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课程目标要求:
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学生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有关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
教材分析:
本课探究活动就是力图让学生通过玩充气玩具,观察玩具的特征,感受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初步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
充气玩具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但对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很少关注,并不了解。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他们可能知道充气玩具里面有空气、能发出响声、能浮在水面上、充气的球能弹起来等。本课正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通过放手让学生玩各中充气玩具发现其中更多的秘密,提出探究的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体会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
2、 压缩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篮球:6个(其中一个气不足);气球:若干个。
学生:各种不同的充气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你们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些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充气玩具的秘密。(板书课题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二、挖掘问题,深入研究
1、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玩;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更有趣味,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赶快记录下来(运用记录单),让我们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收获大?
2、 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
玩篮球
师:拍一拍我们带来的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组拍球
汇报感受:(用力越大球弹得越高。)
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师宣读比赛规则,课件显示:
(1)、两名选手单手拍球,规定次数下球弹得高者获胜。
(2)、四人分组比赛,其余同学大声加油。
比赛结束后
师:请获胜的同学说一下此时的感受。
(获胜同学, 输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
师: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
(得出:他们用的球气不足,弹性差)。
师: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给他充气。)
师生共同给球充气。
输的同学再次拍球,球的弹性很好。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明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里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
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
师板书: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有弹性)。
3、探究反冲性质
玩气球: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
学生选取材料,自由的玩气球。
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气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
(2)、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
学生说自己的玩法。
结合自己的玩法解释以上问题。
(气球的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丛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
师:向刚才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气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板书:反冲)
4、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
(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充气的,除了我们玩的篮球,气球,你还见到过哪些?
课件出示充气物品。
学生说说为什么充气。
四、拓展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