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要点分析:
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
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实际情境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4、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5、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 10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郭志强 使用人:张学成
教学内容:数一数。(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数位顺序表,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知大数万和十万。
2、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满十进一。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 4005、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过程
1、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
(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4)、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万三千,三万零五百,九万九千。
三、反馈交流
(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2)、十万也是计数单位,它表示10个一万。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点拨
1、提问: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学生操作,做教材第2页例2题。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五、当堂训练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