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0004《唐诗宋词研究》1月期末考试指导.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367223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0004《唐诗宋词研究》1月期末考试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年0004《唐诗宋词研究》1月期末考试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04《唐诗宋词研究》1月期末考试指引 一、考试阐明 《唐诗宋词研究》以唐宋两代的诗词为重要教学内容,包括对作品艺术特点、思想倾向、主题内涵等的鉴赏与分析,并且对唐宋重要的作家和流派也作了整体的简介。通过学习学生将对我国唐诗宋词的整体风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题型一:填空题 题型二:名词解释 题型三:简答题 题型四:分析论述题 二、知识点 第一节 唐诗的成就和分期 了解唐诗成就的体现,掌握唐诗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了解在文学史上唐诗的几个分期。 复习提示:本节大体了解即可。 第二节 初唐诗 1.初唐宫廷诗人 (1)上官仪的诗,时谓“上官体”,以体美著称;诗歌大多是逢和应照的作品,非常华美、婉约,声调流畅,写过“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对声律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对诗歌的对仗规律进行了总结,提出“六种对仗”、“八种对仗”之说。 (2)沈佺期、宋之问,超出魏征、上官仪的成就。重要成就是使律诗深入定型规范化,学者宗之。 2.掌握“初唐四杰”对扭转唐代诗风的重要贡献。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为“初唐四杰”,其中以王、骆成就较高。他们的诗,在声调、章法、藻饰方面虽不脱齐梁遗风,但在内容、气骨、形象方面已大大超出齐梁。 复习提示:本节应了解沈佺期、宋之问等人对律诗的贡献,重点掌握解“初唐四杰”的代表人物及重要成就。 第三节至第四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了解这一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王维及其代表性作品、艺术格调。 王维的毕生,大约能够四十岁为界,划提成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布满济世之志:“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不遇咏》)并写下了诸多咏政诗、边塞诗,格调也较为豪放。四十岁后,伴随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早就有的佛教思想开始膨胀,思想渐趋悲观,内佛外儒成了他的重要思想。退隐田园,躲避现实,借山水美景以排遣苦闷,成为他生活的重要方式,他重复吟咏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毕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几乎完全变成“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山水田园诗成就很高,格调多样,详细可有如下几个格调: (1)基调是自然优美,清雅冲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淡是“淡而愈浓”的淡,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同。这不但因为王维有高度的文学涵养,也因为他有高度的绘画涵养和音乐涵养。因此他的山水诗不但善于着色取势,并且善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宜,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积雨辋川庄作》、《山居秋暝》等。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但多优美之作,并且也不乏壮美之篇,如《终南山》、《汉江临泛》、《使至塞上》等。 (3)布满乡土田园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有的体现了自己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有的体现了农家的日常劳作,如《渭川田家》。 (4)王维尚有诸多山水田园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进入一个宗教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涵养的必然体现。如《鸟鸣涧》、《辛夷坞》等。 2.了解孟浩然和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1)基本格调不离“清”、“淡”、“幽”、“雅”。这和王维有相同之处,但王诗在清淡之中更饶精工秀丽的特色,而孟诗在清淡之中更多素雅古朴的特色,淡而味不薄,体现一个自然美、含蓄美。语言上多以平淡质朴取胜,“句句自然,无刻画之迹”,尤工五言。 (2)“冲淡中有壮美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尚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复习提示:本节应重点复习山水田园诗派的概念及重要成就,了解王维、孟浩然的诗歌创作。要熟读王维并背诵《山居秋暝》、《渭川田家》、《汉江临泛》、《使至塞上》等作品,能了解这些诗作的思想感情。 第五节至第六节 盛唐边塞诗派 1.了解岑参的诗歌创作情况,阅读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作。 (1)岑参边塞诗的内容:体现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体现了盛唐诗人朝气蓬勃、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健康心态。真实地描写了军旅生活,写出将士们的雄心壮志,也道出了他们的悲痛不平。如知名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描写边塞风光、边地风俗,布满新鲜的异域情调和浪漫的传奇色彩。如《火山云歌送别》。 (2)岑参边塞诗艺术特色:岑参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重要特色,因而以形式自由、句式参差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体现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最为擅长。 2.了解高适的诗歌创作情况,阅读并背诵高适《燕歌行》、《塞下曲》等诗作。 高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少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因此他的诗中有诸多关心国事,体现自己渴望功名,以及理想破灭后痛苦心情的诗篇,如《塞下曲》。描写边塞风光和异域风俗,如《营州歌》。 3.了解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他特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阅读并了解王昌龄的《出塞》等诗。 复习提示:本节的复习重点是了解岑参、高适、王昌龄三位边塞诗人的创作情况,应阅读并熟悉他们的诗歌代表作。 第七节至第九节 李白 1.大约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阅读并深入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详细作品进行分析。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一、体现自我。李白诗歌思想内容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自我,塑造了自己诗仙、酒仙、谪仙的飘逸潇洒、傲岸不屈的生动形象。分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体现了自己建功立业、奋发向上的雄心和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苦闷;其次是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追求、歌颂,包括A.游侠式的欢乐与豪纵;B.格调高远、布满精神寄托;C.童贞般的开诚真率;再就是宣扬对高尚人性及人权的向往、奋争与赞美,包括A.讴歌自由B.平交王侯,C.蔑视权贵,桀骜不屈。第二、反应社会现实。分两个方面。首先是“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其次是诸多边塞诗歌颂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勇敢精神,抒发他们久戍难归的哀怨和情思,再就是揭示万方多难社会产生原因。第三是歌颂山川自然。 3.重点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并能结合作品进行回答。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以饱满丰富、激昂强烈和布满主观色彩的感情来写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重要特性之一。李白的浪漫主义体现手法有:A.通过富于主观色彩的抒情加以体现;B.通过拟人的手法加以体现;C.通过大胆生动的夸张来加以体现,不但体目前写景中也体目前抒情中;D. 通过跳跃性的手法加以体现;E.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加以体现;F以丰富、奇特、瑰丽的想像来写诗。第二、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又一重要格调。首先是感情的“天真”,其次是意象的清澄,再就是语言的淳朴和比兴手法的利用。 复习提示:这三节是很重要的章节,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要能结合详细作品(如《蜀道难》和《行路难》等),深入了解和把握李白诗歌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第十节至第十三节 杜甫 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阅读并深入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详细作品进行分析。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一、“诗史”——详细地反应社会的动荡现实,表目前两方面,即关切祖国命运,最全面、最深刻地反应时代和同情人民的苦难,最全面、最深刻地反应民生。第二、“年谱”——详尽得纪录自己的苦难经历。第三、“图经”——经典地描绘祖国的山川自然,杜甫的写景诗的三种类型:着意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着意描绘自然风光的“壮美”、着意刻画某处江山的独自特色。 3.重点掌握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并能结合作品进行回答。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一、经典化的描写,表目前善于选择最富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善于寓主观于客观。第二、“沉郁顿挫”的抒情格调。第三、杜诗在体裁和语言上的成就,表目前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造诣极高。 4.详细了解何谓“沉郁顿挫” A.沉郁--表情的立意: 所谓“沉郁”,重要体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B.顿挫--表情的手法: 所谓“顿挫”,重要体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复习提示:这三节也是很重要的章节,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要能结合详细作品,深入了解和把握杜甫诗歌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重点掌握“沉郁顿挫”的抒情格调。 第十四节至第十五节 中唐诗歌 1.了解中唐诗歌的总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诗歌的格调派别多样:(1)“元白诗派”,以浅近通俗为重要特色(2)“韩孟诗派”,以险怪奇特为重要特色(3)韦柳及大历诗人,以清丽淡远为重要特色(4)不以派称、较多继承盛唐之风者,如李益、刘禹锡等。 2.掌握韩愈“以文为诗”的艺术特色.韩愈字退之,是唐诗中开宗立派的人物。韩诗内容广泛,并且在艺术体现上也独具特色。“以文为诗”是韩诗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3.熟悉孟郊、贾岛创作特点和代表作。 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重视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苏轼所谓“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郊寒”一语,能够说是对孟诗特点的最佳概括。 4.熟读刘禹锡的代表作。 刘禹锡诗文的内容比较丰富,尤如下列几类著称:(1)抒情言志。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怀古。如《乌衣巷》;(3)民歌。如《竹枝词》。 复习提示:这两节应重点复习“元白诗派”、韩愈、李贺、刘禹锡等诗人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 第十六节至第十八节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1.了解乐府诗的发展概况和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理论。 新乐府诗的内容:(1)真实地反应了人民的深重苦难,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2)集中讽刺了豪门贵族奢侈腐化、荒淫无度的生活。(3)刊登了对妇女问题的见解,体现了他对妇女一贯同情的主张和对爱情较进步的思想。 2.白居易以外的新乐府诗人尚有元结、顾况、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 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馀首。《乐府古题序》中宣扬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经验,主张“刺美见事”,对乐府诗的归纳作出了很大贡献。 3.了解白居易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及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1)白居易新乐府诗的重要内容:真实地反应了人民的深重苦难,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集中讽刺了豪门贵族奢侈腐化、荒淫无度的生活,刊登了对妇女问题的见解,体现了他对妇女一贯同情的主张和对爱情较进步的思想,体现了反战爱国思想。 (2)新乐府诗的艺术特色:主题的明确性,内容的单一性;每首写一件经典的事物;加强诗中的议论——“卒章显其志”; 善于选择经典形象;语言的通俗性,流畅性,常用自叙语,还多用杂言的歌行体,总之能达成“语浅意深”,“思苦言甘”的效果。 4.了解白居易的感伤诗,尤其是代表性作品《长恨歌》与《琵琶行》。 复习提示:本节重点是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理论,懂得新乐府诗人重要有哪些及其详细情况。 第十九节 李商隐 1.了解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1)政治诗。(2)咏史是李商隐政治诗的一个特殊形式,借古讽今。(3)咏怀诗。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叹身世之作。(4)爱情诗。 2.结合详细作品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语言凝炼而丰富,流畅而华美,富有装饰性。 复习提示:本节复习的重点在于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利用,应能分析李商隐代表作中的典故。能够背诵默写其中的某些重要诗句。 第二十节 杜牧和其他晚唐诗人 1.阅读杜牧的重要作品,重点记忆《赤壁》,了解杜牧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2.大约了解晚唐其他代表性诗人及作品。 复习提示:能够背诵默写其中的某些重要诗篇。 第二十一节 词的起源及词学基本常识 1.了解有关词的起源的两种观点:音乐起源说和声诗起源说。 (1)词的产生与当初流行的音乐“宴(燕、讌)乐”有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了解“宴乐”的含义。沈括指出迄至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雅乐、清乐、宴(燕)乐。与《诗经》相配的音乐叫雅乐,与乐府相配的音乐叫清乐,与词相配的音乐叫宴乐。 (2)和老式的“声诗”的发展有关系。 2.了解词学基本常识: (1)音乐的曲调和词调词牌的关系:词都有一定的曲调,即有词牌。并且曲调和词牌一般是有关系的,如《江南好》开始就是描写江南风光的,《渔歌子》就是描述渔人生活的。 (2)音乐的阕、片和词内容的分段的关系 :词一般要分段落,有停止,要押韵。词的分段叫做“阕”。一般分上下阕,也有更多阕的。 (3)依照词的长短,分为小令(令词)、中调、长调。 不过这种划分也是相正确。再者词的押韵依照音乐节拍而来,每句的字数也不相同,每个字的平仄声则有严格的要求。 3.文人词创作的创作的两个流派: 花间词: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前者的词色泽艳丽,搂金错彩,以“浓艳”著称,后者的词相对清新疏郎,浅约简明,感情真率。 南唐词:代表作家李煜、冯延巳。前期内容也是相对狭窄,多写男女之情,不过到了李煜后期,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叹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复习提示:本节复习的重点在词的起源与词学基本常识,需加强记忆。 第二十二节 宋词概说 1.了解宋词繁荣的原因,繁荣的体现。 2.了解宋词的分期。 复习提示:本节不是考试的重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二十三节 柳永 1.了解柳永的生平。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崇安县人。年青时连续几次科考,都未及第,便“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同歌妓关系益发亲密,“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柳词的市民化。日后他离京,到湖湘、苏州、扬州、杭州一带漫游。仁宗景祐元年(1034),更名柳永,终于科考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传世。 2.了解柳永对词的贡献。 (1)继承民间的老式:更多继承唐五代民间老式,以俗为美,雅俗结合。(2)内容题材的开拓。(3)艺术手法的贡献: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体现容量,扩大词的体现能力,是柳永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贡献;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体现;善于作细节描写,无论对景物、心理、动作,柳永都善于作详细细腻的描述。 3.熟悉柳永《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作品。 复习提示:通过复习本节,应熟悉柳永的生平,熟悉并能分析柳永代表作中的名句。 第二十四节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1.了解晏殊词的思想内容。 2.熟悉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各自的代表作。 3.了解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各自的创作特色。 晏殊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词作音律友好,语言精美工巧而又清新自然,被后人评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复习提示:本节复习时,应熟读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的代表作,了解晏殊的创作格调。 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节 苏轼 1.大约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格调,阅读并深入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详细作品进行分析。 (1)苏轼词在内容上的突破:第一、抒情词,抒发了他的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及人伦之情;第二、咏物词,不但重形似且重神似;不但能写出物象,并且能写出寄托。这就是他咏物词的特点;第三、农村词。 (2)苏轼词在格调上的创新:第一、豪放格调。其体现措施有: A、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B、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C、善于创制铿锵的音调,使诸多词从“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变为“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第二、婉约格调。苏词的婉约不但在内容、格调上与老式婉约词的俗艳有别,重视感情的深挚、健康,格调的高远典雅,并且在艺术格调上,也努力除去绮丽秾艳的色彩,一变而为清新自然,体现手法也多“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使词愈加缠绵委婉,活泼轻灵,别具一番情味。这能够说是苏轼对婉约词的一个改造和创新。第三、旷达格调。苏词旷达格调的传达方式有:A、尽力挣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人生的苦恼,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脱。B、极力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程度的加强,从而抵抗来自外界的一切侵扰,达成超脱。C、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 复习提示:这几节是很重要的章节,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要能结合详细作品,深入了解和把握苏轼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第二十九节 黄庭坚、秦观、贺铸 1.了解黄庭坚词的格调特点。 2.了解秦观生平和他的词的艺术成就,熟悉其代表作。 (1)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以词名,在词史上占有相称高的地位。有人奉他为婉约的正宗代表。秦观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情辞相称,意韵兼胜。“义蕴言中,韵流弦外”。 (2)熟读并了解、背诵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山抹微云)等代表性词作。 3.了解贺铸生平和他的格调,熟悉其代表作。 (1)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张耒《东山词集序》中指出贺词有四种格调:“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 (2)熟读并了解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等代表性词作的思想内容。 复习提示:本节重点是对贺铸、秦观的代表作品的记忆和了解。 第三十节 周邦彦 了解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阅读周邦彦《兰陵王》等代表作: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又号钱塘居士。周邦彦在词史上起到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诗人之词向赋家之词过渡的转折的任务。他的词自然感发的力量减少,人工的成份增加,重视锤炼。周邦彦的词在当初有很大的社会影响,“贵人、学士、市侩、妓女,皆知其词为可爱”。北宋周邦彦乃婉约派之集大成者。 复习提示:本节需要了解周邦彦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十一节至第三十二节 南宋词人概说和李清照的词 1.熟悉李清照的生平、词学论著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前期生活富足而美满,婚后生活幸福。后期国破家亡,漂泊不定,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辛酸,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沉挚、悲凉以至凄切。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2)李清照有《词论》一篇,全面而深刻地表述了遵守老式词派的观点,在文学史上有很深远的影响。她强调的是诗词分畛,词当属诗之外的“别是一家”。 (3)李清照被后人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甚至被推为这一派的最高代表:“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王士禛《花草蒙拾》) 2.了解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熟悉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镕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词作。 (1)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在一起,李清照的词“善于言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善于“短幅中藏无数波折”(《蓼园词选》),于细节中藏无限深情。内外结合非常完美、生动,愈加好传达出她的情感。 (2)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格调结合在一起,既表目前立意上,同时也表目前语言上。 复习提示:本节复习的时候应当重点把握李清照的号,她的词学论著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熟悉李清照的代表性词作。 第三十三节至第三十五节 辛弃疾 1.大约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2.重点把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阅读并深入了解其代表作,能够对详细作品进行分析。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第一类是爱国词:(1)包括以自我为中心,体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统计自己“少年横槊、气凭陵”(《念奴娇》)的战斗生活的词,或借助追念这种战斗生活而抒发感叹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体现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体现苦闷时仍然布满昂扬奋进、不甘屈服的精神,还包括以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为中心内容的词:不满于偏安江左的局面,日夜怀念沦陷区的大好河山和父老弟兄,大力讴歌北伐恢复;(2)对只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安危,只会清谈、实则误国的投降派,他常常体现出极大的愤慨与训斥;(3)另外还包括三种常常使用并善于使用的题材:酬唱词、登临词、咏古词。第二类是农村词、闲适词、情词。 3.重点掌握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并能结合作品进行回答。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第一、豪放格调,辛词最明显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并极大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格调。第二、艺术手法,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且多是慷慨悲歌、雄姿威武的形象,而体现最多的是自我形象;辛词中的景物和场面也多飞动壮观,饱含豪放色彩;善于发挥浪漫主义的想象,使用象征手法,使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能冲破时空的局限,在更宽广的天地里驰骋;还善于以小见大,从小处生发联想,将它们同抗战爱国等重大主题联系起来,使这些细节变得不一样凡响。第三、豪放格调的体现形式:寓刚健于温柔之中,寓悲愤于闲适之中,寓庄严于谐谑之中。第四,辛词还喜用典,善用典:用典多而杂,形式多样,花样翻新;喜议论:能和生动的形象相结合;善用比兴、比拟、比方等修辞伎俩:尤其是比方,手法多样;高度的语言技巧:善用文学语言,通俗口语及散文句式。 复习提示:这几节是很重要的章节,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要能结合详细作品,深入了解和把握辛弃疾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第三十六节 陆游及辛派词人 1.了解陆游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记忆有关重点诗篇,例如《卜算子》。 2.了解辛派词人陈亮、刘过等的创作情况。 复习提示:本节需要大家对重点诗篇的记忆。 第三十七节 姜夔 1.熟读并了解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点绛唇》等代表性词作。 2.掌握后人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的评价。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可用“清空”来概括,“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沈祥龙《论词随笔》)张炎《词源》云:“清空则古雅峭拔,……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复习提示:本节复习时,需阅读并能深入了解姜夔的代表性作品。 第三十八节 吴文英 1.熟读并了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高阳台》(修竹凝妆)等代表性词作。 2.与姜夔词比较,了解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后人对吴文英词的评价。 吴词在艺术上极重视音律,讲求雅致,但与姜夔又有不一样:第一,他不是避实就虚,将真实情感掩盖起来,而是抛开一般的记事铺陈,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张炎称其词“质实”(《词源》),以区分于姜夔的“清空”。第二,在体现感情时,他常用梦境幻景,多用指代、喻象,多用丽词,意象词语的组合也常出人意表,跳跃性大,这些体现措施往往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但不免堆砌、艰涩,故张炎批评其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说虽不尽科学,但吴词确有此病。 复习提示:本节复习时,需阅读并能深入了解吴文英的代表性作品,掌握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后人对他的词的评价。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出自初唐诗人________________(填一人名),他的重要文学主张是反对六朝文风,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风雅兴寄。 2.韩愈字______________,《山石》体现了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此特色概括为四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依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三类:小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适《燕歌行》中最为流传的描写将士不平待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利用了四个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6.“元白诗派”是中唐诗歌的流派之一,以浅近通俗为重要特色,其中,“元”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填一人名),“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人名)。 7.秦观有首词吟咏了天长地久的爱情,末两句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__________;他还因一首词起首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被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9.清人周济评价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其中,“美成”是指宋代词人______________,他因词作富艳精工、浑厚和雅而被视为__________________派之集大成者。 10.杜牧有一首诗的末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它的诗题是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2.词“别是一家” 三、简答题 1.刘禹锡《乌衣巷》诗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其中,“王谢”指的是何人?这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指唐代哪位诗人?苏轼为何说他的诗“诗中有画”?请结合详细作品简明论述。 3.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中有“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之句,使用了什么典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请简明分析这三句的艺术特色。 四、分析论述题 1.结合柳永的《八声甘州》一词试论他在词体艺术手法上的贡献。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家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于处,正恁凝愁。 2.结合作品详细分析杜甫《兵车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练习题答案和答题技巧(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 1、陈子昂、汉魏风骨2、退之、以文为诗3、中调、长调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5、李商隐、庄生梦蝶6、元稹、白居易7、《鹊桥仙》、《满庭芳》8、拟人9、周邦彦、婉约10、《赤壁》 答题指引:填空题重要考查的是对于基础、零散知识点的精准掌握。题目内容一般包括某部作品的作者、后人有关某作家的评价、续写某作家的代表作、分析作品中的典故、词语等等。在填写答案时,务求准确,不但内容要准确,对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等的书写也要准确。 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包括的人物(王、杨、卢、骆),其生平经历及创作中的特点,在诗坛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突破了齐梁诗的影响、深沉的情感与慷慨的气骨)。 2.词“别是一家”:这一词学主张的作者,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以为词与诗是不一样的抒情性文体,词对于音乐性与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即要协律),这一主张的意义(深入确立并提升了词体的地位)。 答题指引:名词解释题比较灵活,重点考查的是对于课本重要概念的了解和记忆。因此,对于课本上的重点概念予以重点“关照”,是做好这种题型的核心。在详细答题的时候,要在答出概念最精要部分的同时,能够举例子,最佳举一到两个例子作为辅助性阐明。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王谢”指的是东晋的王导和谢安。 (2)作者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体现了对今昔巨大变化的无限感叹。 各点需要展开 2.答案要点 (1)摩诘指唐代诗人王维。 (2)能结合王维作品,并指出其诗歌艺术中的绘画之美,或从“空明境界”来论,或从“近景与远景的协调”,或从“视角的变化”,甚至诗中“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应用等角度答均能够。 各点需要展开 3.答案要点: (1)使用了《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施的典故。 (2)意在自比高洁,不屑于个人名利,也含有对那些妄加猜忌之人的愤激之情。 各点需要展开 4.答案要点 从修辞(三个比方)、所选景象的特点(轻灵恍惚、凄切迷离)、蕴含意义等角度来进行详细回答。 各点需要展开 答题技巧:简答题重要考查的是对详细诗词的分析,包括到诗词利用的典故、艺术特色等问题。在详细答题的时候,要冷静思考,给出的答案要观点明确、逻辑通顺、重点分明、条理清楚。 三、分析论述题 1.答题要点: (1)大力发展慢词,增加词的容量,扩大体现力。 (2)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 (3)善于进行细节描写。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八声甘州》的详细内容,详细展开进行论述。 2.答题要点: 思想感情:①通过写经典事件,揭露了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暗示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②史诗,具备“诗史”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同情人民的苦难,全面地反应民生,体现了杜甫爱民爱国的情怀。 艺术特色:①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利用了乐府民歌的形式;②捕捉富于体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③寓主观于客观;④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四平韵四仄韵,抑扬起伏,声情并茂。采取通俗口语,亲切自然。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兵车行》的详细内容,详细展开进行论述。 答题技巧:分析论述题重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作家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艺术特色的把握,深入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情感特性、创作特色是解答此类题型的核心,在详细答题的时候,要冷静思考,从整体着手,给出的答案要观点明确、逻辑通顺、重点分明、条理清楚。 阐明:本考试指引只适合用于09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引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假如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