文言现象,小组内互通,并推荐一名组员展示,成果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1)词类活用现象: ①劳其筋骨(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②饿其体肤(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饥饿) ③空乏其身(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 穷困缺乏) ④所以动心忍性(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惊动)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坚韧) ⑤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阻挠) ⑥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2)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 (3)、一词多义: (PPT)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 而后作(承接连词)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 于: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发: 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拂: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设计意图:积累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提升学生翻译文言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六、悟读文章,品味内涵。 (活动方式: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问题预设: 1、 文章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农夫、筑墙工、鱼盐贩子、囚犯、隐士、奴隶 引导学生明确:(1)身份卑微,生活辛苦,甚至有的失去自由,没有自尊。 (2)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炼,最后都有成就。 2、 经历磨难有什么好处? 用原文回答。 明确: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从中可以悟出道理:要有所成就,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磨炼。逆境造就人才。 (板书:人才在忧患中造就) 3、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观点是什么? 讨论并明确:举例论证(第一段)、道理论证(第二段)由个人及国家,论证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忧患意识都很重要,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设计意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深入文本,了解孟子的主张,感受语言的论辩色彩,理解文章的内涵。】 4、 古今在困境中成才的例子有哪些? 古代:仲尼厄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处宫刑而做《史记》,悬梁刺股的苏秦,凿壁借光的匡衡,《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等 现代: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领导中国劳动人民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剥削制度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千手观音”邰丽华,两岁时的一场高烧使她不幸堕入了无声世界,热爱舞蹈的她硬是凭着对舞蹈的热爱和执着,不屈于命运的安排成为聋哑人舞蹈专家。文学家史铁生年纪轻轻下肢瘫痪坐在轮椅上,历经生命的波折,感悟生命,成为文学家。 国家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苦难的奋斗史。 国外:美国20世纪著名的集聋、盲于一身的女作家和演讲者,海伦·凯勒凭借坚强的意志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被评为 “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并终身致力于残疾人事业;作曲家贝多芬经历贫穷、没能上大学、患伤寒和天花病、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受挫折等情况,最终凭借顽强的毅力“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命运交响曲》,感动了整个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逆境是生活中的无奈经历,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确对待逆境,可以助我们成长。有很多学生生活中消极懈怠,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激励学生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珍惜生活,感受幸福,也教会学生注意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七、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1、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面对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你如何理解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孟子的观点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时代性。 如:唐太宗的忧患意识:“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也须思其始终”,“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困境能让大多数人思変,顺境消磨人的斗志。孟子的观点具有警示现代人的作用。 2、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要不要有忧患意识?我们能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患些什么? 学生热烈讨论交流, 预设: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不论个人还是国家仍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耽于安乐。 如个人忧患:社会发展快,产品更新换代快,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人,增强紧迫感;社会就业压力大,对人才的要求高,每个人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否则就会被社会竞争的洪流挤出市场。这就是忧患意识的体现。 对于国家:国际形式复杂,我们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部:(1)中国吏治的腐败问题,影响到人民对政府的信任。(2)新疆暴突分子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 外部:(1)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窥视;(2)美日联合,对中国重重阻挠,对我国的军事威慑,使得中国不敢忽视美日在南海的军事威胁;(3)国际反华势力企图分裂我国土的行为。 对此内忧外患,我们国家在科技经济上不断调整策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近十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多次成功升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带领团队对核潜艇的矢志不渝的研究;海上航母的研制等,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军事能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面对国外对我国土的窥视的行为,我国政府表现出强硬的政治军事态度。 3、学生谈收获。(畅所欲言) 结语: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领悟到先贤们的智慧,也认识到身处逆境发奋图强的重要性。逆境使我们得到历练,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希望同学们本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让挫折成为我们奋飞的翅膀,助我们成长。 作业布置: 1、背诵文章。 2、积累文言实词、词类活用、一词多用。 3、积累本课提到的素材。 4、课外阅读孟子的有关文章,感受其论辩色彩 。(针对A类学生)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举例论证)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炼 (个人) 身处逆境奋发努力 (道理论证) 国无忧患易灭亡 (国家)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论点)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