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0804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 长镇民族初级中学 刘华报 复习目标: 1、回顾说明文的相关内容。 2、感知中考关于说明文的考试题型。 3、探究说明文阅读的考题答题策略。 复习重点: 1、快速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2、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及作用。 复习难点: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复习内容: 1、什么叫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根据说明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说明文的类型可以分为: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3、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年代 :古---›今; 季节: 春---›冬;…… (2)空间顺序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 (3)逻辑顺序 整体到局部 、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 举例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 年)--›长虹大桥(1961年) (时间顺序) (2)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 (结果--›原因) (3)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 (概括到具体) 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 (空间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 摹状貌、作诠释、引 用 5、考点分析 (1)整体把握内容: 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②说明了这些或事理 的什么特征?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3)把握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及作用。 (4)辨析说明顺序。 (5)选择题。 6、考点题型: 考点一题型: 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划线句子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解题思路: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 第二空填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术语。 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答题格式: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术语+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的关键术语: 举例子 + 具体贴切 列数字 + 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 + 条理清晰 打比方、摹状貌 +生动形象 作比较 + 突出强调 下定义 + 科学准确简明 列图表 + 直观形象 引用 + 增强说服力 作诠释 + 使得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通俗易懂 考点二题型: 1、分析加点的字或词有何作用 (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2、XX词语能否删去或替代?并说明理由? 题型一例题: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先解释 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 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严密性的特点。 答案:“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 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题型二: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或能否替代)?并说明理由? 解题步骤:第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删或不能替代。第二步:再解释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第三步:若删去了或替换了,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第四步:最后说明作用: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 实际上,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答: 。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绝大多数表明不排除还有极少数的不可控的航空事故,去掉后,与事实不符,此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文段中划线句运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答案示例:划线句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例题: 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据新华社2007年4月报道,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文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的说明了“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的特点。 例题: 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文段中“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去掉的话,就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其实,在很早以前,猫就被列入世界最危险和具侵略性的100个物种。它们的祖先来自中东地区,作为捕鼠能手深得主人们的喜爱。在人类的保护下,猫已遍布世界所有角落。尤其是在海岛上,猫和老鼠一样,都成为了威胁生物链的元凶。无论是瓜达卢佩的卡拉卡拉鹰还是夏威夷秧鸡,都不是猫的对手。据统计,猫已成为导致22种海岛动物灭绝的元凶之一。 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据统计”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能删除。“据统计”在此表明数据来源和准确性,说明猫造成的海岛动物灭绝程度,删去的话就没有依据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