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作者简介,积累字词,初步掌握状物散文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初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特别是阳光向上的性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状物文章的写法,特别是抓住事物的特征,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主要教法
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 。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执教时间: 2013 年 6 月 18 日 第1 节
教学要点
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的例句仿写情况。
将自己所写的咏物寓理的句子向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二、复习巩固
师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所讨论的石榴的美有哪些。
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谈谈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三、新知探究
1、××导入
2、初步认识
3、初步掌握
4、加深理解
4、巩固练习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分析了石榴的形象,初步感知了石榴的美。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借石榴所托之志。
(二)局部品味
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比写法,点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
2.学生品读第二、三部分。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3、7自然段)
明确:揭示了石榴毫不辟易阳光的直射、敢于对抗骄阳,毫不示弱的精神;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品格。
(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明确:第一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主要是从“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抗争,毫不示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精神正好与作者性格特征相契合,所以喜欢石榴。
(三)主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交流后归纳)
明确: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
(四)探究什么是托物言志
明确: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五)小结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1、 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结论)
2. 学生品读第二、三部分。思考、讨论:
(1)文中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2)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
(3)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课文,讨论什么叫做托物言志?它有哪些特点?(讨论交流)
四、总结回顾
本文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赞美,赞扬了不怕威压、敢于斗争、热情向上、充满活力的品格与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人生追求。
五、作业布置
仿照课文状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你对物象的外形与精神的独特感受。(要求:不少于400字;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物象的外形与内在精神要契合)
六、预习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体会文中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2、 仿照例句,为下列事物写一句寓理的话。
例句: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1) 浪花:
(2) 螺丝钉:
(3) 松柏:
板书设计
石榴
郭沫若
爱石榴→“最可爱”
↓
↗枝叶美:“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画石榴 →花朵美:“夏季的心脏”
↘果实美:子粒透明光嫩、丰腴酸甜。
↓
赞石榴→“喜欢夏天”,“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