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政策与法规试题
课程代码:0027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30分)
1.政策法规主体的价值取向的一个方面是要以( )的性质和情况为标准。
A.对象自身 B.客体
C.主体自身 D.主体
2.社会政策的价值判断要以( )。
A.法律为依据 B.事实为依据
C.需要为依据 D.愿望为依据
3.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 )来制定和实行。
A.企事业集团 B.国家
C.政治组织 D.社会中介机构
4.( )是整个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核心。
A.对象 B.效果
C.目标 D.目标
5.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时必须把政策法规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 )。
A.利益标准 B.系统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连续性标准
6.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四阶段是( )。
A.目标确立 B.问题界定
C.后果预测 D.方案抉择
7.政策法规目标应当符合宪法、法律的要求以及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和决定,这体现了政策法规目标的( )。
A.针对性 B.可行性
C.系统性 D.规范性
8.下列哪两个方案,满足了政策法规方案设计中的个体互斥性( )。
A.方案甲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方案乙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B.方案甲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方案乙为健全完善计划生育措施
C.方案甲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方案乙为建立、完善农村劳保福利制度
D.方案甲为健全完善计划生育措施,方案乙为提升计划生育的医疗技术质量
9.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
A.政治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实行可行性 D.法律可行性
10.通过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能够预防某些违背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 )。
A.补救性作用 B.评价性作用
C.确保性作用 D.预防性作用
11.( )不属于制定行动计划必须遵照的标准。
A.切实可行标准 B.留有余地标准
C.顾全大局标准 D.统筹安排标准
12.政策法规试验的第一步骤是( )。
A.设计试验方案 B.选择试验对象
C.指引试验进行 D.总结试验成果
13.通过监督,对政策法规制定和政策法规执行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评价,这体现了实行监督工作的( )。
A.预防性作用 B.评价性作用
C.确保性作用 D.补救性作用
14.政策法规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法规效果的评定,称为( )。
A.执行评定 B.事前评定
C.事后评定 D.正式评定
15.在政策法规评定中,衡量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派的程度的标准,一般称为( )。
A.生产力标准 B.效益标准
C.效率标准 D.公正标准
16.通过逐渐减少对某项政策法规的投入,缩小其实行范围,放松对其执行的控制等措施,以达成最后完全终止该项政策法规。这种终止方式称为( )。
A.政策法规替代 B.政策法规合并
C.政策法规分解 D.政策法规缩减
17.作为政策法规决议信息,必须能够如实地反应客观事物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这是因为政策法规决议信息具备( )的特性。
A.及时性 B.合用性
C.真实性 D.系统性
18.政策法规预测按其性质与方式划分,可分为( )。
A.目标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 B.过程预测和范围预测
C.宏观预测、中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D.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19.依照预测活动成果和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对预测活动的依据进行调整,这体现了预测的( )。
A.类比性原理 B.连续性原理
C.反馈性原理 D.系统性的原理
20.政策法规预测措施中,决议者依照事物因果关系的无限连续,步步向纵深思考,由极微小又日常的信息,作出非同寻常的大决议,这种措施称为( )。
A.纵深式逻辑预测措施 B.横向型逻辑预测措施
C.超前型逻辑预测措施 D.非逻辑预测措施
21.德国的( )标志着社会保障立法从社会救助进入了社会保险的阶段。
A.《国民救助法》 B.《社会保险法典》
C.《社会保障法》 D.《联邦社会救助法》
22.( )是社会保障法成立的根本依据。
A.生存权 B.生存权保障
C.信奉权 D.信奉权保障
23.1992年,劳动部正式下发了( ),提出了改革劳保医疗制度的标准意见。
A.《有关深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
B.《有关试行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意见的通知》
C.《有关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
D.《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管理要求》
24.依照我国现行政策法规,社会救助基金( )。
A.重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
B.救助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负担
C.重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D.救助对象与社会捐助和募集共同负担
25.1979年9月,在《中共中央有关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五保户的概念的内涵是( )。
A.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B.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
C.保吃、保穿、保住、保教、保葬
D.保吃、保穿、保烧、保住、保葬
26.救灾工作应在统一标准的指引下,依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一样的政策和措施,这体现了救灾政策法规的( )。
A.确保灾民基本生活的标准 B.普遍性标准
C.标准性标准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标准 D.特殊性标准
27.不属于目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 )。
A.退役义务兵 B.退役志愿兵
C.现役军人家眷 D.军队离退休干部
28.( )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
A.《女职工劳动保护要求》 B.《女职工保健工作要求》
C.《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29.我国重要的特殊福利政策与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均在( )通过和实行。
A.本世纪初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0.联合国在一份题为《小区发展与有关服务》的文献中,列举的小区服务项目有( )。
A.8项 B.9项
C.10项 D.20多项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项选择、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政策与法规制定的基本要求是( )。
A.培养发展能力 B.激励创新精神
C.实现社会公平 D.促进社会进步
E.追求社会效益
2.从评定组织活动形式上看,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评定可分为( )。
A.内部评定 B.外部评定
C.执行评定 D.正式评定
E.非正式评定
3.政策法规终止有利于促进政策法规优化,详细体现为( )。
A.政策法规决议者的优化 B.政策法规人员的优化
C.政策法规执行者的优化 D.政策法规组织优化
E.政策法规体系优化
4.政策法规预测按其性质与方式划分,可分为( )。
A.目标性预测 B.短期预测
C.探索性预测 D.宏观政策法规预测
E.微观政策法规预测
5.价值分析的评价标准有多个类型,常见的大体有( )。
A.义务论 B.目标论
C.价值论 D.本质论
E.行为论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若错,请划犯错处并加以更正。每题2分,共6分)
1.社会政策与法规对人们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不具备引导的功效。
2.政策法规运动有着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社会优待抚恤的给付标准应低于或相称于本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
1.简述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
2.简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系统性重要表目前哪几个方面?
3.什么是政策法规制定的利益标准?
4.简述领导者怎样才能实现正确有效的指挥?
5.简述德尔斐法的特性。
6.简述贯通《有关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基本标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强化我国政策法规监控机制?
2.论述社会保障水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
3.论述现阶段我国享受社会救助的对象和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