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耸(sǒng)立 吮(shǔn)吸 窸窣(xī sū) 匀称(chèn)
B.干涸(hé) 日晕(yūn) 静谧(mì) 篝(gōu)火
C.青冥(míng) 大颚(è) 低劣(liè) 悄(qiāo)然
D.鸟喙(huì) 气氛(fēn) 潜(qiǎn)行 葱茏(ló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畅谈 开膛 霄汉 毫不忧豫
B.窸窣 摄像 伶俐 昂首挺立
C.溅落 唾液 狩猎 窃窃私语
D.篡夺 喑哑 档案 惊心动魄
3. 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讲究方法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关键。
B.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C.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人们必须礼让为先。
D.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校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5. 下列几则广告,用语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 )。
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花坛寄语折花者
B.别对我动手动脚。——树木寄语
C.抽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寄语
D.我的形象全在你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说到湿地,你会想到什么?是 ,还是 ?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绰约风姿,还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缠绵浪漫?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人类 和 的重要基础。
A、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持续发展 赖以生存
B、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赖以生存 持续发展
C、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持续发展 赖以生存
D、秋风中摇曳的芦苇 晨光里嬉戏的水鸟 赖以生存 持续发展
7. 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8.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心《繁星》《春水》中的诗句“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崇拜和赞颂。
B.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C.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仅少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D.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1)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2)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了。
(3)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4)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5)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6)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9.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逻辑顺序 B.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 D.总分总顺序
10.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列数字 B.分类别 列数字 C.举例子 列数字 D.作诠释 列数字
11.选出下列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蝴蝶“乱飞”产生的汹涌的气体湍流能够干扰捕猎者的攻击路线。
B.蝴蝶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还有敏捷的变向能力。
C.蝴蝶的后翅能增强其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从而帮助蝴蝶加快飞行和转弯的速度。
D.蝴蝶用外表艳丽的色彩向捕捉者传达了一种信息:蝴蝶是非常难捕捉的。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ǎn)。转(zhuǎn)转(zhuǎ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12.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1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4.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
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⑴谓其人曰 _______________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__________________
16.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8.按要求填空。
(1)《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 。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4)《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五、综合题。(共4分)
19.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2 分)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执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2分 )
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警察说:“不用找了,我再闯十块钱的。”
六、现代文阅读(共8分)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我本想拿出手机给家人打个电话,看到睡着的那位父亲,又轻轻地把它装进了口袋里。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20.文章叙述了两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线的句子“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24. 题目:在 的影响下
从小到大,你在生活中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可谓多矣。其中有些人,有些事对你的影响挺大,使你印象较深吧。
请你先把生面文题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如:雷锋、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书、电脑等,然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4. 写了在候车室里,年轻男子为了让父亲多睡一会,努力的为父亲抵挡噪音。
25. 以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他不想惊动父亲,表现出了他对父亲的爱。
26.侧面描写,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体贴行为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27. 内容上,说明了作者被看到的两个场面所深深的感染了,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读者的呼吁。结构上,最后一段起到了总结作用,与文章标题相呼应。
7、(1)据调查统计,人们闯红灯最重要的原因是“看到别人闯”,其次是“看到没有车”和“习惯了”,真正“有急事”的只是寥寥无几。
(2)①几十秒等来的是安全,是健康。大妈,您想想,现在还有什么比安全健康更重要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等,那这马路该乱成什么样子了呢? ②大叔,有些东西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钱能不能买到健康、买到安全呢?文明交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