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方案
一、问题背景
“吃空饷”是指公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拿着工资却不履行岗位职责、不上班或者私自离开工作岗位。长期以来,吃空饷问题屡禁不止,给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职人员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公众的信任。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吃空饷问题,建立廉洁高效的公共管理机制。
二、治理目标
目标一:全面排查与整治吃空饷现象,形成有效补偿机制。
目标二: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利用制度和工资管理制度,彻底消除吃空饷行为。
目标三: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公职人员的治理意识和工作效率,增进公众对公共管理机制的信任度。
三、治理措施
1.建立“吃空饷”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督促全面排查、整治吃空饷现象。
2.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公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治理意识。
3.加强对公职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定期考核,确认吃空饷问题的具体情况。
4.建立完善的工资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实现公职人员工资与实际工作量的相匹配。
5.完善廉政档案管理,加强对公职人员资料的保密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职务申报制度。
6.加大对吃空饷行为的查处和惩处力度,打击不法行为,堵塞漏洞。
7.建立实质性奖励机制,并对发现吃空饷情况的公众进行奖励,增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力度。
8.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效率。
四、组织实施
1.设立“吃空饷”治理专项资金,用于宣传和培训、加强协调和推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等。
2.建立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治理措施。
3.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计划,制定治理方案,并借鉴他地经验,相互学习和交流。
4.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提高治理工作的合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五、注意事项
1.吃空饷问题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推进,不能一蹴而就。
2.治理工作应注重实效,不要光着重宣传和声势。
3.加强监督与制约,建立层层审核和监督制度,防止出现人情和权力的交易。
4.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整治吃空饷问题中发挥表率作用,建立良好的党风和干部作风。
六、预期效果
通过全面排查、整治吃空饷现象,建立健全公共资源利用制度和工资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合力,预计在两年内,吃空饷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公众信任度得以提高,公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治理意识也可以得到提高,公共资源的科学化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从长远来看,吃空饷问题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实现对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