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09-01-05 09:49:24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137
[加入我的收藏]
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建设
■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李雪松
编者按:
近日,由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构建”系列研讨会之“经济危机下的企业人才培养解决之道”主题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现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产业化应用、动态的宏观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架设科学的企业大学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最佳基础模式。正略钧策根据自己16年来的管理咨询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企业大学构建的方法体系和全面解决方案,总结出了企业大学构建的最佳实践。
近年来,许多国内企业纷纷建立了企业自己的大学,但是,有些企业大学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企业大学硬件环境赏心悦目,然而在课程体系、内部讲师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却不多,这种“外强中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大学的实质性发展,脱离了企业战略驱动和服务支撑的运行机制,不能真正对企业战略的落地实施起到企业大学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这只能算是一所“有名无实”的企业大学,离真正的企业大学尚有巨大差距。正略钧策企业大学咨询中心曾为众多企业大学进行过标杆研究和咨询服务,在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并构建了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建设模型。
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
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企业大学,由此拉开了中国企业建设企业大学的序幕。目前,中国已经有中移动、中石化、海尔、蒙牛、奥康、华为、联想、吉利、春兰、海信、金蝶和阿里巴巴等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或商学院(见图1)。
企业大学的建设不能脱离企业战略驱动,企业大学中的组织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内部讲师体系、实施运作体系、评估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体系和信息化体系都需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导下进行建设,也就是说企业大学建设是战略驱动的逻辑结果。反过来,企业大学的建设也可以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地实施。企业战略和企业大学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但在我们实际调研中发现,企业大学和战略脱节主要有3种类型。
(1)“绣花枕头型”,此类企业大学只重硬件忽视软件。我们说硬件是企业大学的载体,通过硬件可以展示公司形象、提升学习的舒适性,同时学习培训之余还是休闲度假的绝佳场所,于是一些企业一味地在硬件建设上营造皇家园林、亭台楼阁,甚至将高尔夫球场、游泳池、网球场及咖啡酒吧等搬进了企业大学。与硬件大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大学的课程体系简单无序,内部讲师队伍严重短缺,更多地还是依赖于外部讲师和专家教授。
(2)“南辕北辙型”,此类企业大学的战略规划本身与企业战略就没有很好地进行有机匹配,出现了“两张皮”现象。企业战略讲一套,而到了企业大学又讲一套,给学员造成了思想的混乱。举个例子,一家企业确定的企业人才培训战略目标是要大幅提升高层管理水平,增强战略思维能力,而在企业大学的战略规划中却根本没有提及这个目标,还是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上。
(3)“刻舟求剑型”,此类企业大学的课程体系几年不进行更新,企业的解决问题方式还停留在几年之前的旧模式上,思维方式和观念也很陈旧。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变化很快的时代,尤其是全球经济出现了较大危机时,如果企业对此视而不见,不相应根据自己所处行业特点及早准备“冬粮”,企业大学内的课程体系也不相应做出调整的话,无异于自缚手脚,错失最佳突围的时机。
TCL领导力开发学院在成立之初,就将企业战略和企业大学建设进行了紧密结合,他们将学院的功能定位为企业战略的策源地,他们认为战略思路需要通过企业大学这样的平台,在碰撞、研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同时,学院还是战略推进的平台,每年,公司领导都要在这里给许多成员企业进行战略推导,从战略目标,到关键成功因素,再到行动方案。从这个意义上看,TCL领导力开发学院起到了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撑作用。
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建设模型
正略钧策企业大学咨询中心经过广泛研究国内外上百所企业大学的建设情况,梳理之后发现中国企业大学建设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对企业大学建设缺乏足够认识,企业大学定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企业培训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培训目标变化频繁;
(3) 企业大学的组织管理体系不能充分支持企业大学的运营,尚需完善规范;
(4)培训课程针对性不强,课时增加的同时员工还喊“培训不够”;
(5)一味追求培训的热点和潮流,培训课程体系规划不够健全;
(6)课程采购严重依赖于外部合作机构,自主定制开发的课程少之又少;
(7)企业内部讲师严重匮乏,能上台的讲师授课技能和课件开发技能无法满足企业要求;
(8)企业内部学习创新氛围不足,距离真正的学习型组织还有很大差距;
(9) 企业学习活动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没能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学习平台系统。
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正略钧策企业大学咨询中心提出了“企业大学建设模型”,如图3所示。
我们将从8个方面系统为企业构建自己的企业大学。其中,课程体系和内部讲师体系是核心模块,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其建设思路和方法。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企业大学的核心资源,也是保证培训能够有效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关键资源。企业完全依靠外部课程资源,无法保证课程的系统性,无法保证与企业管理实践和业务策略的一致性,更无法保证培训的有效性。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与培训体系,然后根据体系需求甄选外部课程和开发内部课程来完成课程体系建设。正略钧策提出的“企业大学建设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设符合企业业务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和训练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我们按照五个关键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课程体系按管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以及按岗位层级和专业方向,管理课程体系可以分为高层课程体系、中层经理课程体系和一线管理者课程体系。而专业岗位课程体系可以分为服务课程体系、销售课程体系以及生产一线课程体系等,如表1所示。
内部讲师体系设计
通常,企业大学的讲师资源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企业外部,主要是行业专家、管理专家和高校教授等;一是来自企业内部,主要是企业内部专职讲师、企业高层管理者、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等。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中国的企业大学普遍存在内部讲师队伍人数严重匮乏,企业内部讲师素养和水平参差不齐,兼职讲师的意愿和动机不强,内部讲师培训的效果无法保证等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基于内部培训师胜任力,分9步来选拔和培育企业的内部讲师队伍,步骤如图5所示。
此外,针对内部培训师的晋级和激励机制也需要进行有效设计,以保证内部讲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建设正当其时
据统计,世界500强中7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预测到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达到4200所,中国也必将迎来企业大学的春天。通过建设战略驱动的企业大学,企业至少可以达到以下这些目标:
(1)解决企业长期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2)企业转型及组织变革中,解决文化变革所带来的问题;
(3) 企业高速发展中,解决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人才储备的需要;
(4) 满足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需求;
(5)通过支持企业的品牌,成为企业的品牌竞争优势和利润中心;
(6)有效传播企业文化;
(7) 强化企业战略思想的贯彻力和内部沟通能力;
(8)提升供应商、客户及战略伙伴关系,巩固企业的战略联盟。
尽管决定企业大学成功的若干因素之间有某些差异,但确保企业大学的成功有一些主要成功因素,如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企业大学的学习与企业的战略需求建立紧密的联系,充分利用技术促进员工的学习进程,建立综合的衡量指标,不断向员工、经营单位管理者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示范,宣传企业大学的价值等。在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的进程中,更多的企业开始酝酿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在共同面对企业组织学习和人才发展方面,也需要越来越多地像正略钧策这样的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