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2章 统计调查
本章考情分析:
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1题2分
2分
2008年
1题1分
2题4分
5分
2009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10年
2题4分
4分
本章教材结构:
2011年教材本章变化情况:
1、本章部分内容为2010年教材第二十章统计及统计数据的第四节和第五节的内容
2、新增“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3、新增“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的具体调查方法”
本章具体内容: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考核内容:
1、统计调查的概念
2、统计调查的种类
具体内容: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包括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和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两种。
2、作用: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第一手统计数据。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种类
具体内容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
全面调查
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连续调查
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目的是为了解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
不连续调查
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例题1:2008年多选题】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E、全面报表
答案:ABC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考核内容:
1、 统计报表的分类
2、 普查的含义及特点
3、 抽样调查的含义、特点及抽样方法
4、 重点调查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5、 典型调查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
调查
方式
含义
特征、分类及应用场合
统计
报表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1.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目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报表。
2.按报送周期长短,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
3.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统计报表
普查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
特点:
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者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的依据。
4.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抽样
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1.经济性:是抽样调查的一个显著优点。
2.时效性强:可以迅速、及时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3.适应面广:可用于全面调查能够调查的现象,也能调查全面调查所不能调查的现象,特别适合特殊现象的调查。如:产品质量检验、农产品试验、医药的临床实验。
4.准确性高:误差往往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抽样方法主要有两种: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抽样方法。
能保证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代表性,而且它能够将调查误差中的抽样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概率抽样包括以下形式:
①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形式,是完全随机的选择样本。
②分层抽样
③整体抽样
④等距抽样,又称作系统抽样
(2)非概率抽样不是完全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有三种形式:
1)由调查人员自由选取被调查者的非随机选样;
2)通过某些条件过滤选择某些被调查者参与调3)查的判断抽样法
大多数种类的研究---产品测试、街访等。
重点
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的目的只要求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而调查少数重点单位就能满足需要时,采用重点调查比较适宜。掌握教材的例子。
典型
调查
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作用: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区别:
抽样调查是随机的抽取调查单位,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例题2:2009年多选题】相对于普查而言,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
A.经济性 B.时效性强 C.适应面广 D.周期性 E.准确性高
答案:ABCE
【例题3:2010年多选题】与抽样调查相比,普查的特点有( )。
A.时效性强
B.使用范围比较窄
C.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D.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E.经济性
答案:BCD
【例题4:2006年单选题】能够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所有非全面调查
答案:B
【例题5:2009年单选题】为了解全国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状况,找出安全隐患,专家根据经验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这类调查方法属于()。
A.专家调查 B.重点调查
C.系统调查 D.典型调查
答案:D
解析:典型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第三节 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
考核内容:
1、搜集第一手数据的方法
2、搜集第二手数据的方法
具体内容:
一、搜集第一手数据的方法
搜集调查对象的原始数据,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等。应根据调查目的与被调查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1、直接观察法: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2、报告法: 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3、采访法:
4、登记法:我国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以及流动人口统计就采用规定当事人到公安机构登记的方法。
5、电话访问法
6、网络调查法
7、试验设计法
(二)搜集第二手统计数据的方法
1、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在我国公开出版或报道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另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历史文献,网络等也是获得第二手数据的重要渠道。
2、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
(2).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3).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
(4).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的来源,既方便他人查找核对,也是尊重他人或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要求。
【例题6:2007年多选题】使用第二手统计数据,必须注意( )。
A.引用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来源
B.要评估第二手统计数据的可用价值
C.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
D.对不完整的历史数据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设法进行适当的补充
E.不能纠正存在问题的历史数据
答案:ABCD
【例题7:2005年单选题】从使用者角度看,从( )中取得的统计数据是第二手统计数据。
A. 经济普查
B. 农产量抽样调查
C.《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D. 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报表
答案:C
第四节、统计数据的质量
考核内容: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的含义、区别
具体内容:
统计数据误差通常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登记性误差----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从理论上讲,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1)调查者造成的误差:调查方案中有关的规定或解释不明确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等
(2)被调查者造成的:因人为因素干扰形成的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这种误差在统计调查中应予以特别重视。
2、代表性误差----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
产生原因:
(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3)样本容量不足等;
【例题8:2008年多选题】代表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B、有意虚报、瞒报
C、抄录错误 D、样本容量不足 E、样本结构与总体存在差异
答案:ADE
【例题9:2010年多选题】统计数据的登记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A.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
B.抄录错误
C.样本容量不足
D.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E.汇总错误
答案:ABE
(二)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及检查
(1)精度
(2)准确性
(3)关联性
(4)及时性
(5)一致性
(6)最低成本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