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 目: 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的培养
院(系): 师范教育学院
专业年级: 小学教育 2009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讲师
2013年4月16日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2
(三)研究方法 2
(四)概念界定 3
二、小学音乐课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 4
(一)培养创新思维氛围的极度缺乏 4
(二)培养创新思维资料的缺乏 5
(三)对培养音乐创新思维的误解 5
(四)小学生学习定位不清 6
(五)传统课堂模式与培养创新思维缺乏有机联系 6
三、小学音乐创新思维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
(一)教师、家长对学生期望的偏见 7
(二)概念的不理解,重视程度低 8
(三)传统教法的局限性和束缚性 9
(四)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10
四、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11
(一)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 11
(二)丰富课程资源 12
(三)克服音乐教育的弊端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平顶山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的培养 李瑞杰
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改革以教师为主题的方式,给予教育更多的活力。音乐是孩子从小就接触的文化,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给予修饰。音乐也是发自内心的力量和话语。孩子有权利用新的思维,创造自己的世界。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由于"应试教育"而存在缺乏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的种种不利后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方法方面进行有利的创新,同时需要努力克服一些来自教育体制方面的种种困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核心问题。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而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的。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达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和谐互动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的培养响应了新课改的标准。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创造和自由参与。我们需要好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创新思维的转变,需要更合理的教学制度,家长思维的改变和社会支持。
关键词: 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
Primary School Music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stract
“full 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music course standard” point out :“to create art and even the whole social history development basic power, is the art education function and value embodiment.”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learn we should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reform to teachers as the theme, give education more vitality. Music is from the heart of power and discourse. Children have the right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hinking, to create their own world. At present,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field by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s a lack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inking ability to various adverse consequences. Appear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for many reas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need education workers in psychological, methods to favorable innovation aspect, also need to try to overcome some difficulties from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a core proble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approach is classroom teaching. How the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o stimulate interest,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harmonious interaction, is worth us thinking about. As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music education in trai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Primary school music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response to the standar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mphatically cultivate pupils' music literacy,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Encourage students to bold innovation, creation and free participation. We need good teaching mode, teachers need to creative thinking, needs a more reasonable system of teaching, parents thought change and social support.
Key words: students; Music;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18
一、绪论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本质力量的揭示和表现,它以某种纯真自由的理念和情感信息形式的文化指令给予人类精神世界以巨大深远的影响。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和美育方式,而且是激活创新思维、开发人类智慧的特殊“维生素”和催化剂。音乐以听觉方式为我们提供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马克思曾提倡人们培养一双“音乐的耳朵”,荣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薛定谔认为,是音乐启发了他的智慧。世界著名作家雨果更精辟地指出:“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一把是数学。”而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自然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 ,着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想像力 ,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小学生素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研究背景
《音乐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新能力。”十分明确的把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了音乐教学的总目标。这表明一方面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坚,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多元化功能,“它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有助于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得社会、学校、家长缺乏对音乐教学的认识,绝大部分小学缺乏创新环境,大多数音乐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观念,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李素萍.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4:1
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的重要环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创造能力体现的创新思维也尤为重要。
(二)研究现状
目前所搜集的资料有研究创新教育的著作,如:肖云龙的《脱颖而出之创新教育论》;有研究小学音乐上课模式的著作,如:黄全愈的《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有从创新的角度研究教学方式改变的论文,如:王浩汀的《小学更需要优秀的音乐教师——以小学生学习特征为切入点》,杨鲁英的《小学音乐创新教学初探——让学生用心灵感悟音乐》等。从创新的角度改善学生创造力的文章也不少,如:李素萍的学位论文《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刘欣的学位论文《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综上所述,研究小学生音乐课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和资料却很少。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针对小学生音乐课教育现状的分析,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而全面的、正确地了解掌握音乐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2.观察法
观察小学音乐课的上课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模式,以及小学生学习的现状和状态,综合整理,找出现状和创新教育的差别。主要的对象是7—12岁的小学生,以在实习学校(丽星小学)为例,观察两周。从而进行总结分析。
3.比较法
新课改的标准与刻板枯燥的音乐教学法相比较,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新的课堂教学内容相比较,传统中的学生地位和新课改中的学生的地位进行比较,总结经验教训,汲取经验,完善目前的教学方法和上课模式。
(四)概念界定
1.创新教育
什么是创新教育?“《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是说,‘创新’是指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和行为。在这种词义学概念基础上,人们广泛使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以及创新教育等术语。” 肖云龙.脱颖而出之创新教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
“在创新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从以下三个视角去理解什么是创新教育:其一,认为创新教育是关于‘创新’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人类创新活动(如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等)的知识或信息;势必要创造出新的事物才肯甘心。高估了创新的难度和创新的内容。其二,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其三,认为创新教育是指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显然,这里存在着微观、中观、和宏观认识上的差别。” 肖云龙.脱颖而出之创新教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
也有人认为,应当在教育思想观念或教育哲学层面上去理解创新教育,即,它应该是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到创新教育的转向,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向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
2.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创建性的思维,指在思维活动的方式上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其特点表现在:在概念的掌握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概念;在解决问题上,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善于用简洁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创造活动上,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有创新意识,有丰富的创新想像力。” 肖云龙.脱颖而出之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16
二、小学音乐课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培养创新思维氛围的极度缺乏
如果说到教育现状,不得不联系到的一个词汇就是经济。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似乎一切都变得更加的效率化。什么都讲究快速,连教育也受到的相对程度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更注重付出能及时的收获什么,高效率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方便,也制约了很多事物的发展,比如,教育的发展。更多的家长注重孩子学什么可以让他们找得到好的工作,可以让他们收入颇丰。便会义无反顾的让孩子学习什么。在这种大众化的心理状态下,小学的音乐教育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家长和社会的期待中,孩子们在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孩子们学习的重心也自然的落在了文化课上。音乐课反而是学习文化课之余的一种娱乐放松,教师的不重视,也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以笔者所实习的县级小学(丽星小学)为例,音乐课就是简单的一架电子琴,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随意性大。缺乏音乐基本知识的普及和教导。他们甚至没有教会学生节拍的打法,甚至有很多学生不会视唱音阶。课堂纪律散漫,学生得不到音乐课堂中应有的乐理知识的灌输,也没有丰富的欣赏课来拓展视野。教师的职业素养不高,专业水平不够,没有合理的备课资料和备课环境。本来就条件有限,教具不丰富,再加上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上课随意性高,没有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不足,课堂内容准备不足,这种现状与“丰富学生的情商和培养音乐课中的创新思维”的要求相差甚远。
这是现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缩影,有比这所学校条件好的学校,也有比这所学校里更为负责任的教师,但更多的还有不如这所学校教学环境的。他们因为学生文化课负担的过重,因为缺乏教师资源,甚至放弃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写文化课的作业,或者音乐课被其他科目的教师占有,这都有可能。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相对合理的教育计划,上课的随意性极大,这也表明,教师更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就更谈不上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了。
(二)培养创新思维资料的缺乏
教育有其本身所拥有的滞后性,更新速度本来就慢,音乐课又有其特殊性,积累的传统教材和传统教学法为数不多,关于小学生的音乐教材的存在数量少之又少。所以,在小学教育中,作为兴趣进行培养的音乐课中能找到的关于音乐的资料并不多。
一方面因为关于适合小学生的乐理知识不多。没有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解说资料。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依靠图画和活动来记忆知识内容,他们有这个年龄段特意的记忆特点,小学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引导。很多关于音乐的材料更多的是叙述知识的建构,关于如何在这些知识中建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资料也很少。另一方面音乐的记载有它本身的特殊性,旋律无法用文字准确的表达,造成一定的音乐资料流失。音乐的记载对音符的要求很精确,音乐材料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也因人而异。最后,中国教育的现状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音乐在考试中占的比重不多,得到这方面锻炼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人们的需求量小,关于音乐资料的市场就很小。不容易得到合理的,科学的小学音乐资料。
总而言之,想要寻找一份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合理教材显而易见的困难。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精力有限,以及音乐教材的记录的特殊性,音乐资料市场的范围小都给创办小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教材带来困难。
(三)对培养音乐创新思维的误解
这主要表现在:一、对音乐课程定位的不准确。音乐课因为在考试中的比重少,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学生自己的学习压力,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等原因,造成了音乐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的结果。没有考试的压力,音乐教师把自己的课堂看成一种娱乐,目的简单,为了让学生放松在文化课中的压力。这就降低了教师教学设计备课的合理性。二、高估了创新思维培养的难度。很多教师觉得,创新思维是教育家才能做的事情,碍于面子,不敢对课堂进行创新,变得胆怯于创新。小学生的观察力敏锐,这种情绪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向师性,时刻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和传染会让学生心里产生负担,也不敢创新。有的教师认为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范畴,对素质教育的模糊理解让教师不懂得如何处理和设计创新。三、家长对创新音乐课的误解。家长知识水平的高低也影响教学的结果。小学阶段的学生依赖性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如果不对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及时的鼓励,学生就慢慢的丧失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甚至是创新的勇气。大多数的家长不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应有的关键期不够重视,对音乐的理解也不透彻,不在乎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因素。在各种原因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下,极大的限制了音乐课堂的发展。
(四)小学生学习定位不清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不仅是有生命的动物,他们还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新课改要求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就是针对全体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长期应试制度的作用下,很多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作风,不易更改。小学生因为年纪小,心智不成熟,为了省去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麻烦,教师就代替学生做出决定。有些教师不让学生发出关于课本知识以外的疑问,努力让学生没有疑问,这无形中违反了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的新要求。
家长因为不懂得学校教育的构造,普遍重视教师的意见,对科目重视程度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因为教师意见的影响就加以控制学生和包揽学生的生活规划和学习规划。而这和新课改恰恰相反,在学习中,学生应当占主导地位,做独立自主的学习主体。教师通过学生学习的结果,可以分析出教师自身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等,我们过多的插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学生就表现不出自己所特有的气质,影响我们对创新教育的设计。不能因为学生年纪小就包办学生的喜好和决定,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学生是学习陌生知识的,只要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就好。不管学生是哪种年龄段,也不分析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进行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呼吁教师们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能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好的平台。
(五)传统教学模式与培养创新思维缺乏有机联系
首先,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教育模式趋于单一。学习的过程应当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应当是创造的过程,而并非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学好很容易,活学活用却很难。现在的音乐课堂,大多数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年度的教学课程和规定下的教学内容,学生除了学习歌曲旋律,学会唱唱课本中的歌曲,并不理解乐理知识是怎样的,也不理解歌曲的结构,这些教学弊端都不能为学生的创造力打下基础,知识的专业化不够,学生对本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了,教师应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使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培养达到有机的结合。让学生理解学知识的用处,明白是怎样一回事,懂得各种旋律的特点和表达的感情。
其次,由于升学竞争的压力,分数成为许多学校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反而并不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他们的愿望、理想、追求常常得不到学校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学宗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条件,以发展他们的特长、才能、兴趣。不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而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发展中的、成长中的主体。没有鲜明个性的主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无从谈起。
关于音乐课堂的合理性的不高,也是造成音乐课堂模式单一的因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丰富的课堂模式恰恰是紧密相联无法分割的。丰富的课堂模式可以在听觉和视觉感官上不同程度的刺激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强学生想象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丰富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平台,学生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东西。目前来看,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还要不断的更新,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艺术课相连接,用艺术刺激孩子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拥有自己想象和创造的世界,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小学音乐创新思维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家长对学生期望的偏见
快速的现代生活,让学生学习的节奏也变得快了,太多的家长怕学生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遗余力的将学生送进各种补习班,成绩就决定了学生的笑容。由于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注重教育的结果,单一的用成绩反应教学质量。这样片面的期待,渐渐的让学生学习的结构天枰不再平衡。学生不再是学习知识的人了,而是成为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就是创造性,而创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实践的过程。一些家长认为这些实践过程是娱乐的过程,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经验不丰富的教师怕实践过程中出现自己没办法处理的意外,也会减少或取消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过程。小学生因为年纪小被家长和教师按照成人的观点强加意愿,让学习仅仅成为学习,实践和劳动相脱离造成学生的理论能力强,动手能力却不够。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会降低学生的创造性,创造 性的缺失就说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经验不足的教师会用一个办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认为这些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的学生都一样,因为他们学同样的知识,殊不知,不同年级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气质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的判定学生的位置。
(二)概念的不理解,重视程度低
传统教育的缺陷在时代的发展下越来越凸显出来了,对于音乐教育概念的误解和不理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太多人认为,音乐仅仅是唱唱歌的事情,并不觉得它也算一门学科和专业。不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唱歌上面。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本质力量的揭示和表现,它以某种纯真自由的理念和情感信息形式的文化指令给予人类精神世界以巨大深远的影响。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和美育方式,而且是激活创新思维、开发人类智慧的特殊“维生素”和催化剂。音乐以听觉方式为我们提供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就等于忽视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民族生命力就是创新,扼杀了中国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就等于扼杀了国家的未来。音乐是最能直接抒发情绪的方法,也是最能深刻的表达内心的方式,音乐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文字强大得多。它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刺激人的奋斗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核心问题。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而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的。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和谐互动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重视音乐的创新教育,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透彻的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陶冶情感的同时,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传统教法的局限性和束缚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所在,只重视成绩,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上教具准备的简单,极少出现乐器,这个弊端就足以让学生们孤陋寡闻。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合适的乐理知识,也应该然让学生见识到我们国家传统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乐器的加入也会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器会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手段。而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用手机播放当下流行的歌曲来打发学生期待的一节课,并不会给学生讲解这些乐器的创作历史和来历,也不会给学生讲解作品教育我们的理念和感情,也没有作品背景,仅仅让学生欣赏。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的提升,一旦把音乐知识目的化,合理化,简单化,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这在时间的沉淀中,就能让学生在量变的基础中慢慢质变,慢慢的学生就能在知识的沉淀下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的束缚了学生们思想的迸发,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内容浅薄,这些都让孩子们见不到音乐里的魅力。
在单一的传统课堂方式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丰富自身价值,不断创新课堂,不断的创新学生知识的建构方式,这是传统课程所达不到的高度。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创新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小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舞台表演无疑是好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设置的舞台上表演自己的情感。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情景引导,使得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创作基础,从而引发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改革。
比如:音乐《天鹅湖》的欣赏过后,学生可以自己分小组进行角色的分配,如果他们是白天鹅或者黑天鹅,他们应当怎么表达,如果,他们是王子,又该如何的表现。音乐课堂应该在美丽中不断生成新的“意外”,这些“意外”就是学生们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我们也可以把音乐课当成是一个舞台,每个学生都是演员,把这些小演员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导演和策划。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自己创造小话剧表演出来。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知道,不仅能让学生懂的音乐的情绪,也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画面感,更提高的学生的操纵能力,刺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一名教师能否较好的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它也是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外的情况,要求教师能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而教师专业素养的程度不高让他们失去了拥有教育机智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分为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教学技巧的缺失表现在:教育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方法单一、方式简单。不会因材施教,不会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教学能力表现在:知识专业性不够,讲课没有条理性、语言表达不顺畅、板书设计不合理等等。师范教育的专业范围中小学教育专业是新兴的专业,发展不够成熟,能够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多。现阶段小学中大多数老师虽然是师范毕业的,但因为专业不对口,没有进行细致的专业课的培养,也是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没有创新教育的模板,所有的老师都是在探索各自独特的创新模式,这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现有的阶段中,得不到创新教育的案例指导,也是教育的滞后性造成的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原因。所以就表现出进行小学生教育的课堂构建时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堂模式构建的不合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化的教育,教师讲不出合理的乐理知识,分辨不清楚乐器的音色和作用,以及怎样用乐器和旋律表达内心情感,对学生不能进行合理的音乐知识训练,都会造成学生知识的缺失。教师应该时刻的进行自我教育,使自己不落后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四、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学要素之一,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视野宽度。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会给学生介绍不同的音乐体裁、乐器和乐理知识。教师的思维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模仿占大部分的比例,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提高专业素养做到言传身教。
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也会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课堂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主要限制在课堂之上,丰富了课堂内容,就等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存。
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会根据学生们的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变换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把学生当做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我们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实习,提高教师职业的门槛高度,让教师职业趋向于专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筛选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
(二)丰富课程资源
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们设计出合理的教材,增加教材种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方面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让年轻的教师,也有法可依,有例可循。这样不仅丰富了年轻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也为学生增添了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积累更多的知识和创新的经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教材中甚至可以引用学生自己创新出来的东西,这些优秀的例子更容易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对学生也起到了良好的强化,可以刺激学生创新的热情,对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好的宣传条件和鼓励的例子。社会也应当在丰富教材资源的同时,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现在的校园趋向商业化和政治化。社会应给予学校做学问的环境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时代安心学习,从小学生时起,灌输给他们良好的心态,不要让社会的陋习弥漫在校园里,给孩子一个纯洁、干净的学习平台,端正他们正确的学习心态。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小学生自主评价,让小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小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化。考核时小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小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小学生的创造力。丰富教育教材也是提升学生能动性的好方式。
(三)克服音乐教育的弊端
1.观念陈旧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以教师为主导,以小学生为主体。而我们有很多教师习惯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小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 刘茜.怎样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J]. 《北方音乐》,2011(3):26
党的“十八大”中再次提出教育将被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音乐课上教师不能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小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只会丧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小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小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损伤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创新课缺乏音乐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了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小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进行想象画,使小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的形式。” 刘茜.怎样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J]. 北方音乐,2011(3):26
2.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小学生创造的能力很弱,主要通过想象来创造,而想象是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再次更新甚至是改变。孔子教导:温故而知新。学生只有学好了传承性的教育,把传承的知识掌握牢固,才能在已知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所有的质变都要经过量变的积累,学生只有积累够一定的知识量,通过教师的引导,自然就会有创新的能力。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把两者结合,结果才会完美,教师就是两者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知识的快感,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传承教育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它是厚积薄发的力量,创新是来自于传承教育而高于传承教育的方式,“传承”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是“传承”的未来。教师只有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呵护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才有可能进行对传统课堂进行创新。我们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标的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形式,积极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眼中的创新是艰难的,一旦这种情绪带给了学生,学生也会觉得创新是一件困苦无比的事情,在感情中就束缚了学生的激情。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创新,不论自己是否能接受,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的这种精神,一个很简单的新的事物的出现,都是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和努力。他们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让学生在时间的积累下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既可以继承好传统,又可以对课堂进行创新。
结 语
这是传统音乐课堂和创新音乐课堂的一场持久战,撕扯不合理的情况下,哪一方都会疼痛。在这场战争里,改革的不仅是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角色地位,改革的也有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尽力的把传统音乐课堂合理化,创新化,学生的学业生活会过得轻松许多。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学习,把知识明确化,把知识的来历清晰表达,或许学生会更乐意接受。音乐可以为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设置很好的环境和条件,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良好的办法。
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都来自于想象。把知识积淀下来,终有会爆发的一天,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把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发明、小创造举例子给学生,教导学生创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深奥和苦涩。小学生时祖国的未来,积极、合理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的参与到创新和创造中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力量,体会知识带给我们的好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是重点,教师给孩子勾画的什么样的未来,学生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我们不断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生,我们的未来就会是崭新的,出乎我们希望的美好。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我们祖国的明天,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可是,终有达到目的的时候。我们共同期待着。
参考文献
[1]李素萍.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4,(6).
[2]王浩汀.小学更需要优秀的音乐教师——以小学生学习特征为切入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3]刘茜.怎样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J].北方音乐,2011,(3).
[4]蒋灵凤.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11,(5).
[5]杨鲁英.小学音乐创新教学初探——让学生用心灵感悟音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6]刘欣.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6).
[7]庄丽娥.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教育评论,2004,(9).
[8]胡国英.中学音乐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D].中华创新教育论坛,2007,(6).
[9]黄全愈.美式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