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69896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遂宁八中 秦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欣赏歌曲和联系实事热点两个环节导入新课。  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④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⑤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 重点:1.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首先,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并与教师精当的讲解相结合。    2.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在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获取大量信息,分组汇报,合作交流,从大量的史实中认识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教学方法  教法: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汇报交流,整合信息-质疑释疑,分析探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学法:课前查询信息、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课前导学 : ①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②学生收集资料并制成电子演示文稿。  教学渗透点  ①通过对“台湾地理状况”的学习,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②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③根据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  ④通过上网搜集和查询资料和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  教学资源:  ①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  ②自制多媒体课件。  ③网站资料。   板书设计: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大政方针  2.对台基本方针  3.八项主张  日益密切的交往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播放配乐诗《乡愁》,提问:同学们在欣赏的诗中反映了什么情感?  伴随着台海坚冰的融化,我们步入了两岸关系的和解之春,今天让我们借着这缕暖风,也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1、介绍一下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2、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3、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4、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三)汇报交流,整合信息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合信息,合作学习。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出示《中国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看地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回答:台湾省地处我国东南,与大陆隔台湾海峡。  提问:提到台湾,我们往往情不自禁地称之为──“祖国的宝岛”,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一词,它包含哪些含义?  回答:一是说这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这是一方宝地。  提问: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史实证明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什么说台湾是一方宝地?   回答:(见学生演示课件1)总结为一首诗──《同根源》(卫温赴夷洲,成功收台湾。隋通流求岛,元设巡检司,清置台湾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华。)     台湾美丽富饶,物资丰富,人杰地灵。 2.台湾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探讨的问题:  同学们的介绍十分全面,有些内容令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你们用大量的史实验证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祖。说到宝岛台湾,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歌词:“日月潭碧波在胸中荡漾,阿里山林海在耳边震响。”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不论是秀美的风光还是诱人的水果都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为。但是台湾作为祖国的宝岛,它的魅力不仅与此,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台湾对祖国有多重要?  政治方面:台湾回归有利于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反之,则会助长西藏、新疆等地民族分裂势力的反动气焰。  经济方面:两岸的经贸利益;涉及领海及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划定,从而涉及石油开采等经济利益。  军事方面:从战略角度讲,作为中国第一大岛,台湾扼守着中国的东南门户。  国际地位:和平统一台湾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教师总结并提问: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认识到台湾这方宝地关系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关系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这是一块举足轻重之地。然而今天它却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即台湾问题。 3、请同学们回忆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4、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神圣使命,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填充下面表格,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什么?  学生填表并总结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和平统一。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        间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 50年代中期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改革开放 以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江泽民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5、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整理资料,找出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教师提示学生:从四个方面找史实,一是两岸人员的交往;二是汪辜会谈;三是两岸的经济交往;四是热点问题──连宋大陆行  学生回答并演示自制课件。  (四)质疑释疑,分析探究  1、分析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并概括出三点意义:  (1)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2)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教师总结: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当局也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起来。  2、分析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教师提问: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可是为什么祖国统一的步伐却是如此的艰难呢?请中学们思考: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  学生回答:台独势力的作梗和美国的干涉,社会体制问题等等。  我们该如何应对: ﹙1﹚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2﹚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3﹚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4﹚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对台湾及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而道远。如果我们把“China”中“i”上的小点比作台湾的话,对偌大的中国来说,台湾可以只算作弹丸之地,但是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还好,我们也看到了两岸同胞血融于水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也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无益。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学生:设计宣传语,如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等   课堂总结  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播放《上下五千年》主题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巩固练习 (略)  布置课后探究题  知已知彼──查询“台独”言论,结合历史与现实对其进行批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