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
考核内容:
1、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
2、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
3、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
具体内容: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
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工的有关安排。
二、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
(一)、从银行的监管主体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来分,金融管理体制分为:
1、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其他机构参与分工的监管体制。
美国是其中典型代表,还有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美国对银行类金融机构采取双线多头的监管体制。
双线:存在联邦和州两级监管机构
多头:在联邦这一级又存在多个分工协作的监管机构。
美联储负责监管在各个州注册的联储会员银行;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负责监管所有在州注册的非联储会员银行。
美联储是唯一一家能同时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联邦机构。
2、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
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几个部门对银行、证券业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体制,但是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
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英国、日本、韩国几年来也陆续建立了独立于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的综合监管当局。
【例题5:2004年单选题】下列国家中,金融监管体制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韩国
答案:A
(二)、从监管客体的角度来分,金融管理体制分为:
1、综合监管体制
综合监管体制是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在这种体制下,监管主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发挥监管职能,全面履行监管的职责,属于功能性监管。英国是其中的典型。
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主要目的是适应金融经营体制从分业转向混业的需要,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国家越来越多,如瑞士、日本和韩国。
2、分业监管体制
分业监管体制是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主要原因是:
①实行分业经营体制②金融发展水平不高③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例题6:多选】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这是因为( )
A实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B 实行混业经营体制 C实行分业经营体制 D金融发展水平不高 E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答案:CDE
三、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2、1992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的监管机构,随后成立了证券委和证监会,证券委是中国证券分业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证监会是证券委的监督管理执行机构。
3、1998年确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和财务公司;证监会是全国证券期货业的主管部门;保监会是金融保险业的主管部门,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分业管理体制。
4、200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5、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负责审批、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等的职责和相关职责。
6、新的监管体制下,中央银行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负责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一是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必要时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
二是共享监管信息,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由国务院建立监管协调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拥有监督检查权。
7、新的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管理体制形成,将使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以更细的分工专司其职。
【例题7:2007年多选题】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有( )。
A.独立于中央银行 B.以中央银行为重心 C.单一全能型 D.综合监管 E.分业监管
答案:AE
【例题8:2009年单选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历程是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体制。
A.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 B.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混业监管
C.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 D.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分业监管
答案:C
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考核内容:
1、 1998年巴塞尔协议报告的主要内容
2、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及三大支柱的主要内涵;
3、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具体内容:
(一)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与发展
1.巴塞尔协议产生原因
(1)直接原因:1974年美国、英国、德国和阿根廷的国际性银行倒闭事件和国际贷款违约事件。
(2)主要原因:银行经营的风险已经跨越国界,必须要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际协调。
2.发展:1975年成立巴塞尔委员会。
在巴塞尔协议中,影响最大的是统一资本监管的1988年巴塞尔报告、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二)1988年巴塞尔报告
1.资本组成
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2)附属资本又称为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2.风险资产权重
风险资产权重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和100%。权重越大,表明该资产的风险越大。
3.资本标准
到1992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4.过渡期安排。1987年年底到1992年年底为实施过渡期
【例题9: 2010年单选】1988年的《巴塞尔报告》规定,银行的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本的比率不得低于( )。
A.5% B.4% C.6% D.8%
答案:B
【例题10:2006年单选题】1988年《巴塞尔报告》要求,自1992年底起,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其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应为( )。
A.8% B.6% C.4% D.2%
答案:A
【例题11:2006年单选题】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以下属于核心资本的是( )。
A.公开储备 B.资产重估储备 C.呆账准备金 D.长期次级债券
答案:A
(三)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该协议推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新协议的资本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对风险范畴的进一步拓展。
当前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是委员会也注意到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和破坏力。
(2)计量方法的改进。
(3)鼓励使用内部模型。
(4)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
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监管当局担三大职责:
(1)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2)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
(3)加快制度化进程。
3.市场约束
新协议强调以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
(1)富有成效的市场奖惩机制可以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的分配资金,从而可以促使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
(2)为了确保市场约束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新协议规定,银行在一年内至少披露一次财务状况、重大业务活动以及风险管理状况。
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我国已对现行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新协议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包括在内。
【例题12:2006年2007年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三大支柱”的是( )。
A.最低资本要求 B.市场约束 C.综合监管 D.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答案:C
(四)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内容
具体规定
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框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本论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1、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1)普通股充足率为4.5%
(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
(3)总资本充足率为8%
2、两个超额资本要求
(1)留存超额资本,用于吸收严重经济和金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损失,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
(2)反周期超额资本,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最低要求为0-2.5%。
待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7%、8.5%和10.5%。
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
自2011年初按照3%的标准(一级资本/总资产)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2013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2018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
1、流动性覆盖率: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目的是提高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中断的弹性。
2、净稳定融资比率: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金错配的能力,它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目的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
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
设立为期8年的过渡期
(五)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