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习题课3》教案 第 12 课时 时间 2016年 9 月 25 日
主备人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习题查漏补缺,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掌握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课件演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作业情况分析:1、看图答题能力欠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2、学生应学会动手画图,实践出真知
教学过程: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星星都做圆周运动,说明圆的中心是北极星。题中提到的“星星”,能发光发热,应是恒星。恒星相对于拍照者来说应该是不动的,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人看到所有的恒星都围绕北极星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 1.D 2.A
【解析】 第3题,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可知当地应为南半球,由于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 447千米/时,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千米/时,可知当地应在0°~30°纬线之间,即在低纬度。第4题,R地线速度小于1 480千米/时,比同纬度的T地小,该地自转半径偏小,地势较低,为洼地或盆地。
【答案】 3.A 4.D
【解析】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或远日点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而与地球公转速度有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答案】 D
【解析】 第6题,从图2中看出,甲为近日点附近,丙为远日点附近。在时间上近日点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由于图1中N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丙点附近)。第7题,当地球公转到甲时,为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快。而此季节北京为寒冷干燥的冬季。B、D两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6.C 7.C
【解析】 黄赤交角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在短期内可以看做是稳定不变的,目前采用23.5°。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互余,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5°。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
【答案】 8.D 9.C 10.B
【解析】 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南北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6.5°×4=106°,与②相比多移动纬度数为12°,则每日多移动的纬度数为12°×60′/365日≈2′/日,可知每日多移动近2′。若移动轨迹是③,即黄赤交角为20.5°,热带的范围跨20.5°×2=41°,比原来(23.5°×2=47°)缩小了6个纬度。
【答案】 11.B 12.A
13.【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可确定公转方向为逆时针,C点位于近日点上,A点位于远日点上,然后根据近日点为1月初,速度最快,远日点为7月初,速度最慢进行分析。
【答案】 (1)画图略(逆时针方向) (2)C 1 C A (3)C D B A (4)1次 向南
【拓展延伸】
14.【解析】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它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若其角度增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扩大;若其减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减小。若为0°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不会再有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答案】
达标检测:英才园地P8-10及课时作业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