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长春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
◆ 教材分析
《送春》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以送春为主题的诗,但却一改那种惜春伤感的情调,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现了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人生追求。
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朗读、讨论、表达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学重难点
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对春天的态度。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赞颂、珍惜、留恋春天的情怀,以及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在上学期古诗词诵读中学过的一首诗《晚春》吗?谁能背一背?(晚春作者: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诗人王令面对就要消逝的春天,也充满了无限的眷恋,就连他笔下的杜鹃鸟也在半夜啼叫,想留住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令的诗《送春》。
题目是什么意思?(春天就要离去)诗人舍得吗?用留恋的语气读题目。
下面我们随着诗人王令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
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28岁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 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2.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来解决。(讨论研究、请教老师、查阅资料、查字典)
4.学生自学,解决问题
5.学生汇报。
1)前两句
①谁来说说“暮春”、“残花”是什么意思?
暮春 即春天要结束的时候
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开败的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
②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2)后两句
①理解“子规、夜半、犹啼血”。
“子规”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夜半就是半夜
犹啼血指的是杜鹃鸟不停地叫,叫的声音很凄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样,是个夸张的写法,并不是真的啼出血来了。)
谁来读一读,要读得夸张一点。
这个解释你们满意吗?那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杜鹃鸟为什么这样啼叫呢?
(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哦,看来连杜鹃鸟也在为即将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这是作者想到的。
②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诗人却以杜鹃鸟留春的方式来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鹃鸟在半夜里苦苦啼叫的悲切,别有一番意境。除了感伤,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
(一种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说的太好了,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有杜鹃鸟那种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6. 说说诗意。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想像诗的意境。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子规为什么要把东风唤回呢?诗人在诗里写杜鹃想留住春天实际上是想表达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呢?(对春天的眷恋与挽留)
如果再让你读这首诗,你能把诗人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光,你想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教育学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好好读书)
这让我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四季更替,春光是留不住的,我们在眷恋的同时,更应该发奋读书。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夸张的手法借物抒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有关惜春的诗。
六、板书设计
送春
看到的 花落花开 燕子归来
听到的 子规啼叫
想到的 留住春天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