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男孩》.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99139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男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男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男孩》教学设计 荣县中学 吴伦祥 教学目标: 梳理文章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归纳小说主题,品味小说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分析人物,归纳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从含蓄的语言表达中体会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 1、 圈画文中陌生或重点词句,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2、 有感情朗读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 3、 把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互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 4、 把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然而如果家庭发生了不幸,那么家庭却成了痛苦的根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郑志远的《小男孩》,(板书)看看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作者向我们叙述了主人公小男孩哪些经历?(投影) 明确:情节:小男孩被妈妈催逼去向已与妈妈离婚的爸爸要生活费,先后经历繁忙的街道,因买雪糕吃无钱坐公交车而逃票,最终没有找到爸爸却遭到许多人的冷遇,不敢回家又无法住宿,只好独自向凉菜棚求助。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教师用四个字概括情节——“寻父要钱”(板书) 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文中“他看见是两个人,一个男人”其中这个“男人”是他爸爸吗?为什么? 2.《小男孩》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 四、美读课文,品味场面描写。 1. 文中写到小女孩妈妈对孩子关爱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合第一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两个妈妈放在一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抓住关键词——“对比(或反衬)”点评学生的回答。 作用:突出小男孩的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很不够,也体现作者代表孩子对母爱的呼吁之情。 2.朗读文章结尾两段,体会雨中小男孩的心情,思考小男孩不幸的根源。 学生自由朗读语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结尾两段。 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男孩不幸的根源。 明确:小男孩不幸的根源是家庭和社会对孩子们缺乏关爱。 五、设身处地,有感而发。 课文结束了,可在我们心中它还没有结束,让我们一起来为小男孩圆一个美梦吧…… 六、总 结: 童年是美好的,是充满希望的,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所以每一位成年人和全社会都有责任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我们的家庭和民族才能和谐美好。最后祝愿同学们永远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