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
作者:贺斌 发表于[J].江苏教育研究,2014(01)
摘要:MOOC译作“慕课”,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当前,MOOC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自下而上席卷全球;教学短视频精制化;教学应用日渐增多;应用领域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拓展;商业运作模式多元化。可以预见,MOOC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构建新的网络课程文化;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课程设计;建构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建构系统化的深层次学习分析;促成大规模互动与参与;为公益事业注入成熟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MOOC;慕课;本质;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03-05
如今,MOOC文化全球盛行。MOOC又译作“慕课”,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在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网络技术和社会现实需求的共同推动之下,“慕课”宛如一股巨浪开始席卷全球,已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拟对“慕课”的本质特征、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一、MOOC的本质内涵
1.基本内涵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从理论上讲,Massive(大规模的)是指对注册人数没有限制,用户数量级过万;Open(开放的)是指任何人均可参与,并且通常是免费的;Online(在线的)是指学习活动主要发生在网上;Course(课程)是指在某研究领域中的围绕一系列学习目标的结构化(Structured)内容。MOOC体现着技术和文化的融合正围绕着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创造出新的能量。MOOC技术主要包括高质量的编目视频、数据采集与分析、带有社交功能的授递平台,使得基于网络的教学相比过去更加有效、更具规模;从文化角度,MOOC秉承一种基于网络的交流、协作和知识发现的学习文化。可以说,MOOC既代表着一种新型技术系统,也蕴含着一种新型的教/学范式。
2.本质特征
①开放式在线访问
“开放”是MOOC的首要特征。“开放”意味着公开、民主和自由的学术精神。即便学习者在人口、地域、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知识应该为人类共同创造和免费共享,每个人的学习愿望都应该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因此,“开放性”除了具有免费共享之义,还包含对资源重复利用、修改和传播的权利。比如,开放软件(Open software)一般是指具有现成可用的(Readily available)源代码、由用户根据自己的目的加以修改的软件;或者是由代码编写志愿者构成的社区共同支持不断改进的软件,如Linux。
②大规模参与
大规模参与(Massive participation)是MOOC“开放性”的具体体现。由于MOOC平台一般不限制注册人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可以自由参与到自己偏爱的课程活动之中。比如,2011年,斯坦福大学史朗(Thrun)教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免费上网,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余学生注册,并有2万人完成了课程学习。到2013年,全球最大的MOOC平台Coursera的注册用户数已愈500万,开设课程超过450门,加盟院校90多所,这其中包括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
③真正精品化的微课程资源
就目前主流MOOC平台来看,核心的课程资源以短小的视频课程为主。这些微课程的主讲教师大都由一流学校的名师担任,名师效应成为MOOC风靡时下的重要动因之一。许多课程视频中还内嵌一些小测验(Quizzes),帮助学习者即时评估学习效果。学生能够对这些短视频(Short videos)进行步调控制、暂停、回倒等操作,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与重新利用。由于学习者注意力保持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因此,5~15分钟的短视频还迎合了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最佳时长需求。设计良好的短小视频可以很好地突出重点、要点和难点,可以减小认知负荷、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如果在短视频穿插习题测验、仿真实验操作、程序代码编写等互动检测,为学习者提供检索式学习(Retrieval learning)的机会,在短时记忆中频繁回忆和加工信息,会极大地增强学习。此外,这些内嵌式测验,还可以调用自动评分系统为学习者及时呈现反馈信息。MOOC平台还整合了社交网络、在线论坛、视频会议甚至维基(Wiki),将专家、导师、学伴连接起来,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学习者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较强的目标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④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评估
伴随着超大规模的学习访问、全球范围的协作交流和动态创生的信息资源,MOOC教学必然产生复杂的大数据(Big data),这些海量的实时学习数据都将被MOOC平台记录在案。MOOC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观看视频和回答问题,学习者还要利用社会网络、论坛、博客与教师和他人进行交互,从而留下了又长又多(Long and rich)的数据“痕迹”。[2]接着,需要利用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让数据开口“说话”。大数据分析能够揭示出在传统教育的经验模式中所无法检测出来的趋势与模式,有助于洞察人是如何学习的,学生理解了什么、没有理解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学习者获得成功等关键问题。“智能分析(Smart Analytics)”,意在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大范围数据中的“隐含意义”进行挖掘,为评估学术过程、预测未来表现和发现潜在问题提供服务。[3]
⑤逐渐与学分学位认证和就业推荐相联系
学分和学位认证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的一种较为公允的评判标准。在美国,不少高校开始认可学生在MOOC上修得的学分。[4]国内清华大学“学堂在线”MOOC平台也正在积极探索学分互认问题。正如著名MOOC机构edX主席阿加瓦尔(Agarwal)所说,如果学生能取得在线学习的相关认证,无论他们是进入职场,还是选择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Coursera提供了职业发展服务,对平台记录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后,再与招聘公司的人才需求条件相匹配,为其推送最适合的专业人才。当然企业要为此要支付一定的信息服务费。[5]
3.基本类型
人们通常根据不同学习理论基础将MOOC分为三类(如下表):基于内容的MOOC(xMOOC)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对知识的传播与复制;基于社会网络的MOOC(cMOOC)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对知识联结与学习网络创建;基于任务的MOOC(tMOOC)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对复杂技能的掌握。[6][7]
目前,由于xMOOC保留了常见规范性课程的基本要素,如学习大纲、知识讲授、章节练习、练习反馈等,比较符合主流的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模式,因而,xMOOC是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慕课”形式。
二、MOOC发展现状
1.自下而上席卷全球
目前,MOOCs(MOOCs是MOOC的复数形式,意指多门MOOC,下同)并非是由官方自上而下发起,而是由信誉高的名牌大学自主提供,课程讲授则由知名度高的(High-profile)教师担纲。美国的MOOC机构数量正呈指数级增长,几乎每周都有新的机构进入MOOC领域。[8]迄今为止,美国2003年排名前25的一流大学中有22所已经提供了MOOCs或类似的免费课程,其中包括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等。此外,加拿大、欧洲、亚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的诸多名校也正在或者即将提供MOOCs。
2.教学短视频精制化
由于教学视频是MOOC课程的核心内容,这对它的设计思想和制作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MOOC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15分钟之间,便于突出教学重点、要点和难点,从而降低认知负荷、提高注意力和加工深度。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意图,灵活设计视频表现形式。比如,利用电脑屏幕模拟黑板,展示数学推导过程;利用“推”镜头清楚拍摄物理实验过程;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化学反应过程;利用真实外景拍摄引导现场考察;利用“近景”展示授课教师的表情甚至微表情,以增强教学的临场感、参与感。第三,内嵌小型的交互测试或仿真实验,以便即时检查课堂学习效果。第四,对学生在视频操作中所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跟踪记录、推理分析和意义挖掘。
3.教学应用日渐增多
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在刚刚提交的《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中列举了MOOCs在物理、音乐和写作等学科教学应用案例。[9]以物理为例,“物理学中的地标(Landmarks in Physics)”这门MOOC利用Udacity平台传送。该门课程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制作。他们在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实地拍摄后创设出虚拟旅程,以便学习者通过想象在历史上取得重大发现的实际地点来解释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4.应用领域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拓展
随着MOOC教育价值的凸显,其应用领域也逐渐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拓展。目前,美国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正在研究开放内容利用、学习分析、基于能力的教育和个性化教学,MOOCs将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一个最具影响力的例子是可汗学院(http://www.khanacademy.org/)。它的使命是为大众“提供一流的免费教育”。可汗学院现有的超过3200个视频涵盖了K-12数学和科学主题,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甚至涉及到有关金融和历史的人文方面。201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http://)正式成立。该中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开发和利用基础教育慕课平台,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索个别化、自主性与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5.商业运作模式多元化
MOOC运作需要必要的经费支持,但其商业运作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组织EDUCAUSE指出,MOOC的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包括:数据挖掘、附加服务、学分收费、广告收费、向机构售课等。[11]目前,美国著名MOOC组织Coursera在合同中所采用的8种商业模式为:认证(学生为证书或者证章付费);安全评估(学生支付监考费用);员工招聘(企业为学生的课程学习付费);申请人筛选(雇主/大学通过课程的访问记录来筛选申请人);人工辅导或者作业评分(学生支付);将MOOC平台卖给企业;赞助(第三方对课程的赞助);学费。[12]
当然,在人们普遍盛赞MOOC的同时,还需要正视它的不足之处。譬如,MOOC教学面临高退学率的尴尬;知识复制的作用被过分夸大;知识产权保护效力较弱;学分学位认证未成气候;学习分析层次较低。
三、MOOC未来展望
MOOC诞生至今只有短短数年,已在全球教育领域引发一场“数字海啸”。只有透过乱花迷眼的MOOC现象,反观它的文化理念、本质特征以及尺短寸长,方可把握MOOC未来发展的端倪。
1.构建新的网络课程文化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隐遁其中的信念、范式、规则、传统、行为模式、文化符号以及文化制品(Cultural artifact),需要受到学习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尊重和认同。MOOC的基本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为此,MOOC机构召集了全球最优秀大学的教师担纲授课,制作包括短视频在内的精品资源,供任何人免费开放地访问、使用和传播,并且没有人数限制。大规模参与式学习会产生大量数据,它们可被用作评估学术过程、预测未来表现、发现潜在问题和实施教学干预的重要依据。因此,“精品资源、开放访问、大规模参与、大数据分析、全球协作”成为MOOC的文化“标签”。
2.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组织与学习资源设计的逻辑顺序始终围绕学科领域内的核心概念,即“大观点”有序展开。[13]比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围绕着一个中心概念、一条原理或定律进行设计。但是,在设计这节课时,需要重点把握这节课与上节课、下节课内容之间的主要关系,增强课与课之间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整体性,以便学习者在正式学习时能够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短课内容关联起来,形成具有活性的知识网络。
3.建构新型的教与学模式
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表征现实活动和过程的一种模型或形式。[14]一种模式蕴含着某种理论倾向,代表某种对象的活动结构(静态)或过程(动态)。乔伊斯认为,教学模式就等于学习模式,两种模式只是代表不同视角而已。学习模式专注于学习者做什么事情,教学模式专注于教师或其他人能够做什么事情来帮助学习者学习。学与教的模式(Model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试图考查促成(Contribute to)学习的全部要素,并通过在具体学习情境中易于操作的系统方式把它们组织起来。[15]目前,“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已夺人眼球。该模式重新安排了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将知识讲解与个体建构主要放在课外,将知识内化和社会协商主要放在课外,真正让学习权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由于课外时间较为充裕,便于学习者根据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表征形式和学习进度,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责任心和控制感。在课内,他们将课外学习中的收获体验与教师和同伴分享,通过共同活动在个体之间激活、共享与交换默会知识。[16]此外,课内时间还可用于更加积极的项目式学习,引领学习者一起解决局部性或全球性挑战,以深化对学习主题的理解。
4.建构系统化的深层次学习分析
学习分析就是利用与学习者相关的多种数据,借助多种算法和模型,精准地分析学习模式、学习偏好和行为绩效,并能识别出潜在问题,以便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如学习路径推荐、适应性内容推送等)。当学习遭遇困难时,系统还能及时提供相应的帮扶性措施和建议,让学习者几乎没有时间产生沮丧和挫折感。由于MOOC平台记录着大量有关学习行为的海量数据,尤其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模型、新算法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挖掘,找出隐藏于数据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模式。显然,这是常见的简单统计分析难以胜任的。
5.促成大规模互动与参与
“大规模互动与参与”是MOOC的显著特色之一,其基本措施有:首先,MOOC平台不限制注册人数,还提供了网络会面(Meetup)空间,为全球学习者大规模参与学习与互动提供可能。其次,MOOC主讲教师的权威性、学习内容的精品性、学习时长的适切性、学习过程的自治性以及学习干预的有效性,都会对全球学习者保持较强的吸引力。第三,MOOCs设计力求做到网页导航清晰、操作简洁,核心概念组织有序,课程讲解流畅生动。这些设计要素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外部认知负荷,让学习者更加专注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第四,自动化评估、成长性测验以及个性化的学业报表,让学习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能够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水平。此外,借助论坛、社交网络、维基(Wiki)创作等Web2.0技术,构筑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文化分享与社会协作学习。
6.为公益事业注入成熟的商业模式
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是MOOCs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虽然多数MOOC机构坚持公益路线,实行免费访问和使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MOOC需要辅之以成熟的商业运作。目前商业模式主要有学分收费、认证盈利、学位收费、职业推荐、版权许可、广告收费等。其中学分收费、认证收费以及职业推荐模式备受关注。在MOOC变革的下一阶段,认证(Accreditation)方式最有可能被广为采纳,认证学习(Accredited learning)将会成为MOCC的一种常态。[17]
四、小结
2012年,比尔·盖茨大胆预言:五年以后,人们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得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所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MOOC正是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将全球最优秀的教师、课程和平台整合在一起,不断创造和释放着开放网络教育的新的能量。正因如此,我们相信盖茨的预言一定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魏顺平.2013年三大MOOCs机构最新进展[EB/OL].
http://
[2]Nielson,B. (2013). MOOC Analytics: What corporate training can learn from big data[EB/OL]. http://
[3]贺斌.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
[4]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5]袁小秋.MOOC:未来教育的方向?[EB/OL]. http://
[6]祝智庭.MOOC为传统教育敲响警钟[N].北京晨报,2013-10-01(B11).
[7]Lisa.Three types of MOOC[EB/OL]. http://
[8][11]EDUCAUSE. What Campus Leaders Need to Know About MOOCs[EB/OL]. https://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PUB4005.pdf,2013-12-12.
[9]NMC.(2013).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EB/OL].http://www.nmc.org/pdf/2013-horizon-report-HE.pdf,2013-12-12.
[10]Jackson,N.M.(2013).MOOCs go to K12: Higher ed trend expands to high schools[EB/OL]. http://
[11]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12]贺斌,薛耀锋.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教育信息化思维与实践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13(4).
[1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14]Vockell,E.Models of Learning[EB/OL]. http://education.purduecal.edu/Vockell/EdPsyBook/Edpsy3/edpsy3_models.htm,2013-12-12.
[15]贺斌.默会知识研究:概述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5).
[16]Haggard,S.(2013).The Maturing of the MOOC[EB/OL].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40193/13-1173-maturing-of-the-mooc.pdf,2013-12-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