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 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一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 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10页创设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通过数奥运标志“五环图”的环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2) 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 个地数。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3) 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例如,第1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第72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想一想”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8=6×7+□=6×9-□ ,帮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小动物找新家”“谁射中的气球多”“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3.关于表内乘除法的应用
本册教材把表内乘除法的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首先乘除法的认识都是从实际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应用问题的学习,另外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加强乘除法知识的应用。
(1) 练习中配有富于童趣的、图文结合的、或有多种信息,有时答案不惟一的问题,有时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例如,第19页第3题,要想得出这辆玩具汽车多少钱,需要通过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小熊付给大象3张5元和1张10元,大象回答:“正好”, 而得出这辆汽车25元)。第45页第4题图中呈现:有28人需要租车,大客车限乘客10人,小汽车限乘客4人,可以怎样租车?答案有多种。第56页第5题,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一张方桌围坐4人,2张方桌坐 8人,而两张方桌拼在一起围坐6人,从而推想3张、4张、5张、6张桌子的情形,引导学生用列表找规律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以上问题都和传统的应用题呈现的形式和要求不一样,没有应用题的类型,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而立足于知识的应用,初步学会一些数学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第17页数学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沟通数学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22页数学游戏,要求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问题,本身就是数感的培养,进行回答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教材中还安排了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乘除法知识的实际应用。
4.关于时、分、秒的认识
教材通过“我们赢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10点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面;通过“1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1分有具体体验;通过“作息时间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1.关于“观察物体”
教材安排了“看一看(一)”“看一看(二)”两个活动。“看一看(一)”,通过观察讲桌,使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看到三个面。“看一看(二)”,观察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让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辨认。
2.关于“方向与位置”
教材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让学生在操场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学会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在统计与概率学习中,注重通过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教材通过“统计班级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的活动,让学生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活动,把调查结果用在方格纸中涂色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进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统计观念。
本册教材安排了对不确定现象的认识,这是教材的第一次教学内容。教材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抛硬币、摸球等,使学生感受到有些现象是确定的,有些现象是不确定的。
(四) 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你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与态度的总结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备课时间:2011年8月26日——9月2日
备课地点: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石旭霞 付管青 万引芳 赵芙蓉
第一课时《数一数》教案
教学内容:P2-3“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熊猫图、圆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说明
教学原构
教学重构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那么一双手呢?
一辆小轿车有几个轮子?那么3辆这样的小轿车有几个轮子?你会列式吗?
【过渡语】这样的现象叫做一对多现象。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现象吗?
二、 有多少只熊猫.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吗?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在全世界也数量不多,所以人们都积极的去保护它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动物园去看一看那里的熊猫。
这些大熊猫在动物园里玩的可开心了,你知道老师黑板上有多少只大熊猫吗?
饲养员阿姨端来了丰盛的早餐。这时大熊猫都整齐的排好了队(帖出大熊猫图画。)
现在仔细观察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进行前后比较)
生:它们站的整齐。
生:它们每排都有5个。
生:竖着看,每行有3个。
师:饲养员阿姨想知道15只大熊猫到齐了吗,你能不能帮她算一算。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算式和理由告诉大家。
生独立列式。
请你数一数,并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生2 :我 是两个两个的数.生3:我看它们几个一堆几个一堆,所以我把每堆加起来,共有15只大 熊猫。
生:我是横着看每排有5个,总共有3排,就是3个5
5+5+5=15(老师用笔圈出来,1个5,2个5)
生:竖着看,每行有3个,总共有5行,就是5个3 。
3+3+3+3+3=15
(老师另拿一副图,圈一圈,说一说,可以反复练习)
三、摆一摆 有多少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横着每排摆6个,(边摆边说,一个6) 直到四排,4个6
学生自己列算式
列算式6+6+6+6=24
还可以怎样列算式求有多少个○
4+4+4+4+4+4=24
再竖着看,每列有4个,1个4 ,2个4 地数,6个4
三、 说一说
老师出一只手,这是一个5,出两只手是两个5
学生跟老师边说边做。
四、有多少个方格?
老师拿出半张中方格纸,你能算出有多少个方格吗?
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试做。说出思考过程。
生:我横着看,每排有9个,总共有6排,就是6个9 ,所以9+9+9+9+9+9=54
生:我竖着看,每行有6个,总共有9行,就是9个6,所以6+6+6+6+6+6+6+6+6=54
五 、有多少个苹果
教学时,可在学生分别列出求6盘\10盘\15盘苹果有多少的算式。
有多少个苹果?说出理由。
6盘呢?10盘呢?15盘呢?
如果有50盘你会算吗?能不能列出算式?你有什么感觉?在课后跟同学或家长商量商量看有没有其它方法。
生:3+3+3+3+3=15,因为每盘有3个,5盘就是5个3相加。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加数的和的加法算式”,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的学习是为我们学习乘法打下了基础。
七、作业
自己摆自己算,模仿2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能用“几个几连加”的算式来计算。
板书设计
数一数
5+5+5=15
3+3+3+3+3=15
6+6+6+6=24
4+4+4+4+4+4=24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来自斐斐课件园!http://www.FFKJ.Net
教学反思: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一位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具体情境中理解6个3和3个6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学具摆算式,进一步理解3*2可以表示2个3,也可以表示3个2
【过渡语】小朋友们,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每天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学习、做游戏。这天,小动物们带来许多好吃的准备开联欢会,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
(评析:根据儿童的特点,从童话世界引入,创设了问题情境,“大家想和它们一起学数学吗”这一情境带动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感知情境,自主探究
1、看图后,试着提问题。
师: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加聚会?
生:图上有9只小鸟。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2、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会用加法计算,6+6+6=18(个)。
生:我的方法与他不同,我用乘法计算,6×3=18(个)。
生:(迫不急待地)我还能提出两个问题,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15个松果。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办法解决了,真不简单,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生: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说得真对。
(三)巩固提高、拓展思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提了那么多问题,现在老师也想出道题看你们会做吗?
(出示“连一连”)
师:中间卡片写的和哪边的图有联系?
(要求同桌合作一起连一连,看看哪桌连的都对)
师:我发现同学们连得很快,哪桌想说说你们是怎么连的?
分别找几个同学说.
师:在同学们回答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6个3和3个6,是怎么一回事,你们谁明白呀,能给大家讲讲吗?
生1:6个3和3个6表示的意思不同.
生2:6个3是说每份有3个,有6份;3个6是每份6个,有3份.
师总结:但都可以写成6×3或3×6.
(出示说一说)
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3×2。
(1)讨论:3×2表示几个几。再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四) 总结
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用乘法计算,如果加数不相同,就不能用乘法计算.
(五)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2*3或3*2
6*3或3*6
3*4或4*3
(六) 教学反思: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