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
练
习
题
及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1试题
1.1.1名词解释题
(1)水准面 (2) 大地水准面 (3) 参考椭球面 (4) 绝对高程 (5)相对高程
1.1.2填空题
(1)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首先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必须有三个参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3)小区域独立测区坐标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大区域测量坐标系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通工程测绘工作中,大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工作内容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测量以及___________测量。
(7)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坐标系,其X、Y坐标轴位置与数学上正相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测量的任务包括测绘与放样两方面,测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放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准线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线。
(10)假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纵坐标轴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是非判断题
(1)测量成果的处理,距离与角度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 )
(2)在10km为半径的圆范围内,平面图测量工作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 )
(3)在小区域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较大,故应考虑。 ( )
(4)在小地区进行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 )
(5)地面上AB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
(6)在测量工作中采用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X轴,东西方向为Y轴,象限按反时针方向编号。 ( )
(7)高斯投影中,偏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变形愈大。 ( )
(8)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边缘子午线均是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 ( ) (9)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愈低,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
1.1.4单项选择题
(1)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a)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 (b)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
(c)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 (d)地球大地的水准面。
(2)如果A、B两点的高差hAB为正,则说明
(a)A点比B点高;
(b)B点比A点高;
(c) hAB的符号不取决于A、B两点的高程,而取决首次假定。
(3)参考椭球面是 (a)就是总地球椭球体面,与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 (b)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为各国处理测量数据而提出的统一的地球椭球面; (c)各国为处理本国测量数据而采用与本国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的椭球体
面。
(4)高斯投影,其平面直角坐标系: (a)X轴是赤道的投影,Y轴是投影带的中央经线; (b)X轴是测区的中央经线,Y轴是垂直于X轴; (c)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 (d)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的投影
(5)大地体指的是 (a)由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b)地球椭球体;
(c)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6)所谓大比例尺,即: (a)比例尺分母大,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b)比例尺分母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小; (c)比例尺分毋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1.1.5问答题
(1)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2)什么叫"1954年北京坐表系"? 什么叫"1980年大地坐标系"?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何谓比例尺精度?它有什么实用价值?
(4)何谓铅垂线和大地水准面?它们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5)测量工作的实质是什么?
(6)什么叫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什么叫1956黄海高程系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6计算题
(1)在1:2000比例尺的图上,某图形的面积为6.5平方厘米,求实地面积为多少公顷? 折合多少亩?又问该图形在1:5000比例尺的图上应表示为多少平方厘米?又问这两种比例尺的精度分别为多少?
(2) 1:1000与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要求图上表示0.5m大小的物体,测图比例尺至少要选择多大?
1.1.7附加题
(1)我国参考椭球体是如何定位的? 为什么要采用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代替1954年北京坐标系?
(2)试推导公式说明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与高差会产生什么影响?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2试题解答
1.2.1名词解释题
(1) 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曲面。
(2)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水准面。
(3)各国为测绘本国领土的需要,选择一种椭球定位方法,使椭球面与本国的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该椭球面称为参考椭球面。
(4)地面上某点沿它的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5)地面上某点沿它的铅垂线至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1.2.2填空题
(1)控制测量 碎部测量 避免误差积累、精度分布均匀和便于分组作业
(2)经度 纬度 高程(或答纵坐标X,横坐标Y,高程H)
(3)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4)从高级到低级、整体到局部、由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
(5)1:500, 1:1000, 1:5000 1:10000,1:25000,1:50000 1:100000, 1:250000, 1:500000, 1:1000000
(6)角度 距离 高差
(7)测量学上用的方位角是从北端起算、而数学上角度从X轴起算,为了不改变数学公式,则必须改变坐标轴的名称,数学上的X轴改为Y轴,Y轴改为X轴,并且象限按顺时针排列。
(8)测量地面上的地物地貌绘制到图纸上 把图上的设计测设到地面上
(9)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和参考椭球面 垂线和法线
(10)磁子午线方向 真子午线方向 建筑物主轴线方向
1.2.3是非判断题
(1) √ (2)√ (3)× (4)× (5)√ (6)× (7)√ (8)√ (9)√
1.2.4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c) (4) (d) (5) (c) (6) (c)
1.2.5问答题
(1)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可以是任意位置,其X轴可用真子午线方向或磁子午方向或建筑物的主轴线方向。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投影带中央经线作为X轴,赤道的投影作为Y轴,坐标原点是在赤道上。前者适用于小区域独立测图,后者适用于大区域,国家正规测图。
(2)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连测苏联普尔科伐大地原点到北京某三角点所求得的大地坐标作为我国大地坐标的起算数据。1980年大地坐标系则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原点设在陕西泾阳县永乐店境内,1978年兴建,1980年完成。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采用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提出的地球椭球参数。1980年坐标系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75年推荐的椭球参数,确定新的大地原点,通过重新定位、定向,进行整体平差后求得的。新系统比老系统精度高,因老系统的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差异存在着自西向东系统倾斜,最大达到65米,平均差达29米。新系统这两个面平均差仅10米。
(3)即某种比例尺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称该比例尺的最大比例尺精度。它的实用价值有 两点:一是概略决定量距应准确的程度,例如1:50000比例精度为5m,1:5000比例尺精度为0.5m ,后者量距精度约比前者高10倍,但考虑到其他因素,采用的量距精度还要高于比例尺精度。二是根据要求图面反映地物的详细程度,确定采用何种比例尺,要反映地面长0.5m的地物,测图比例尺不能小于1:5000,通常要1:2000才能满足要求。
(4)重力作用线称为铅垂线,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与平均海水面重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一种基准面,即绝对高程的起算面。
(5)测量工作的实质就是测定或测设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测定选定的点或地面特征点的位置,根据需要绘制成图;或把设计图上的点位测设到地面。
(6)绝对高程是指地面某点沿其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是指地面点沿其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1956年黄海高程系是根据1949年至1956年共七年青岛验潮站的资料,以此推出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89m作为全国高程起算数据。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的资料,重新推算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4m,以此来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后者的精度大大高于前者。
1.2.6计算题
(1)6.5cm2×20002=26000000 cm2=2600m2=0.26公顷
0.26公顷×15=3.9亩
260000001.04 cm2/50002=1.0 cm24
1:2000与1`:5000比例尺精度分别为0.2m, 0.5m
(2) 0.1m 0.2m 0.1mm/0.5m=1:5000
1.2.7附加题
(1)我国参考椭球体的定位要按照下列三个原则:⑴参考椭球的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或平行。⑵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面相互平行。⑶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按照上述三个条件来确定参考椭球在地球内部的位置,称为定位。因为1980年国家地坐标系采用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16届大会提出地球椭球体参数,此数据精度高。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连测苏联1942年普尔科伐坐标系,地球椭球的参数量是克拉索夫斯基教授提出的,该系统所对应的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存在着自西向东的系统倾斜,东部差异可达到+65m。全国平均达29m。 1980年坐标系还采用了我国大地网整体平差的数据,两个面平均差为10m左右,,因而该系统的精度大大高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
(2) 对距离的影响是
距离20km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引起距离误差仅1/300000,故当测区半径在10km时,可不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对高差的影响是
当距离为1km时,高差误差为8cm,随距离增大,高差误差也会增大,因此,在较短距离内,也需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第二章 距离测量
2.1试题
2.1.1名词解释题
(1)直线定线 (2)距离较差的相对误差 (3)定角测距 (4)定基线测距
2.1.2填空题
(1)钢尺丈量距离须做尺长改正,这是由于钢尺的____________与钢尺的___________不相等而引起的距离改正。当钢尺的实际长度变长时,丈量距离的结果要比实际距离_____。
(2)丈量距离的精度,一般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衡量,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钢尺丈量时的距离的温度改正数的符号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倾斜改正数的符号与两点间高差的正负__________________。
(4)相位法测距是将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改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来求得距离。
(5)光电测距是通过光波或电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因准确测定时间很困难,实际上是测定调制光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磁波测距的三种基本方法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可分为:(a)短程测距仪,测程为________公里以内;(b)中程测距仪,测程为_______至_________公里;(c)远程测距仪,测程为________公里以上。
2.1.3是非判断题
(1)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其数值愈小,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
(2)某钢尺经检定,其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长0.01m,现用此钢尺丈量10个尺段距离, 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丈量结果将必比实际距离长了0.1m。 ( )
(3)脉冲式光电测距仪与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直接测定光脉冲在测线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求得距离,而后者是通过测量调制光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来求出距离,前者精度要低于后者( )
(4)视距测量作业要求检验视距常数K,如果K不等于100,其较差超过1/1000, 则需对测量成果加改正或按捡定后的实际K值进行计算。 ( )
2.1.4单项选择题
(1)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
(2)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 (a)偏大; (b)偏小;
(c)无一定的规律; (d)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
(3)相位式光电测距仪的测距公式中的所谓“光尺”是指
(a) f; (b) f/2; (c)λ; (d)λ/2。
(4)某钢尺名义长30m,经检定实际长度为29.995m,用此钢尺丈量10段,其结果是
(a)使距离长了0.05m (b)使距离短了0.05m (c)使距离长了0.5m (d)使距离短了0.5m
2.1.5问答题
(1)试绘图说明跨山头的定线的步骤。
(2)试比较串尺法丈量距离和整尺法丈量距离的优缺点。
(3)钢尺刻划零端与皮尺刻划零端有何不同?如何正确使用钢尺与皮尺?
(4)简述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
(5)写出钢尺尺长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并说明每个符号的含义。
(6)钢尺的名义长度和实际长度为何不相等?钢尺检定的目的是什么?尺长改正数的正负号说明什么问题?
(7)简述钢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的主要不同之处?
(8)视距测量的精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观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9)简述视距常数K的测定方法。测定时钢尺丈量地面距离要达到什么精度?
(10)简述相位法光电测距的原理。
2.1.6计算题
(1)检定30M钢尺的实际长度为30.0025m,检定时的温度t。为20℃,用该钢尺丈量某段距离为 120.016M,丈量时的温度t为28℃,已知钢尺的膨胀系数α为1.25×10-5,求该纲尺的尺长方程式和该段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2)用30M钢尺丈量A、B两点间的距离,由A量至B,后测手处有7根测钎,量最后一段后地上插一根测钎,它与B点的距离为20.37m,求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若A、B间往返丈量距离允许相对误差为 1:2000,问往返丈量时允许距离校差为多少?
(3)某比尺长的基准直线长度为119.965m,欲检定的纲尺名义长为30m, 用这根纲尺丈量基准直线,其平均值为120.001,丈量时的平均温度15.5℃,钢尺膨胀系数 α=1.25×10-5,求该纲尺的尺长方程式。
(4) 将一根名义长为30m的钢尺与标准钢尺进行比长,发现该钢尺比标准尺长14.2mm, 已知标准钢尺长方程式为 Lt=30m+0.0052m+1.25×10-5×30×(t-20℃)m ;在比长时的温度11℃ ,拉力为10kg,求检定温度取20℃时的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5)已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l t =30-0.009+1.25×10 -5×(t-20℃)×30米,丈量倾斜面上A、B两点间的距离为75.813米,丈量时温度为 -5℃,测得hAB=-3.960米,求AB的实际水平距离。
2.1.7附加题
(1)已知标准钢尺尺长方程式为 Lt=30m+0.009m+0.0000125×30×(t-20℃)m.设温度t=25℃,在标准拉力下,用该尺沿30°斜坡的地面量得A、B两点间的名义距离为 75.813m,求实际水平距离为多少?
(2)写出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公式。分析光电测距仪测距误差来源有哪些?
2.2试题解答
2.2.1名词解释题
(1)在已知两点之间或在它们延长线上定出若干点,以便丈量距离。
(2)往返丈量距离之差与其距离平均值的比值。
展开阅读全文