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安娜反抗精神的成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1191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安娜反抗精神的成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安娜反抗精神的成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容摘要:安娜·卡列尼娜,这一个形象来自俄国文坛巨匠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是一个聪慧美丽的追求个性解放的艺术形象。安娜在追求爱情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反抗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她敢于向自己的命运,向封建旧社会的道德观念反抗。安娜公开表白,积极反抗,不伪装,不偷偷摸摸。为了独立的人格,为了平等的人生价值,为了尊严,安娜献上了自己的未来和荣誉,而且明知是条死路也要坚定地走下去。为了爱情,安娜坚决的走上了这条反抗的道路。而造成安娜这种强烈的反抗精神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对她的刺激;其二是家庭婚姻的不幸对她的刺激;其三是被爱情的刺激。安娜的反抗是蓄势待发的。从她嫁给卡列宁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注定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更是激发了她反抗的情绪。当她遇到了沃伦斯基,反抗便真正的开始了。 关键词:反抗 原因 刺激 安娜·卡列尼娜,这一个形象来自俄国文坛巨匠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是一个聪慧美丽的追求个性解放的艺术形象。年轻的安娜,在姑姑的安排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二岁的卡列宁。卡列宁虚伪、冷漠、空洞、死板,是架冷血的“官僚机器,是一段半文半白、念不通顺的公文”。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上)[M]. 草婴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8 第271页 安娜成了机器的附件 ,受着环境的窒息和社会的压制。然而,像安娜这样敏锐而富于感情的女性是不能在这不称心的婚姻中寄托自己的精神的,可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平静,她又不得不让自己生命中微弱的火花自生自灭,默默地受着感情的煎熬,不敢,也不想越雷池半步,只好一次次的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情感。安娜明明不爱丈夫,但强迫自己去爱,越是强迫越是勉强 ,所以安娜就尽力把内心的爱转到儿子身上。直到遇上了沃伦斯基。 人的情感到底是压抑不住的。她作为妻子,灵魂早已泯灭了,但作为女人,心并没有死。沃伦斯基维特式的不顾一切的热情,像清新甘甜的雨露滋润了她干枯的心,复活了她的良知和意识。长期以来郁积的苦闷以一种巨大的力量释放出来,从而使她的生命重新燃烧出旺盛的火焰。她举起了反叛礼教的旗帜,开始了死里逃生的奋斗。安娜终于喊出 “到时候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是活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下)[M]. 草婴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8 第301页 她向卡列宁直言 “我爱他……我忍受不了你,”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下)[M]. 草婴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8 第338页 浅析安娜反抗精神的成因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谢东玫 学号:200940101065 继而挽起了沃伦斯基的胳膊。安娜在追求爱情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反抗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她敢于向自己的命运,向封建旧社会的道德观念反抗。安娜公开表白,积极反抗,不伪装,不偷偷摸摸。从外国回来后,她不顾一切,走进上流社会聚会的场所,表示要与她所厌恶的社交界决裂。安娜献上了自己的未来和荣誉,而且明知是条死路也要坚定地走下去。安娜坚决的走上了这条反抗的道路。下面就来比较分析一下造成安娜强烈反抗精神的主要原因。 一、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对她们的刺激 安娜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 是资产阶级与旧传统冲突的时期, 社会形态和人们思想意识发生急剧变化。安娜悲剧的发生, 从大的方面讲是时代的产物。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处于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宗法制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同时,资产阶级思想开始萌芽,大批农民涌入城市, 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追求个性解放, 向往上层社会,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孕育而生。整个俄国封建宗法的田园诗般的生活被破坏, 取而代之的是混乱、罪恶和虚伪。安娜对于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追求自然与旧的传统、旧的观念冲突。因受旧道德、旧宗法影响,任何婚姻都要名正言顺, 都要符合传统道德规范。即使没有爱情或是乱伦, 只要不离婚, 都是合法的。沃伦斯基的母亲, 年轻时是出了名的交际花, 在她婚后及孀居中都有过不少轰动社交界的风流韵事。可她得知儿子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的安娜时, 竟百般侮辱安娜, 特别是安娜卧轨自杀后, 她没有丝毫同情心, 反而恶意攻击谩骂安娜。生活在安娜周围的都是一些自私虚伪的人。安娜的惨死从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特别是其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她走上了绝望的道路是社会所逼迫的, 她追求自由爱情, 向往真挚诚恳, 渴望自身人格解放, 最终却只能以死来向当时的社会进行控诉。 二、家庭婚姻的不幸对她的刺激 安娜的婚姻是不幸的。由家长包办, 嫁给比自己大数十岁的男人,虽然在物质上优越, 在感情和精神上,却倍受煎熬与折磨。 安娜17岁时,由姑妈作主, 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是一位只知道升官和料理业务的官僚机器, 做官就是他的全部。他从不关心安娜, 他的思想如同机器一样保守、僵化。他在外人或仆人面前紧握安娜的手, 亲吻她、拥抱她,全是为不失体面, 不让别人笑话。安娜厌倦了这样虚伪的生活。当她遇上了沃伦斯基,炙热的情感在她的内心燃烧了起来。所以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 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憎恨。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安娜要反抗,她可以全然不顾社会的舆论,甚至放弃了与儿子在一起的生活。她的反抗是由于家庭婚姻的不幸而激发的。 三、受到爱情的刺激 安娜渴望爱情,渴求幸福。她的婚姻生活没有让她感到幸福。丈夫在她的面前都是虚伪的,她也只是丈夫的一个附属品。她受够了这种虚伪和压抑的生活。就在此刻,她便遇到了沃伦斯基。是沃伦斯基激起了她内心的涟漪,还有对爱的渴望。沃伦斯基对安娜炙热的情感,也融化了安娜冰封已久的心。安娜已经失去了理智,或者可以说是更加的理智。为了爱情,她不惜和丈夫反目成仇,更不惜与封建礼教对抗,甚至不得不放弃和儿子的共同生活,与沃伦斯基在国外度假。 她把爱情看的过重,把爱情看成是生活的全部。面对社会, 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与独立的要求,沃伦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全部意义, 一旦失去他的爱, 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 安娜在追求爱情中充实着自我, 又在拼命挣扎中慢慢耗尽个体生命, 以悲愤结束其一生,走向了自我的毁灭。那么, 这是否意味着她向当时的社会投降呢? 不是的。事实上, 她再也不能容忍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并以她独特和极端的方式来控诉那个黑暗的社会。她勇敢地同黑暗的封建礼教抗争, 向传统的道德观、婚姻观提出了挑战。对爱情的渴求成为了安娜反抗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娜的反抗是蓄势待发的。从她嫁给卡列宁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注定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更是激发了她反抗的情绪。当她遇到了沃伦斯基,反抗便真正的开始了。当然,她悲剧性的命运就是因她反抗性精神所导致的。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