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校
德阳市第三中学校
案例名称
皇帝的新装
教师姓名
王娟
案例类型
讲读课第二课时
学段
七年级上册
教学/活动目标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文章的讽刺艺术。
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品质。
学习者分析
作为初一的学生,其识字任务在小学时已基本完成,有一定的复述概括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识字与内容概括我不做重点讲解,而是将教学重点设为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生对童话这一文体有所了解但不深入。所以,我将教学难点设为让学生体会童话里的讽刺艺术。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皇帝的新装》说唱动画视频,复习童话的情节。
赏读文章
活动一:“谁是可恨的骗子?”【小组讨论并分享】
活动二:“谁是可怜的骗子?”【小组讨论并分享】
小结:骗子的可怜根源在于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昏庸腐败,致使整个社会风气不正,作者写作的目的就在于讽刺这种状况。
活动三: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讽刺艺术。【小组讨论并分享】
文章最后还出现了一个人——小孩子,为什么要以小孩子结尾?
活动四:如果你穿越到游行大典的现场,你会对文中的谁说一句什么话呢?【自由发言】
总结:本文不仅讽刺了昏庸腐败的统治阶级,还对孩子的纯真进行赞扬,安徒生说过,他写的童话不仅是给孩子看的,也是写给大人看的。希望大家在成长的路上多读读安徒生,也许对你的人生会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教学/活动反思
本堂课五易其稿,终得其形。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进行教学,设置四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学生有话可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敢说。
活动一:“谁是可恨的骗子?”让学生读懂人物,了解童话中的人物存在的人性弱点,并对其进行批判。
活动二:“谁是可怜的骗子?”让学生品悟底层人民的悲哀,明确这一出闹剧的根源在于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昏庸腐败,并明确作者的创作目的。
接着进入活动三:品味文章语言的讽刺艺术。
最后,活动四,说真话抒真情。
总体而言,这堂课将语文和德育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留痕迹的渗透课堂,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