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将进酒》活动单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等活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学生背诵全诗。
2、讨论探究问题,品鉴诗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二:精读诗歌,把握诗歌感情脉络,理解诗歌深刻的主旨。
活动三:品读诗歌,探究问题,赏析诗歌语言,理解李白浪漫豪放的诗歌风格。
活动四:总结本诗,熟读成诵。
《将进酒》预习单
一、了解《将进酒》创作的背景和作者思想
作者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这时的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这种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碌碌无为者反而窃居高位的黑暗现实,使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因得罪了权贵,最终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开始了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离被罢黜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二、诵读诗歌两到三遍,读准字音,翻译诗歌
三、精读诗歌,画出能体现诗歌感情脉络的词句,说说诗歌中作者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欢乐自信还是愤激悲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
四、品味诗歌语言,思考问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开头 “君不见” 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
2、“古来圣贤皆寂寞,但愿长醉不愿醒”是不是精神颓废?李白为何特别推崇曹植?
3、诗歌哪些方面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将进酒》助读材料
一、李白的身世与思想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后来李白又干谒韩朝宗等人,也没有实现他步入仕途的梦想,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
二、李白的其他与饮酒有关的诗歌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2、“……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
3、“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6、“……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7、“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