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校合作理论依据
家庭学校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两者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因此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不仅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社会的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影响。
实现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离不开幼儿园,家庭,社会社区三方的共同努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把加强家校合作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因而,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各自处在什么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对家庭德育有何影响等问题应首先明确。
一、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简要而鲜明地指山:“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许多教育理论专家、学者的研究也一致认为,学校应在与家庭的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的主导地位。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一切活动都服从于教育工作,为培养、造就人才服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活动。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培养的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和教育大纲,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确定教育内容。以科学的、系统的教材为依据,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教学。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教育教学的一切专门的物质设施,都是家庭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除此之外,学校的教育者——教师,一般都是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专职教育工作者。他们能够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上。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加上传统赋予教师的权威与崇高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十分牢固,增加了学生和家庭的信任,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而家庭教育者——家长,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职业培训,缺乏教育理论修养,对教育工作不太熟悉。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教育子女只能在工作和劳动之余进行,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显而易见,学校教育的优势是家庭教育无法比拟的,无论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效果,还是从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设施等诸方面而言,学校教育都处于主导地位,应该对家庭教育起指导作用。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也应该对缺乏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家长,给予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耐心引导和具体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和配合作用
教育是社会现象,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和不可缺少,也决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德育,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仅有学校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它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决定了它的基础地位。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都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它是最富感染力的教育。由于血缘亲情,家长能够在“以情动人”中向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
家庭教育又是最具针对性的教育。家长与子女接触最多,了解最细,更能做到从子女的实际山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家庭教育也是最富灵活性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比较灵活,容易被子女所接受。
三、家校合作是家校教育互补的过程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特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离开了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必然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因此,教育的成果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成为互补过程。尤其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方面,家校合作的互补性愈显得重要。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了家校教育资源。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教师和同伴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具有系统化、专业化的优势,但也存在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学,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心理的全面认识。
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好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推进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家校合作对家庭德育的影响与作用
家校合作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条件。家校合作的目标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发展。同时,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家校合作对家庭德育的影响与作用,有以下两方面。1.引导和促进家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家校合作,首先应体现在教育观念的一致性上。当前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不符合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相当多的家长不明白这一道理,他们给孩子超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苦度光阴,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天真无邪的秉性,失去了本该属于青少年无忧无虑愉快地生活和活动的世界,一些孩子的心理被扭曲,以致损害了健康或误入歧途。还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潜能和兴趣,跟随社会风气,让孩子学这学那。或者硬逼孩子去完成自己的愿望,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又缺乏耐心去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以致半途而废,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还使孩子养成不珍惜时间、缺乏克服困难和刻苦学习的毅力等不良习惯。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