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者
箭华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部编本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华美德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另一方面重点学习略读。本文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作为单元第一篇文章,是学习其他文章的范例,所以要教给学生略读方法,要指导学生运用略读方法自主阅读。为了能够走近叶老,更深刻地认识叶老的德高望重,也为了熟练略读方法,体会叶老“写话”的文学主张,加入两篇文章的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多收了三五斗》。这样安排,也是希望通过一篇文的学习,能够引起学生阅读一个人的作品的兴趣。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本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样板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一种阅读方法——略读。
2.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体会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3.认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略读方法;认识、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
难点:对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理解与认识。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在七上学习了朗读和默读,在七下的前三个单元学习了精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略读,可以把精读的方法用到略读中来,这应该是没有难度的。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学会略读,不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学生应该能够学会略读。由于学生阅读面窄,阅历浅,思想单纯,写作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叶老的“写话”主张,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理解容易,应用于实践则很难,须得老师多加引导。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演与练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印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多收了三五斗》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并出示教学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学习,达成以下目标:(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
2.学习一种阅读方法——略读
(1)看文章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2)我们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忘没忘?略读文章,概括文章内容。
(3)教师小结:我们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老师的指导,这就是略读。毫无疑问,学会略读,可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
3.认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概括文中所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
(2)速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概括文章记叙了哪些事,写出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3)教师小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即便自己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去践行先生这样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希望大家能够深思。
4.体会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1)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张中行先生非常推崇他的文学主张,本文概括了他的哪些文学主张?
(2)略读《多收了三五斗》,结合这篇文章谈谈对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的理解。
(3)教师小结: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对我们写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希望同学们的写作也能够明白如话。而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大量的此类作品,每一个故事读来都如亲历一般,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找来读一读,享受一下叶老先生给我们的饕餮盛宴。
听讲,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略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略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研讨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完成教学目标1
完成教学目标2
完成教学目标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