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
一、品读《望岳》和《登飞来峰》,比较分析下列表格:
*提示:一定要试着利用课下注解和补充材料哦!
抒情句子
重读的字词
应读出的思想感情
《望岳》
《登飞来峰》
二、资料袋
1.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课文中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王安石变法的故事以及“浮云”的典故
《登飞来峰》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的夏天。
那个夏天,三十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的任期已满,于回故乡江西临川的途中,经过飞来峰(绍兴城外宝林山)。
初涉宦海,王安石早有变法的想法,希望通过改革解决北宋一朝多年的积弊。
在鄞县担任知县的日子,他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效果显著。其中的一些做法(如兴修水利、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等),成为了后来王安石变法(1069年—1085年)的具体内容,向全国推广。
“浮云”一词,在古诗中通常有特殊含义,指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如汉代陆贾《新语·慎微篇》言“奸邪之蔽贤,犹浮云障日月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也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比喻馋臣当道障蔽贤良,不见天日(太阳多为帝王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