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 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2)说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2、解释下列加点词
夫子何命焉为:
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3、翻译句子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4、填空
(1)墨子,______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是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同情劳动人民,主张“_______________”;反对统治阶级发动战争,主张“____________”。本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具体反映了墨子反对侵略、扶助幼小的思想,表现了他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子墨子起,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中动词“闻、起、
行、至”反映了墨子_________的心态和____________的精神。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一段墨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说理更具气势,语言斩钉截铁,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公输盘“_____________”的虚伪。
一、填空
1.《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 ” 、“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3.《公输》一文通过________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
二、解释加点词
起于鲁________ 请说之________
公输盘不说________ 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
义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 愿借子杀之________
不可谓知类___ _____ 再拜_________
有余于地_________ 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义固不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理解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1)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2)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子见公输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要求公输盘帮助自己杀人是为了引出公输盘的“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在随后墨子说理时两次被用到,请写出这两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输盘最终“服”是因为墨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方面说服了他。
6、墨子善于运用__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产生雄辩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 ,作者 , 时期鲁国人, 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 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⑷ 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 二者不可得兼
⑵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 此之谓失其本心
⑷ 贤者能勿丧耳
⑸ 故患有所不辟也
⑹ 呼尔而与之
⑺ 蹴尔而与之。
⑻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⑼ 故不为苟得也
⑽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⑾ 乞人不屑也
⑿ 万钟于我何加焉
⒀ 妻妾之奉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⑵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种于我何加焉
⑶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 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理解课文
1、填空:
⑴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⑶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8、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10、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
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1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三、拓展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