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丽备课教案-副本.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81678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丽备课教案-副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丽备课教案-副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八小学教师集体备课 学科 年级 主备教师 时间 语文 一年级 金丽 4月1日 课题:所见 教材分析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设计理念 《所见》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古诗,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写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学生学古诗的要求,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想象这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先进行简单的想象,然后对所想象的内容逐步进行扩展,使所想象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