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毛竹开发,大有可为
盛茂林
2005年9月 日
最近,我到城步、绥宁等地调研,看到一些地方发展毛竹来势喜人,涌现了不少好的典型,觉得毛竹是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在我市大有可为。
毛竹资源是我市的优势资源。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89.8万亩,活立竹2.6亿根,双双位居全省第一。从资源的分布看,绥宁、城步、新宁、隆回、洞口、新邵6个主要产区县,竹林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竹林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乡镇、国有林场达51个,占全市乡镇场总数的25%。从生产情况看,全市有高效竹林35万亩,低产竹林155万亩,平均每亩活立竹130根左右,年可产原竹1100万根,产笋17200吨,其他竹副产品1800吨。
1999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我市毛竹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五年来,全市新造毛竹23万亩、低改35万亩,活立竹净增5000多万根;竹加工企业从几家发展到上百家,其中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16家,竹产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实践证明,毛竹开发是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社会增绿的大产业、好产业。
农民增收。毛竹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选择母竹培育,当年造林,当年发笋,3—5年大见成效,比起其他林木、水果,收效快得多;对现有竹林低改垦复,第二年即可见成效,每亩每年可产鲜笋800公斤、成竹40根,平均亩收益稳定在1000元以上。城步县茅坪镇农民易德勇,把自己的6亩杂柴山改造成为高效笋竹两用林,年产冬笋1400公斤、春笋1600公斤,产成竹200余根,年收益15000元,通过挖山兴竹实现了脱贫致富。绥宁县的水口乡、瓦屋乡、麻塘乡,城步县的威溪乡,新宁县的麻林乡、黄金乡等农民,每亩毛竹经营收入达到了1000元。2004年,全市100万竹农人平增收400元,比1999年翻了两番。毛竹开发已成为林区农民增收最快、收益最大的项目。
企业增效。毛竹开发潜力巨大,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可以加工竹地板、家俱、工艺品,经过加工后,每根竹子的价值从8元增加到30元以上,全市毛竹加工企业在加工行业中一枝独秀,创造了全部盈利的记录,而且盈利率较高,其中16家产值过千万元的竹加工企业年利润总额超过5000万元。城步县果业公司生产加工“p10”清水笋罐头出口日本,年产量5000吨,年创汇400万美元。新宁县麻林乡大鹏竹制品厂,是个以毛竹为加工对象的乡镇小企业,该厂每年生产小竹签5000万支,年收益达到60万元,成为领头一方的明星企业。2004年,全市竹加工企业年盈利增长20%左右,总计实现利税5000万元。经过低产改造的竹林,每亩因此,拥有丰富毛竹资源的我市,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成为竹产业强市。
财政增税。平均加工创税2元;以此计算,将我市现有竹林全部改造为高效林,每年可产原竹2000万根以上;进一步扩大加工利用,年产值可达到35亿元,可实现创税4亿元。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绥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林竹兴县,工业强县”,县和乡两级都设立竹产业开发基金,出台了《关于促进竹资源培育和精深加工的若干规定》,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5年来,全县新造毛竹10万亩,完成低改20万亩;竹制品规模加工企业从38家发展到56家,年加工量由500万根增至980万根(含外地引进竹材),年加工创税3000万元。城步县威溪乡,有15个行政村、2200户农户、8500人,有竹林6万亩。90年代未以来,同时推进毛竹低改和加工,乡财政收入由30万元增加到50多万元。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全市毛竹加工创税达到了5000万元。
我市毛竹开发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发达地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培育上,我市毛竹林虽然面积较大,但单位蓄积量小,产出不高,平均每亩立竹130根左右,年产笋90公斤,产成竹10根。而浙江省安吉市77万亩毛竹,有立竹1.4亿根,其培育的高效笋竹两用林每亩每年产笋800公斤、产成竹40根以上,分别为我市的9倍、4倍。二是加工利用上,我市主要停留在竹胶板等初级产品的加工上,不仅产品比较单一,而且竹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整体不到50%。而安吉市有竹炭、竹饮料、竹用品等10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从竹杆、竹枝到竹叶都得到了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了95%。
三、让毛竹产业成为兴工强市富民的大产业
1、继续实施以“低改为主,低改、新造并举”的竹资源培育方针。主要产竹县以低改为主、新造为辅,重点提高存量;非产竹县低改、新造双管齐下,重点扩大增量。全市要按照每年低改12万亩、新造2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力争到2010年,使竹林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高效竹林达到100万亩,竹产业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
2、坚持因地制宜,科技兴竹。根据邵阳实际,下大力气研究和推广毛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低改应严格按照“劈山除杂、削山松土、开竹节沟、施肥埋青、留笋养竹、号竹号笋、钩梢整枝、合理采伐”的技术要求进行,努力提高现有竹林质量。新造竹林要因地制宜,科学种植,着力发展高产竹林。
3、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毛竹产业的发展,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是不行的。每一个县市区、特别是重点竹产区,都要有意识培育1—2家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龙头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搞好技术服务。要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和行业准入等措施,淘汰那些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的企业,保障龙头企业的资源供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推动现有竹加工企业的兼并重组。
4、加快推进竹加工企业办基地。新上竹加工企业办工厂和办基地要同步进行,对积极建资源基地的加工企业,政府和林业部门要给予融资、技术、采伐限额等方面的优惠。对于有条件又不办基地的企业,应通过收取资源培育费进行调控。加快竹林及其林地的流转,推动社会化造林,实现“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鼓励企事业单位干部、个体大户和一切社会主体承包、租赁、经营、合股开发竹业。
5、不断提高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兴工强市”为契机,积极引进具有高新技术的竹加工企业。把引进的重点放到竹纤维、医药、食品等方面,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企业效益。实行行业准入制度,避免竹加工行业的重复建设。对从事毛竹精深加工和利用竹剩余物加工的企业减税让利,搞好“全竹利用”和“综合加工”,努力提高竹产品的增加值。
6、进一步加强对毛竹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有关竹业开发部门要通力协作,通过政策宣传和典型带动,再次掀起我市毛竹产业开发的新热潮。要将毛竹开发工作作为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每年对竹业开发做出贡献单位和有关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使毛竹开发成为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自觉行动。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