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州市旅行社业选址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57803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旅行社业选址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州市旅行社业选址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广州市旅行社业选址分析 课 题 类 型: 论文 □ 设计 □ 综合 □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工商管理 专业(全称):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 系 别: 管理系 指 导 教 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广州历来是旅游业“兵家必争之地”,据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省的出游人数占全国出游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广州市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见广州市的旅游市场相当广阔。而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处于龙头地位,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对各级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广州市旅行社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小旅行社共有1400多家,逐渐形成以广之旅、南湖国旅 · 西部假期、广东中旅等几家旅行社为 “ 排头兵 ”, 其他中小旅游社为辅的协作态势。广州市旅行社堪称我国该行业的典范,其竞争激烈程度也日趋白热化。但该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使全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旅行社行业格局变得阴暗,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广州的旅行社迫切需要有效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选址能避免旅行社的空间布局的盲目扩张,选址的优越甚至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提出优化广州市旅行社业的选址。从目前旅行社竞争模式看,运营商们的竞争实际上是客源的争夺,而选址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旅行社的选址包括企业总部和营业厅的选址,无论是租赁形式还是购买,一经确定就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和维护,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是难以作出调整的,选址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制造业选址理论已趋于成熟,但服务业选址的文献相对较少,有关旅行社选址的理论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选址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可相互借鉴的理论是有限的,可见旅行社的选址尚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体现了本文选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但选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地理位置、人口、企业、商务流量、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城市规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有限的课堂知识难以支撑这一理论,必须基于大量的数据收集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用理论结合实际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旅行业的总体布局和以南湖国旅为重点的选址分析来阐述大都市区旅行社业布局的规律,及这种布局与旅行社业本身利润、全市服务业产值的关系。可本文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 (1).传统的选址因素分析都采用定性分析,而本文则将这些重要的区分因子进行量化,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个过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来诠释。例如:用营业厅的销售额来衡量选址的优劣,用离公交站点的距离来描述交通,用营业厅离CBD的距离代表商圈结构等,通过实地调查等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对关联度高的主要因素在模型中进行重点分析,对关联度低的次要因素一一剔除。 (2).中心地理论与豪泰林模型的结合运用是本文的创新之一,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对广州市旅行社行业以及营业网点的分布现状及其规律的研究,旨在从地理位置上对旅行社的选址进行彻底的优化。笔者对该理论做了不少改进,其中包括在中地论中引入人口密度这一因素,当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两个中心等。 (3).销售利润利润往往决定了它的存亡,本文将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并首次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旅行社选址分析,旨在从营业网点数量上对其进行优化。 (4).探讨旅行社选址与其产值的关系,基于两家有选址差异的旅行社的对比;旅行社业产值与服务业的关系,以及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大量数据收集、整理。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1.本课题国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自德国学者ALFRED(1909)突出WEBER选址问题以来,选址问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分为下三方面: (1)关于旅行社因素选址研究历程 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对德国、英国、葡萄牙、波兰、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3万名消费者所进行的大规模定量调查和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显示,企业可以把核心的顾客价值需求元素概括为以下几种:质量、可靠、服务、高科技、个人效率、定制化、亲和力、轻松愉快、活力、古典、新潮、兴奋娱乐区、激情、追求、安逸、自然、公平和明智购物以及全面成本等。我国学者(杨龙、王永贵,2002)的研究发现,多数中国顾客认为特别重要的价值要素实际上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1)质量(2)服务(3)价格(4)品牌忠诚(5)个人效率(6)个人定制(7)亲和力(8)个性表现(9)自我实现。 (2)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关系的研究 对于城市的研究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的。第一个层次是把城市看作空间 中的“点”,研究这些点的集合,即一系列城市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状况,这是所谓的城市体系研究;第二层次是把城市看成空间中的“面”,而把其内部设施和建筑物看作“点”,研究城市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这便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形态变化和结构特征方面针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提出了多种学说,其中以三大古典模式最为著名。伯吉斯(E.W.Burgess,1923)提出了同心圆学说。他认为第一带是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的核心,是商店、办公机构、银行和服务行业集中的地区。霍伊特(H.Hoyt.1939)提出了扇形学说,他认为高租金住宅区从市中心商业区开始,沿着方便的交通线向另一远处高租金住宅区延伸,最后彼此相连成一个扇形。服务业网点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应用了扇形理论,如旅行社营业厅分布最多的道路中,绝大多数就是繁华的商业街。哈里斯—乌尔曼(C.D.Harris and E.L.Ullman,1945)提出了多核心学说,他们认为城市在不断向外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郊区,并形成自己的核心。新的核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发展出一些新的功能来。广州目前已形成了多核心结构,新的核心如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等,这些地区同时也是服务业网点集中布局之地。 (3)关于选址的理论模型研究历程 从零散到系统的研究,再到不确定性问题研究,选址理论从Hotelling模型到中值问题,选址方法被扩展运用到不同的行业中,如工程、经济、地理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动态模型。Ballou首先进行了动态模型的研究:确定一个仓库的位置,使系统在有限的、跨时间周期内获得最大利润。Wesolowsky修正了该模型,在目标函数中考虑了设施再选址成本。Drezner对此作进一步修订,他用期望成本替代了原来的给定成本,并将设施在选址的概率考虑进来。动态选址问题最主要的一类问题是分配问题:在离散的时间点确定多个设施选址的位置,并确定各设施为哪些需求点提供服务以及相应的数量。VanRoy则研究了动态无能力限制设施选址问题的而另一种情况:在整个规划期内,可以建立新的设施而原有的设施也可以被关闭。模型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目标函数是整个规划期内的成本最小。 2. 本课题国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国内开展选址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还未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随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研究的兴起,国内学者此纷纷发表相关文章。经查阅,发现其中大部分属框架性的描述和定性分析,缺少有力的定量分析。当前国内外选址研究逐步深化,我们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概念意义的描述性研究,而应注重实践的应用情况,更重视一些量化的研究。由于不同行业选址模型的目标函数、具体约束条件、决策空间以及所覆盖周期的不同,选址模型需更有针对性,因此本文选择了广州市旅行社业为研究对象。制造业与服务业选址是存在差异的,前者决定因素在于原材料的远近、市场的位置,运输的成本、物流条件、供应链整体优势以及环境要素等,其侧重于选择效能和效率最优的位置及布局;服务业选址是以客户为核心,如何有效、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其选址的方向,其侧重于人流量大、消费指数高的繁华地段,多系城市布局中的核心单元。 3.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在国内外相关选址理论的指导下,旨在: a. 首先将次要的因素一一剔除,提取重要的区位因子在模型中做重点研究; b. 探究广州市整个旅行社行业的总体布局现状,阐述大都市区旅行社业布局的规律; c. 以南湖国旅为对象重点分析其总部与网点分布,并通过投入/产出的比较,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选址进行优化; d. 探究选址布局与旅行社自身产值的关系,优化旅行社的资源配置; e. 探究旅行社业产值与全市服务业产值的关系以及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本文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通过对广州市旅行业的总体布局和以南湖国旅为重点的选址分析来阐述大都市区旅行社业布局的规律,及这种布局与旅行社业本身利润、全市服务业产值的关系。具体方法如下: 1、引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旅行社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同一中心地内的五个营业网点为例): 第一步确定分析数列:我们把选址优劣程度作为参考数列,把 “人流量”、“商圈”、“营业厅面积”、“地租”、“交通状况”、“居民收入”等7个影响因素作为比较数列,然后对他们进行量化,例如用营业厅的销售额作为衡量选址优劣的唯一指标,离公交站点的距离表示交通状况,用离CBD的距离来代表商圈结构,要收集的数据包括各网点的营业额、人流量、店租、营业厅面积、离公交站点的距离,离商业中心的距离、附近居民的人均收入等形成原始数据;第二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把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的数据分别营业厅1/营业厅1,营业厅2/营业厅1,营业厅3/营业厅2,营业厅4/营业厅3,营业厅5/营业厅4,从而生成标准的变量矩阵;第三步计算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其中用到,以及分辨系数;第四步根据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并对其按大小进行排序,如果,则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2更相似。总结分析结果,提取关联度较高因素。 2、引用中心地理论对广州市旅行社行业的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对克氏中心地理论作改进: 用正六边形来表示中心地的市场区范围,用门槛人口表示服务半径,用面积表示市场大小,同时引入人口密度系数来纠正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带来的市场容量,当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是在同一个中心地设 “两个中心”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基于中地理论,构建最合理的交通系统,以满足行业、城市发展的需求。实地调查广州市旅行社整个行业中心地的概况,基于广州市旅行社黄页构建网络布局图,并结合中地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优化旅行社总部的选址。 3、引用豪泰林模型分别研究中心地空间布局,旅行社网点空间布局: 假设市场竞争为一条长度为1的线形市场,消费者均匀地分布在线形市场上。中心地与中心地之间、旅行社营业厅与营业厅之间同属竞争关系,符合以上假设关系,可用豪泰林模型进行空间布局研究,分别求出他们的纳什均衡状态。前者的主导因素为运输成本,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交易成本纳入公式,求得中心地之间的纳什均衡;后者的主导因素是价格,把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纳入公式,求出价格的纳什均衡。在推导过程中还运用了包络定理来研究有竞争关系的中心地之间、网点之间的集聚与分散的程度,从而确定最优的空间位置和最合理的规划来取得利润最大化。 4、以南湖国旅为例,对各营业网点投入与产出的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基于各营业网点的营业额,对其资本的投入、资金的回笼速度、网点扩张速度以及营业厅的生命周期进行研究,探究选址为旅行社带来的利润和选址的战略。基于广东南湖国旅企业产值与广州金马国际旅行社产值变化表,通过比较得出他们之间由于网络布局差异带来对产值的影响;基于2009年《广东旅游统计年鉴》旅行社业产值、服务业产值、GDP等数据,通过比较分析出旅行社业与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服务业产值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2010.09.28-2010.10.15:查阅资料,并与指导老师讨论,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2010.10.16-2010.11.03: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参考文献,确定论文主题,制定出论文详细大纲(到三级小标题); 3.2010.11.04-2010.11.14:收集数据资料。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去中山大学图书馆收集国外参考文献、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建立起论文的理论数据库和实证数据资料数据库;同时上网查阅关于品牌的理论文献,了解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4.2010.11.15-2010.12.02:撰写开题报告并修改,同时撰写初稿的前言部分; 5.2010.12.03-2010.12.24:报告审核,在这期间撰写论文初稿有关理论部分的内容,并交予指导老师做进一步的修改; 7.2010.12.24-2010.12.30:整理初稿的全部资料,形成文章格式; 8.2011.01.01-2011.01.16: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理论研究,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设计实证模型,同时对第一次初稿进行认真修改; 9.2011.01.17-2010.01.24:将第一次修改稿再次上交指导老师征求修改意见; 10.2011.01.25-2010.02.28:完成第二次修改稿,配合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工作的中期检查; 11.2011.03.01-2010.03.31:与指导老师联系确定论文定稿事宜; 12.2011.04.05-2010.04.19:完成论文定稿并进行规范化审核; 13.2011.04.20-2011.04.30:将完成的论文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和有关的参考资料、数据原始记录、模型以及附带图表等材料一并交指导教师审阅并申请参加论文答辩,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到系论文工作(答辩)委员会,送交主审教师初审,如不合格应在一周内完成修改; 14.2011.05.04-2011.5.15:系论文指导小组审阅通过后做好论文定稿和印刷、装订工作;同时进行答辩的准备; 15.2011.05.16-2011.5.17:答辩; 16.2011.5.18-2011.06.03:按答辩意见进行最后修改并定稿,按指导教师要求收集相关的需要上交的毕业论文资料。 五、课题的成果形式: 以论文形式附有数据、图表分析等资料。 六、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本人在现有的理论与数据资料及构思思路条件下,尚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罗列如下: (1)本人对需求预测模型中需要用到的误差理论尚不熟悉,对三种预测模型的误差比较能否找到最优?拟采用重修误差理论,用计算机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计算来保证不出问题; (2)对于怎样做到生产能力均衡分配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模型计算,应看作整个课题中的难点,需要去中山图书馆收集国外在这方面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合适的主生产计划建模。在国外参考文献的筛选上如有困难,可与指导老师商榷; (3)由于收集企业的生产数据比较混乱,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才能进行模型的实证验证。因此需要与这些数据的提供人进行交流,了解这些数据在企业实际生产计划编制中的有效性; (4)本人对于企业成本优化中运用的动态规划模型(尤其是控制理论中的连续型动态规划方法)不是很了解,需要指导老师提供一些关于运筹学和控制论中动态规划的理论资料,便于本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月 日 专业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月 日 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 月 日 可另加附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