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0799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 主备:闫晓枝 授课时间:11月1日 班级:九年级 课 题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难点)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意境,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难点) 一.导入  : 播放视频:杜甫草堂被秋风吹破的情景。 教师: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二.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三.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1、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 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2、研读赏析 ⑴、赏析第一诗节 设计问题①:作者是哪些词语描述秋风的威力?(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设计问题②:“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设计问题③: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设计问题④: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秋风破屋”(板书)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生齐读)(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处) 设计问题⑤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诗人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动作吗?请描述一下。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焦灼和怨愤使他不住的颤栗着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 ⑵、赏析第二诗节 设计问题①:设计问题: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设计问题②: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铺床……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设计问题③:“归来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诗人叹息什么?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设计问题④: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群童抱茅”(板书)  设计问题⑤: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回答异彩纷呈,课文分析达到一个小高潮) (3)赏析第三诗节 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结果秋雨还是不请自来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 设计问题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夜雨湿屋” (长夜沾湿、长夜难眠) (板书)  设计问题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设计问题③“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    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 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4)赏析第四诗节 设计问题①:面对这重重的不幸,诗人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讨论明确:“祈求广厦”(板书) 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 设计问题②: 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设计问题(3):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之) 点拨:(略) 设计问题(4)问: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 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 讨论后明确: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  四.课堂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 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秋风破屋    痛惜 群童抱茅   痛心 夜雨 湿屋   痛苦 祈求广厦—忧国忧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