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四运动和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说课稿
襄阳市四十七中学 陈林双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襄阳市四十七中学的陈林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四运动和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等五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包括两个子目: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运动的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五四运动的爆发,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了解中共一大召开,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自主探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中共一大的召开,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中共成立的意义及五四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五四青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以及中共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希望和光明,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精神、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未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缺乏对前后历史事件的联系能力
劣势
优势
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分析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教 法
问题导入法
情景分析法
点拨分析法
学 法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走进历史
播放开国大典的音乐,图片,导入问题,进入本课的主题——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通过启发学生回答问题:54隐喻五四爱国运动,28代表中共从成立到开国大典历经28年
通过音乐、图片等导入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知历史
展示五四运动图片,设计“问题导学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运动的主力及地点、领导及结果;通过“学生活动1”突出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通过“学生活动2”突破难点——五四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导学一”;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五四精神。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了解了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了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
探究历史
设计“问题导学二”: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内容及意义;通过点拨分析法,突出本课的重难点——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导学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到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感悟历史
设计开放性话题,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历史情境和历史问题中渗透了价值观的教育,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增强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问题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情感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