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思考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
语言,是人与人共同的结晶。
展望21世纪,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将语言文字至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文化背景中,着眼于营造有利于促使人门健康发展的语言文字氛围,已经成为语言文字发展的一种趋势。普及语言文字标准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脱不掉的关系,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特别是在社会生活日趋活跃的今天,我们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必 须 要 适 应 变 化 的 现 实 ,紧 跟 信 息 化 步 伐 ,因 此 ,当 前 推 行 国 家 通 用 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掌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规范语言文 字、推 广 普 通 话 是 全 社 会 的 共 同 责 任 ,也 有 人 认 为 ,规 范 化 就 是 建 立新的条条框框,是把活生生的语言变成死的僵硬的语言,是在限制语言个人风格的发展。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结果来看,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规范化的结果,只能是更精确而有效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
在地方方言中,“俺”“那尕哒”常常会出现,虽然方言也是一种地域特色,但这对人民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绝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方言也成为语言的一大隔阂,而对于这种隔阂,实在是没有哪一种最妥善的解决方法。以上仅只是一些语言上的问题,流行语尚且有药可解,但方言实在是无药可救了。流行语只要每一个人注意一些,就不会影响语言的发展。而方言则是一个地域中的人在数千年人们所形成的语言习 惯 ,根 本 做 不 了 改 变 。我 身 为 语 言 使 用 者 的 一 份 子,决 不 能 看 着 语 言就这么被时间的流沙和“文明”的进步淹没。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克服语言使用上的坏习惯,让正宗的汉语发展下去。除了语言,文字的使用也逐渐被语言所“传染”,乱改动成语,字词发音不准,简直可以用“猖狂”形容。
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的规范使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对语言的规范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近年来由于网络文化的兴起,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一些“生搬硬造”出来、不符合现行语言文字标准和国家法律规定的语言文字在一定范围内被使用。这其中,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网络上“新兴人类”们喜欢用的“火星文”。“莓兲想埝祢.‘巳s’1种漝惯。”(每天想念你,已成为一种习惯),“口火火星攵输法”(火星文输入法),这就是所谓的“火星文”。在QQ中,就有很多好友经常用类似语言相互交流,这样的文字在各类汉语字典中均找不到出处,但在仔细辨别后,人们基本可以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据了解,目前使用这样“文字”的还大有人在。在部分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中,“火星文”甚至成为一种流行时尚。除了“火星文”,在网络和手机短信中,有的简单符号也替代汉字,成为了一些人日常交流的信息载体。例如,象形符号中“↑”意为(上)、“←”意为(左)、“$_$”意为“头晕,眼睛花”。记者在某搜索引擎中竟然轻松找出“火星文”的“官方网站”,里面有专门的“火星文”学习教程,还有相关软件可以免费下载。
其次,广告和商标中采用谐音方式,把成语或约定俗成的词组调包、乱换字现象严重。比喻一家取名为“与食(时)俱进”的小餐馆,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食全食美”饭馆、“E网(一往)情深”网吧、“百衣(依)百顺”品牌服装店、“坐想穴享雪其成”沙发总汇等等。
第三,谐音字符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主要出现在一些年轻人的口语交流和网络交流上。例如“98”谐音“走吧”、“3Q”谐音英文“thankyou”、“狠好”意为“很好”。此类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有意无意中所犯的错误。在一些小餐馆的菜单中,韭菜常被写成“九菜”、“鸡蛋”写为“鸡旦”,“扬州炒饭”则变成了“杨州炒饭”。
第四,地方语或者歌曲名称、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被滥用。例如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无厘头搞笑电影中的许多用语,就被很多青年习以为常地挂在嘴边。“闪”(离开)、“扁”、“K”(同为殴打意思)、“粉丝”(崇拜偶像的人)等等不一而足。
第五,书写汉字时,笔画或者字体不规范。如很多人会把“自己”写成“自已”,“未来”则容易错为“末来”,“曰”错写为“日”,等等。
针对一些新兴词汇、网络语言等不规范语言是否应该使用的问题,社会各界还存在着争议。
就在主流声音谴责一些新兴的用语时,也有一部分人觉得,不可以一棍子打死,新兴的表达方法是语言的一种进步。
有人提出,网络新词代表了高效率(比如输入“886”代表再见的意思,却比“再见”两个字拼写起来更容易),这些语言的使用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也有人认为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创新”精神是“网化语”在年轻人之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当然,语言创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被人接受,别人不理解,这种创新就是失败,就不会流传。
语言的使用需要规范,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人提出,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善待自己的母语,这句话说得很好。我认为,善待自己的母语应该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首先就是要规范使用,自觉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其次,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允许语言的创新,因为语言作为社会文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也需要进步,也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我认为,语言的创新需要一个度,注入新鲜血液的前提是积极向上,生动形象,能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只有在这样不断的筛选和甄别中,我们的语言文字才会在规范中不断汲取养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