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开展美术史教育的研究
摘要:美术知识与其后所承载文化内涵之间要有一个互通连接的纽带,它便是美术史教育。然而,受到多重的因素影响,当前美术史课程很难在初中阶段发挥它的人文效应,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学校问题更加突出,无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本人粗虐而浅薄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提出一些相关小建议。
本文将通过四个部分展开研究:
一、关于美术史教育的理论研究;
二、中外美术史教育情况对比调查分析;
三、美术史教育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拓展美术史教育在初中的应用途径,并展开研究和提出合理且行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史教育、现状、效能
一、关于美术史教育的理论研究
中国美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探索过程发现,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方针日益提上日程,不断深化,中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美术课不在单一的采取画、刻、剪等形式去呈现,它的文化属性将会受到极大的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术史教育成为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值得深入拓展研究的一大课题,这样一来我们作为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对美术史教育进行二次审视和定位。
(一)、初中美术史教育学存在的争议
对于在初中开展美术史教育学术界和教育界借存在争议,矛盾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否必要掌握美术史方面的知识;其二: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否有能力去接受美术史方面的知识。产生这样的矛盾对立面是因为学者们对美术史教育理解有所不同,要想探讨此问题首当其要是明确美术史和美术史教育的概念,并明确单位。
(二)、什么是美术史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文化,它们的发展和演变促生了“美术史”这一概念,西方史学界统称“艺术史”。
中国美术史研究始于先秦,诸子百家各有著作言论,
为今天美术史的编撰奠定了基础。而西方的美术史则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给美术史的定义为:“是用来研究美术的历史变迁及规律的一门独立学科。美术史研究的范围极广作品、评论、思潮、流派等各方面,以具体的艺术作品来达到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目标。”
(三)、何为美术史教育
从字面理解为是对美术史知识的一种传授。
二、中外美术史教育情况对比调查分析;
在国内美术史这门学科通常被视为专业美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专业美术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样看来美术史的教育就局限于高等院校。而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划分板块比较多样,但并没有出现单独的美术史板块,只有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一受年领的限制,二没有必要去了解,其对美术课本体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并没有关注美术史教育。
然而,通过前文对美术史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出,美术史的知识并没有多么高深,反而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有一学者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应该介绍世界艺术,概述艺术史的研究进程。”甚至有人认为,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和初中构成一个美术史的整体。美国并非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展了美术史教育,但他们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美术史教育是我们望尘莫及的,比如让学生要掌握作品年代、画家生平、创作过程及画家的代表作等方面。同时,美国人还十分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三、美术史教育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一)、美术史教育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材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可划分为四大板块,即: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造型表。长此以往来看,除了“欣赏评述”领域教师反反复复千篇一律的讲解,其余三部分的文化和内涵均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史的教育从表象上来看与绘画创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实际恰恰相反。这说明我们当前的美术史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美术教学受到美术史教育局限性的影响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然产生不少问题。
1、美术史教育欠缺
初中阶段的美育只重视学生的“理性”的培养,忽略了“感性”的培养,这样的缺失体现在重视技能和技巧,忽略内心情感方面,使得美术史的教育没有发挥它的效能,妨碍了中国初中阶段美育的发展。
2、学生美术史知识薄弱
过往的检验得出,多数的学生只知道课本中所学过的画家及作品,在此之外的一无所知,这说明他们对美术史的知识储备不够,比较薄弱。
3、学生美术文化素养过低
课本中所呈现的这些作品堪称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是遗留下来的文化魂宝,有技巧与情感的寄托。但学生的表现就是无法理解,侧面反映出了他们美术文化素养过低。
(二)、问题的分析与探索
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课程本身出发,来分析一下产生问题的原因,如下: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2、专业文化素质的局限性;
3、单一的教学方法;
4、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
5、应试教育造成的偏科;
6、教学效益低下;
7、课程设置不合理。
五、为拓展美术史教育应用途径提出合理且行的建议
下面是我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一点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
2、改善课程设计;
3、强化教师自身素质;
4、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
5、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6、调动学生对美术史的兴趣感;
7、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8、加强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美术史教育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