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一(184)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学生德育大纲》的方向,结合本学校“封闭管理,跨越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和德育工作的规定,抓好班级教育工作。
二、班级状况分析:我班为南村中学平行班,基础一般,大部分来自农村。我班共64人,男生34人,女生30人。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聪颖但懒惰的人较多。 因此初一的班主任工作以养成教育为主。
我将从如下几方面来制定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第一:理解初一阶段的特殊地位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作为初高中过渡期,对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该阶段的几种转变是作为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该阶段环境转换较大,学生不稳定性高。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从原先学校到我校,在客观上经历了三个环境转变过程,作为班主任必须加以重视。首先是年龄的转变必然规定处理周围关系的方式转变,假如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转变必然影响此后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是学习阶段的转变。由于初中与高中接受的知识构造不一样,必然规定学习措施的转变;最终是学习环境的转变。学生刚进学校,因此对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制度,校规校纪,学校里某些详细的行动都不是很明确,学生处在极为不稳定的阶段,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这时候,班主任的工作必须跟进,努力做到心细如微,协助学生及时适应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详细而言,首先大家在生活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差异。
第二:班级目的和班级精神
班级基本目的
一种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学会。
一种中心是:以学习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是:纪律和卫生;
三个学会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
学会做人:道德上做个好人,学习上做个能人。
学会学习:学习上要不停进取,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要持之以恒。
学会处事:
学会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听从领导,服从分派,一定不能做出出格的事。
学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对的的舆论导向,使班级在一种良好的、 正气的环境中发展。
学会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孝敬父母,爱惜金钱,勤俭节省,为父母争光。
班级精神
自信、合作、务实、奋进是本班的精神。
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所有的同学都应当树立坚定的信心。
合作: 班级是个大家庭,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对班级的事情要积极参予,加强合作,要认识到 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务实:脚踏实地,一步一层;积极肯干,苦干加巧干;不轻浮,不自满,不自欺欺人。
奋进:胸怀大志,理想永存;锐意进取,刻苦勤奋;鞭策自身,鼓励他人。
第三:重要工作措施
科学的管理措施、融洽的生活环境是一种集体成长进步的前提。作为这个集体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自己的管理理念,不过由于自己学识肤浅、能力欠缺,将重要从如下几种方面努力。
一:完善制度、形成规矩。大到国家,小到班级都是如此,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此,自己将把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贯穿一直,将结合班级特点完善机制,形成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但同步,自己将注意做到制度贯彻不生硬让各项制度得到最高效的贯彻贯彻。
二:实事求是、立足实际。工作中,自己将着眼学校规定、班级特点,重视抓好基础工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于实际,任何教学工作、德育工作都不追求“大”,只追求“实”;自己作为一种班主任要冷静头脑,不急功近利,潜心带好班,不给学生压力,不给自己包袱,让学生和自己均有一份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重视主体、形成合力。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我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各项制度的建立、多种活动的组织筹划实行到班级荣誉的维护、班级作风的形成,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决策,这是素质教育的规定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信任学生、锻炼学生,培养他们的全面能力。同步,作为一种班主任,自己也要融于班级,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老师的责任感、老师的奋斗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到达友好共赢。
四:把握细节,润物无声。班主任工作,除了教学更多的是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线,面对的将是无数细节的处理,因此要注意在细节上关怀学生,培养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性,在管理教学中灵活措施、热心关怀、平等信任,真正努力到达“润物无声”的效果,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五:不停学习,开拓创新。由于自己能力还很不够,加之高中正是学生生理、心理全面成熟的时期,为此,自己要有紧迫意识,多学习、多思索、多研究。培养“防患未然”的能力。总之自己将做到: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经验、向年轻同事学创新。
第三:本学期详细工作要点
一:明校纪。
针对学生刚入校特点,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第一人,自己将充足运用班会等合适时机引导学生明确学校的多种规章制度,保证本班学生可以遵章守纪,不发生任何有违校纪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发动班级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宿舍公约,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定约束行为、规范言行,为此后的班级工作奠定好组织基础。
二:封闭管理。
严格规定全体在校食宿。培养学生以初一(14)班为家的意识。
三:重宣传。
每月一期黑板报,让黑板报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班级精神的宣传窗口。
四:抓卫生
清洁区,教室,寝室的卫生责任到人。专人负责检查。
五:家校齐心育人才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与家长必须架起沟通的桥梁,及时、切实和高效地处理每一位学生面临的问题。通过电话、邀请家长到校,家访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理解学生的各方面动态,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九月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