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秋姑娘的信》教学案例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善良的秋姑娘,还记得她写给朋友们的信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她的好朋友们都有谁?
生:有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师:你找得真准,那秋姑娘在给朋友们的信里都写了什么呢?我们小组里说一说。一人读一封信,然后说说信是写给谁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组)小组讨论与汇报
A:秋姑娘写给大雁,让她路上多加小心。
B:她还写给了青蛙,让它盖好被子别生病。
C:还写给了松鼠,让它准备好充足的食物。
D:她还写给了山村孩子,让他们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师:下面,我们就一封一封来看看这些信。自己读读给大雁的信,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大雁是南去的大雁,它要飞到南方去。
师:是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冷了,大雁要到暖和的南方过冬,所以秋姑娘写给大雁,让它路上(生接)多加小心。
师:谁来读读写给青蛙的信,大家想想为什么秋姑娘要写这封信呢?
生:因为青蛙冬天要冬眠,秋姑娘就写信让它不要感冒了。
生:因为青蛙会冬眠,秋姑娘就写信提醒它别着凉生病。
师:是啊,大自然真奇妙,藏着很多小秘密。大雁到了秋天会南飞,青蛙到了冬天会躲到自己的窝里睡觉,等到春天来了再醒来,叫冬眠。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封信。
师:另外两封信里又有什么小秘密呢?同桌读一读,说一说。
生:松鼠到了冬天就没有吃的了,所以在秋天就要开始准备一个冬天的食物。
生:松鼠也要冬眠,在冬眠的时候有时候会醒过来,所以秋天要准备好一些食物,要不然就会饿死。
生:冬天,小树也会怕冷,所以要裹上一层衣服。
生:我看到冬天的时候,树上会绑着塑料纸保暖。
师:冬天天气很冷,小树裹上冬衣,可以保暖,还能减少水分蒸发,就不会干枯得那么快了。
师:你们一定都是喜欢读书、爱动脑筋的孩子,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封信。
师:秋天到了,如果让你写一封信,你想写给谁,写些什么呢?
生:一封写给要冬眠的蛇,让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生:一封写给农民伯伯,让他们赶快摘下熟了的麦子。
生:一封写给妈妈,让她多穿些衣服别着凉生病。
案例反思
这节课上,我将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的任务以小组讨论形式交给学生来完成,给他们机会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大意,进行简单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反思这节课,我收获颇多。
一、相信孩子,给予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让孩子自己去理解文章,在开始之前有些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够。但是事实证明,孩子们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还知道松鼠也会冬眠。孩子们有着探索的欲望和一份好奇心,有着发现的眼睛,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多创造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积累,激发学习的信心。
二、多维互动,多种交流
在本课中,我主要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生生进行互动,共同学习。然后教师起到了串起课堂的作用,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反馈,进行师生的互动。在进一步理解几封信里的科学知识时,主要是采用简单的问答方法进行课文的引导和知识的交流,之后的两封信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同桌来说说自己的理解,一对一的交流。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课文的自读、齐读,加强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最后的拓展,将视角伸到了生活中,也是学生与生活的交流,有的孩子还关心到了妈妈。
三、怎样使互动更有效,形式更多样?
本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基本可以理解意思并进行一些拓展。但课堂的交流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诸如学生思维固化,发散思维不够,课外知识储备稍显不足。在讨论时,有的小组组织的井井有条,有的小组却比较冷场,怎样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难题。除了小组讨论这种形式,还有什么更好的更有效的形式去展开多维互动呢,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