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二语文教案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二语文教案
课题:长城的文化内涵
授课人:张玉欣 授课班级:初二(10)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文本资料探究,了解长城的文化内涵。
2.了解长城的文化内涵,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和运用。
3. 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文本的探究、交流、汇报,得出并理解长城的文化内涵。
2.通过“延修长城一万里”的活动,传承长城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长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传承长城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资料探究,了解长城的文化内涵,并能进行知识迁移。
难点: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持久理解
长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长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表现爱国情怀。
基本问题
为什么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吟唱长城?
教学流程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活动设计
评估
1.导入
7分钟
1、课前视频小短片
1、 学生谈长城留给自己的印象;
2、 自己对长城的印象:照片、片段展示;
3、 引用诗人臧克家的有关长城的诗歌:《扯不断的线》《在归途上》;
教师点拨:以《长城辞典》为例,引出为什么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吟唱长城?
学生感知长城,有探究长城的热情。
2. 探究长城的文化内涵
17分钟
分小组探究三组文本材料,分析长城的文化内涵。
探究材料一:
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话说长城》
城墙的顶部,用三四层砖铺砌而成,面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砌缝而成,砌得十分平实,野草都不能生根滋长,陡峻的地方砌成梯道。墙面宽4.5米左右,可容五马并行,十行并进。靠内部的一面,用砖砌成高约一米的宇墙。在靠外的一面则用砖砌成高近2米的垛口。每垛口的上部有一个小口,叫做望口,垛口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洞,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城墙墙面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等设备。
——《万里长城的构造》
探究材料二:
柏林墙·长城
丘树宏
一个是雄踞关山的万里长城
一个是横亘城市的十里围墙
一个拦截的是凶恶敌夷
一个隔阻的是至爱亲朋
一个抵挡的是野蛮侵略
一个切割的是现代文明
一个是二千多年屹立不倒
演绎成人类第七奇迹
形象犹在
精神永恒
一个是二十九年轰然塌坍
只留下一段败壁残垣
讥讽过去
警示将来
探究材料三:
《长城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教师点拨并明确:长城历史悠久,建筑技术高超,规模宏大,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它也是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小组合作交流,解读文本材料,在探究、汇报、老师点拨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解读文本,探究出长城的文化内涵。
3. 知识迁移
5
出示材料,解读长城文化内涵。
成语:众志成城;
谚语: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百姓的心坎上;
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对联:罗哲文《长城赞》。
教师进行点拨,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掌握长城的文化内涵并能解读成语、谚语、对联、歌词中长城的文化内涵。
4.拓展阅读
5
1. 学生阅读《黄河颂》;
2. 教师点拨:中国具有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事物,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能读出黄河蕴含的文化内涵,认识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事物。
5.传承长城文化
5
活动:如果“延修长城一万里”,你会怎么做?
小组头脑风暴,并汇报。
老师点拨评价并进行总结,长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长城文化,有利于传播中华文明,是爱国情怀的一种表现。
学生能认识到延修长城一万里活动中的“长城”是一种长城文化,并能想到恰当的传承长城文化的活动。
6.布置作业
1
1、搜集1-2篇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分析长城蕴含的文化内涵。
2、写一首诗歌,再次谈谈长城印象。
学生能正确解读长城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能在诗歌的写作中体现长城的文化内涵。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